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7篇
林业   6篇
农学   8篇
  3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28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31.
为了探究灭活沙门氏菌对蝇蛆抗菌肽的诱导效果,试验用灭活沙门氏菌和沙门氏菌培养蝇蛆,粗提蝇蛆抗菌肽,分时间点测定其浓度及抗菌性能,同时对蝇蛆体内细菌含量进行计数。结果显示,诱导组抗菌肽浓度均高于未诱导组(P<0.05),且在24 h时浓度最高;诱导组对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显著大于未诱导组(P<0.05),显著小于抗生素组(P<0.05),最低抑菌浓度(MIC)值为0.5 mg/mL;蝇蛆体内细菌含量为1.6×105 CFU/g,低于国家规定标准饲料中细菌总数最低值2×106 CFU/g。提示,用灭活沙门氏菌诱导蝇蛆能提高抗菌肽的表达量,且具有较强的抗菌性能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2.
水分胁迫条件下臭柏匍匐茎的蒸腾和吸水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臭柏长期室内石砾土栽培条件下,通过培养液中加入PEG以调节溶液渗透势,设置对照区(pF值3.0)、水分胁迫区(pF值2.3)2种处理,并分别从匍匐茎中部人工培养不定根,测定有不定根和无不定根匍匐茎小枝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其水势的日变化和叶片水分特性.结果表明:1)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匍匐茎先端小枝通过降低正午水势提高吸水能力;基部小枝通过控制蒸腾,维持枝条水势防止失水.2)有不定根的匍匐茎通过降低质壁分离时的水势(ψwtlp)和充分吸水时的渗透势(ψ,ssat)提高吸水能力,而且增加细胞弹性率,迅速降低膨压保证失水时能尽快关闭气孔;而无不定根匍匐茎虽然吸水能力较差,但细胞壁柔软,即使蒸腾失水,也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膨压,保证生命活动进行.  相似文献   
133.
巨峰葡萄冬季修剪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盛果期的巨峰葡萄的冬季修剪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要防止巨峰树势早衰,必须采取中短梢修剪为主的方法,同时,将巨峰冬季修剪中常用的三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对葡萄生长结果习性、浆果产量、品质的影响,从而在理论上确定了中短梢修剪为主的合理性。另外,运用大量数据推断出巨峰葡萄实施短梢修剪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4.
135.
饲喂黄粉虫对胡子鲶鱼苗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饲料中添加黄粉虫的新鲜幼虫、蛹及其已死的成虫和代谢物,不影响胡子鲶鱼的成活率,可以代替鱼粉应用于养殖业。现将饲喂黄粉虫对胡子鲶鱼苗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动物试验用胡子鲶鱼苗,由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提供。放入体积为1.2m×0.4m×0.6m的  相似文献   
136.
大头金蝇授粉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室大棚内,研究了大头金蝇授粉对油菜产量的影响,比较了与其它授粉昆虫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油菜在不同授粉方式下,大头金蝇授粉与人工授粉、蜜蜂授粉效果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家蝇授粉差异比较明显,与相同密度条件下两种蝇类混合释放有明显的差异,且有交互作用.前期释放比后期释放大头金蝇授粉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7.
甘蔗线条花叶病毒(Sugarcane streak mosaic virus, SCSMV)是引起甘蔗花叶病的一种主要病原。SCSMV编码的P1蛋白是RNA沉默抑制子,在SCSMV抑制寄主的RNA沉默防御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清楚。与寄主蛋白互作是RNA沉默抑制子发挥其抑制作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鉴定与病毒RNA沉默抑制子互作的寄主蛋白是研究抑制子作用机制的一个重要方法。为探究SCSMV P1抑制寄主RNA沉默的机制,本研究首先将SCSMV P1基因连接到质粒pGBKT7上构建诱饵质粒pGBKT7-P1,然后对pGBKT7-P1进行毒性和自激活检测,最后以pGBKT7-P1为诱饵,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甘蔗cDNA文库中筛选与P1互作的寄主蛋白。结果显示,成功构建pGBKT7-P1诱饵质粒。将pGBKT7-P1诱饵质粒转入Y2H Gold酵母菌株后,酵母菌株在SD/-Trp平板及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表明pGBKT7-P1诱饵质粒对Y2H Gold酵母菌株无毒性。含pGBKT7-P1诱饵质粒的酵母菌株在SD/-Trp/X-α-Gal平板上长出白色菌落未变蓝,在SD/-Trp/X-α-Gal/AbA和SD/-Trp/-Leu/X-α-Gal/AbA平板上无菌落生长,表明pGBKT7-P1诱饵质粒无自激活活性。用pGBKT7-P1诱饵质粒对甘蔗cDNA文库进行筛选,经SD/-Trp/-Leu/X-α-Gal/AbA平板筛选1次及SD/-Trp/-Leu/-His/-Ade/X-α-Gal/AbA平板筛选3次后,获得42个阳性酵母克隆,提取阳性酵母质粒并导入大肠杆菌中扩大培养,经测序及blastx比对分析,获得13个可能与SCSMV P1互作的寄主甘蔗蛋白,分别是生长素应答蛋白IAA1、IAA15,转录因子NAC、GATA4、OFP4,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5A,分子伴侣DnaJ,辅分子伴侣SBA1,重金属相关异戊二烯化植物蛋白HIPP35,mec-8和unc-52蛋白同系物抑制子SMU2,外膜孔蛋白OEP24,及2个未表征蛋白。基于这些蛋白的功能,推测P1可能通过与寄主蛋白互作来调控寄主防御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和/或通过与寄主蛋白互作来影响寄主RNA沉默相关蛋白的合成、加工或转运,从而发挥其RNA沉默抑制子的功能。研究结果为后续深入解析P1抑制RNA沉默的作用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8.
为明确新疆棉田杂草龙葵对二甲戊灵的抗性水平及对其他常用土壤处理型除草剂的多抗性,本研究分别采用培养皿种子检测法和整株植物检测法,测定了采自新疆不同地区的56个龙葵种群对二甲戊灵的抗性,比较了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依据整株植物检测法的结果,分别选取敏感 (SHZ-8)、中抗 (CJ-2)及高抗 (BL-1) 3个种群,测定了其对扑草净、乙氧氟草醚和丙炔氟草胺的多抗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抗性趋势一致,新疆龙葵对二甲戊灵的整体抗性水平为北疆 > 南疆、东疆,但培养皿种子检测法的抗性指数普遍低于整株植物检测法。培养皿检测法的敏感、低抗、中抗和高抗种群分别占总数的12.5%、71.4%、12.5%和3.6%,整株检测法中该指标分别为5.4%、73.2%、16.0%和5.4%;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表明,新疆棉田龙葵对二甲戊灵大多为低到中抗水平。相较于敏感种群SHZ-8,BL-1种群在两种检测方法中相对抗性均最高:培养皿种子检测法的GR50值为90.30 mg/L,抗性指数为20.62;整株植物检测法的GR50值为4805 g/hm2,抗性指数为26.20。多抗性研究发现,BL-1种群对丙炔氟草胺产生了多抗性,而WJQ-2种群对乙氧氟草醚、丙炔氟草胺和扑草净均未产生多抗性。  相似文献   
139.
【目的】研究小鼠饲料添加剂美洲大蠊粉对腹泻小鼠腹泻率、稀便率、体重、采食量、饮水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0.02 mL/g的3×108 cfu/mL大肠杆菌菌悬液建立腹泻模型(5 d),其后在小鼠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美洲大蠊粉用于治疗(10 d)。分别在1、3、5、7、9、11、13和15 d测定小鼠体重、采食量、饮水量、腹泻小鼠数、2 h内的稀便数。【结果】在1~5 d,与空白组相比,稀便率、腹泻率逐渐增加, 3~5 d内模型组、高、中、低剂量组的体重、采食量、饮水量差异显著(P<0.05)。6~15 d,与模型组相比,稀便率、腹泻率逐渐减小,高、中、低剂量组在第7、11 d的体重、9 d的饮水量差异显著(P<0.05),13 d高剂量组的体重、饮水量、采食量差异显著(P<0.05),15 d高剂量组的体重、饮水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鼠饲料添加剂美洲大蠊粉能显著的降低小鼠的腹泻率及稀便率,提高腹泻小鼠体重、采食量、饮水量,且高剂量组显著高于中、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140.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方法,研究10%草甘膦水剂、48%灭草松水剂、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和38%欧特可湿性粉剂4种茎叶除草剂对藨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药后9 d,48%灭草松水剂1倍推荐量及10%草甘膦水剂1倍推荐量处理与对照相比,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和38%欧特可湿性粉剂对可溶性蛋白质、MDA 含量药后1 d影响较大,药后9 d与对照无差异或显著低于对照,而10%草甘膦水剂和48%灭草松水剂随处理后时间增加呈增加趋势。藨草体内活性氧系统POD、CAT及SOD活性明显受到除草剂影响,10%草甘膦水剂和48%灭草松水剂常量及倍量与对照相比逐渐升高,显著高于对照,而其他处理表现为先升高、后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