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73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邱珊莲  崔中利  王英  王兴祥  李顺鹏 《土壤》2005,37(1):100-104
将 GFP 基因标记的甲基对硫磷降解菌 DLLBR 接入 100 ml LB 培养基,过夜培养达到 1010cfu/ml,浇灌到盆钵试验的 800 g 土壤中,20 天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其在小青菜植株根部和植株内的定殖及分布。结果表明标记菌株能够在植株根圈较好地定殖,也能在植株内定殖。30 天后将植株各段研磨破碎,涂布 LB 平板计数发光菌落数,在根内的定殖数为 104cfu/g 根,在茎内的定殖数为 102cfu/g 茎。结果还发现与不接菌的对照相比,处理促进了植株内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尤其是芽孢杆菌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接菌 45 天后通过土壤计数检测发现,标记菌株在土壤中的存活力很高,能达到 106cfu/g 土,同时也发现与对照相比,接菌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明显发生了变化,细菌种类变化不大,但芽孢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2.
土壤水分含量和施磷量对旱作水稻磷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和施磷量对旱作水稻全磷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和施磷量对大田旱作水稻全磷吸收量的影响不显著;对盆栽而言,施磷量的影响显著,但二者的交互作用明显,因而其差异主要体现为水和磷的复合效应;当施磷量(P)为0·030gkg-1、土壤含水量为饱和持水量的80%时旱作水稻吸磷量最高,但相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施磷与不施磷间旱作水稻吸磷量差异最大,而不同施磷量间差异较小;旱作水稻各部分全磷平均吸收量为:籽粒>茎>根。实验结果可以为中国南方丘岗地区水稻旱作的水分和磷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
不同水分和施磷量对旱作水稻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水分和磷素对旱作水稻的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研究表明 :土壤水分和施磷量对旱作水稻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有极显著的影响 ,且相互间的交互作用明显。旱作水稻 (包括种子 )的耗水量均以中水到高水和中磷到高磷时最高 ,耗水量在生长前期占全生育期的1 5 %~ 1 8% ,生长中期占 63 %~ 68% ,生长后期占 1 6%~ 2 0 %。水分利用率在苗期 (1 2 5~ 1 60gL- 1) ,以低水到中水和低磷到中磷时最高 ;中期 (2 2 2~ 3 5 6gL- 1)到后期 (1 68~ 2 0 8gL- 1) ,以低水到中水和中磷到高磷时最高 ;不同生长阶段的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均以生长中期 >后期 >前期。上述结果将为中国南方丘岗地区水稻旱作的水分和磷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4.
运用中药葶苈子散治疗海兰白商品蛋鸡支原体病,以泰乐菌素、红霉素作对照.结果表明,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8.5%,极显著优于两个西药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75.
皮肤真菌病俗称“癣”,是由毛癣菌和小孢子菌等引起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接触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癣斑常见于眼眶、口角、面部、颈部、会阴部,也可蔓延至体表皮肤的各部位,在皮肤上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圆形的脱毛,渗出并覆盖鳞状皮屑或痂皮为特征。本病多发于冬季和秋末春初。潮湿的兔舍,污秽  相似文献   
76.
黑麦草连茬对铜、锌污染土壤的耐性及其修复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黑麦草对土壤中Cu、Zn污染的忍耐和积累能力,以了解这种植物作为Cu、Zn污染土壤修复的可能性及其潜力。结果表明黑麦草对Cu、Zn有极好的忍耐能力,而且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与对照相比,在土壤加入100mg/kg Cu的处理中,第一茬黑麦草产量降低29.4%,而叶片积累Zn浓度为58mg/kg,Cu浓度为98.2mg/kg;在添加240mg/kg Zn的土壤中生长的黑麦草产量仅下降19.4%,而叶片中积累Zn平均浓度为255.4mg/kg、Cu平均浓度为21.2mg/kg,随时间的延长积累浓度下降。两茬实验中,加入100mg/kg Cu的处理中共计积累移出了Cu218.6μg/kg,相当于Cu添加量的0.22%,添加240 Zn的土壤中积累移出了Zn 568.7μg/kg,相当于Zn添加量0.24%。试验认为黑麦草对Cu、Zn有极强的忍耐和较好的富集能力,是有潜力的Cu、Zn矿区复绿和修复Cu、Zn污染土壤的植物。  相似文献   
77.
采用间歇法,模拟研究酸沉降高岭石在草酸溶液中的长期溶解效应.结果表明:草酸能显著促进高岭石的溶解,且草酸对高岭石的溶解能力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相对于柠檬酸,草酸作用下,高岭石Al3+和Si4+开始趋于同步释放的时间较晚,呈现Al3+的先行释放.同柠檬酸和无机酸作用下的高岭石溶解速率相比,草酸作用下的高岭石溶解速率较高,并较无机酸高1个数量级左右;且在本研究浓度范围内,草酸对高岭石的溶解速率并未呈现对草酸浓度的饱和性,而呈现对其浓度的线性增长.  相似文献   
78.
通过田间径流微区定位试验,以中亚热带3种典型母质(花岗岩、红砂岩、红黏土)发育红壤花生坡地为研究对象,以当地常规化肥用量处理为对照,连续3年研究了在常规化肥用量减半条件下配施6个不同用量腐熟猪粪(猪粪含有0,0.5,1,2,4,8倍的对照处理磷用量)对红壤花生坡地水土流失和磷素流失的影响,以期为典型红壤地区合理施用猪粪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化肥减半配施猪粪处理能有效降低红壤坡地的产流产沙,但随着猪粪用量的增加,径流水和泥沙磷含量均呈线性增加,环境风险增大。径流量和泥沙量均为花岗岩红壤红砂岩红壤红黏土红壤。配施3 500kg/(hm~2·a)猪粪,花岗岩红壤的径流量减少了28.0%、泥沙量减少了6.3%,红砂岩红壤的径流量减少了23.2%、泥沙量减少了37.1%;而配施7 000kg/(hm~2·a)猪粪,红黏土红壤的径流量减少了40.7%,泥沙量减少了12.8%。当花岗岩红壤、红砂岩红壤、红黏土红壤的猪粪用量分别达到14 000,28 000,28 000kg/(hm~2·a)时,径流水总磷平均含量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限值。径流水总磷含量为花岗岩红壤红黏土红壤红砂岩红壤,而泥沙总磷含量则为红黏土红壤花岗岩红壤红砂岩红壤。在减半化肥用量条件下花岗岩红壤和红砂岩红壤配施与常规化肥处理等磷量[P含量40kg/(hm~2·a)]的猪粪、红黏土红壤配施2倍常规化肥处理磷含量[P含量80kg/(hm~2·a)]的猪粪,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且3年内不会增加磷素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79.
作物土传真菌病害发生的根际微生物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土传病害是制约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根际是作物养分高效利用的窗口,是植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关键微域,也是土传病害发生发展的主要场所。在宏基因组学快速发展的今天,了解根际微生物与土传病害互作关系,有利于从微生物种群、功能代谢和抑病物质等研究找出防控土传病害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了根际微生物与土传真菌病害的发生机制关系,探讨了土传病原真菌致害机理,并提出目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重点。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土传真菌病害发生严重,很多是由不同病原菌复合侵染的结果,其致害机理较为复杂。定向优化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提升植物根际微生态抗性,是防控土传病害途径之一,应加以重视。现有研究多偏向根际促生微生物,而忽视了根际有害细菌与病害发生和作物生长的关系。今后的研究应系统评估土传真菌病害的发生及危害程度、归类土传真菌病原菌类型、深入研究土传真菌病害发生的根际微生态机理以及研发土传真菌病害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80.
在小尺度范围内均匀密集布点采样的基础上,从268个土壤样品中挑选其中“清洁”红壤48个和“清洁”水稻土78个进行统计分析后,提出了江西省鹰潭红壤Hg含量的背景值为0.050 mg/kg、Cd为0.105mg/kg、As为10.4 mg/kg、Cr为47.9 mg/kg、Cu为24.1 mg/kg、Pb为25.7 mg/kg;水稻土Hg含量的背景值为0.063 mg/kg、Cd为0.100 mg/kg、As为4.3 mg/kg、Cr为42.3 mg/kg、Cu为25.7 mg/kg、Pb为27.1 mg/kg;与以前研究提出的背景值相比,本研究提出的鹰潭红壤Cd和Cu含量的背景值分别提高了61.5%和31%,Hg降低了35.9%,其它元素相近;水稻土除Cu稍有提高外,其余5种重金属元素都显著降低。同时,不同作物利用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鹰潭地区50%旱地红壤、20%菜地、15%水稻土和30%果园地的土壤达到清洁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