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2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21.
家禽性别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禽性别决定的研究表明:目前对家禽性别决定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除性染色体理论外,尚有常染色体/性染色体平衡理论,而性别最终是由基因决定的。近年来在探索W染色体上DNA特异序列方面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没有发现类似Y染色体上的SRY片段。在人工诱导性腺分化控制家禽性别实验中,发现以免疫学方法和芳香化酶抑制剂处理效果较明显,尤其是芳香化酶抑制剂作用较稳定,但用于生产还有一定距离。家禽性别决定的有效控制最终取决于对家禽性别决定、性别分化本质的深入研究和了解  相似文献   
22.
本研究对RF系白番鸭羽型和基因频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白番鸭羽型以快羽Ⅱ型(主翼羽比覆主翼羽长5mm以上)比率较高,占群体76.06%,快羽Ⅰ型(主翼羽比覆主翼羽长2~5mm之间)次之,占15.29%,而慢羽型仅占8.65%;快慢羽基因(k、K)频率分别为0.9254和0.0746,可见慢羽基因频率较低.同时对番鸭快慢羽速性状的遗传进行跟踪测试,结果表明慢羽公鸭经与快羽母鸭测交,其公鸭均为杂合慢羽型;快羽Ⅰ型公鸭与慢羽母鸭交配,其后代根据羽速进行雌雄鉴别准确率达98.21%,显著高于快羽Ⅱ型公鸭与慢羽母鸭组配的雌雄鉴别率(85.43%)(P<0.05);为提高羽速伴性遗传的准确率,对快慢羽不典型或疑似羽型的雏番鸭应严格淘汰,可望加速快、慢羽纯系的选育.  相似文献   
23.
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 ,对白番鸭羽毛生长速度与肉用性能的相关性进行观测 .结果表明 :(1)快、慢羽公、母番鸭 10周龄体重分别为 3379.69、315 5 .72 g和 2 10 7.65、2 0 89.5 7g(p>0 .0 5 ) ;料、肉比分别为 2 .83、2 .74和 3.0 9、2 .94 ,快羽番鸭饲料转化率略高于慢羽番鸭 .(2 )快、慢羽公、母番鸭 10周龄成活率分别为 97.4 3%、97.5 0 %和 97.14%、10 0 % ,两者差异不显著 (p>0 .0 5 ) .(3)快、慢羽公鸭各产肉性状 (除腿肌重 )间差异均不显著 (p>0 .0 5 ) ;快羽母鸭屠体重、全净膛重和屠宰率均显著大于慢羽母鸭 ,但慢羽母鸭胸肌率 (19% )则显著大于快羽母鸭 (16% ) ,其余各产肉性状不同羽速间差异不显著 (p>0 .0 5 ) .(4 )快慢羽番鸭胸肌纤维直径分别为2 0 .61和 2 3.91μm,腿肌纤维直径分别为 36.35和 33.87μm,两者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24.
番鸭产蛋期和休产期血清雌二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番鸭的抱性及换羽休产期长犤1犦,影响了番鸭的繁殖性能。傅玉玲等(1988)报道蛋鸭雌二醇分泌率降低时,生殖器官活动就被抑制,产蛋量明显减少犤2犦。小川博等(1992)报导雌珍珠鸡产蛋期血浆雌二醇浓度明显高于休产期和换羽期(P<0.05或P<0.01)犤3犦。Tai等(1995)采用雌激素等药物中断就巢,能使家禽恢复产蛋,提高产蛋量犤4犦。本研究拟通过测定番鸭产蛋与休产期血清中雌二醇的含量,为有效调控休产换羽时间及消除抱性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鸭被测鸭群是由福建农林大学家禽试验场培…  相似文献   
25.
以柠檬酸葡萄糖溶液(ACD)抗凝的番鸭全血为材料,采用酚/氯仿抽提法和试剂盒法提取基因组DNA,并对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克隆并测序。结果表明,提取的基因组DNA纯度高,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基因组DNA,主带清晰、无拖尾现象,无污染;通过PCR扩增有特异性条带出现,测序结果显示番鸭基因组DNA片段大小为868bp,与预期结果大小一致。  相似文献   
26.
研究采用PCR-SSCP技术研究番鸭不同就巢群体(就巢1月群、就巢2月群、就巢3月群)、番鸭非就巢群和白改鸭5个群体250个个体PRL基因第4外显子多态性与就巢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外显子4编码区内发现2个SNP位点,分别位于该基因的3 777 bp (T/C)和3 785 bp(A/C)处.基因型与就巢性状指标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番鸭非就巢群体与各就巢群体间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番鸭与白改鸭差异显著(P<0.05),推测PRL基因与就巢性有一定的相关.  相似文献   
27.
通过500多头次采用母鸭诱情法采精和食指定位法输精,对番鸭本品种人工授精方法、输精量、输精间隔时间、输精时间以及稀释液对受精率影响等进行系列研究.结果表明:番鸭平均采精量为1.07±0.26mL只-1,密度为(1.85±0.23)×109mL-1,活力为7.5-9.8;以16:00-17:00输精,输精量0.05mL只-1,间隔6d输精1次为好,受精率可达89.11%;采用人工授精,公鸭利用率比自然交配提高20倍,可大幅度提高饲养效益;用不同稀释液(生理盐水、蛋黄葡萄糖液和磷酸缓冲液)按11稀释番鸭精液与原精液输精比较,以磷酸缓冲液稀释组的受精率(90.01%)较高,但与原精组受精率(89.09%)差异不显著(P>0.05);用磷酸缓冲液和Lake液以11稀释后在2-5℃保存24h输精,受精率分别为30.56%和45.32%  相似文献   
28.
采用“双选法”和遗传参数估测,经8个世代家系结合个体的选育,10周龄 F_A 和 F_B 系公母白番鸭平均体重达2661和2582g,比0世代 F_A,F_B 系分别增加1168和1115g,料肉比从4.5:1降为3.1:1,肉鸭体重羽毛同步达到上市要求.若经填饲3周,肝重为353g,达国外一级肥肝标准.8世代 F_A 和 F_B 系种鸭年产蛋数比0世代分别增加20和31个;受精率、孵化率和成活率分别达94%,86%和98%,每只种鸭1年可为市场多提供30只雏鸭.利用 F 系公鸭与北京鸭,连城鸭和麻鸭杂交生产半番鸭,优势率高达8.1%.  相似文献   
29.
输精间隔 输精间隔时间取决于精子在输卵管内的存活时间,以及母鸭的持续受精率天数。母鸭1次受精后大约在40小时出现第1枚受精蛋,最长受精率持续时间可达11~15天。但高受精率的持续时间,北京鸭与麻鸭人工授精为4~5天,以后受精率显著下降,故间隔3~4天输精1次,即可维持良好受精率。  相似文献   
30.
番鸭本品种人工授精的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