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5篇
农学   11篇
  7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45篇
畜牧兽医   16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以盐生植物盐生草为材料,研究不同重金属胁迫下其种子萌发特性,探讨盐生草种子萌发期对不同重金属的耐受程度,旨在为盐生草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以5种主要土壤重金属污染物(Cu、Zn、Ni、Cd、Pb)胁迫处理盐生草种子,对其发芽率、发芽势、株高、鲜重、干重、根系活力和离子含量进行测定,并对以上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5种不同重金属胁迫下,低浓度处理对盐生草种子萌发影响较小,高浓度则产生抑制作用;但是其对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不同,其中,株高、鲜重和根系活力在低浓度Zn^2+、Pb^2+处理下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在5.00 mmol·L^-1 Zn^2+和3.00 mmol·L^-1 Pb^2+胁迫下显著降低,以上指标均低于各重金属胁迫下对照的55%和52%;低浓度Cu^2+、Ni^2+、Cd^2+显著抑制盐生草幼苗的株高、鲜重和根系活力,且分别在3.00 mmol·L-1 Cu^2+和Ni^2+、0.20 mmol·L^-1 Cd^2+胁迫下降低最为显著,株高、鲜重和根系活力均低于各金属胁迫下对照的40%、46%和53%;组织内各金属离子含量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同时在5.00 mmol·L-1 Zn2+,3.00 mmol·L^-1 Pb^2+、Cu^2+、Ni^2+和0.20 mmol·L^-1 Cd2+胁迫下升高幅度最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以3.00 mmol·L^-1 Zn^2+,1.00 mmol·L^-1 Pb^2+、Cu^2+、Ni^2+和0.10 mmol·L^-1 Cd^2+为结点,将各金属胁迫浓度聚为两类,并对上述结点下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在重金属Zn^2+、Pb^2+、Ni^2+胁迫下,发芽指标贡献率最大,Cu^2+、Cd^2+胁迫下,生物量指标贡献率最大。上述结果说明,在重金属Zn2+浓度低于3.00 mmol·L^-1,Cu^2+、Ni^2+和Pb2+浓度低于1.00 mmol·L^-1,Cd^2+浓度低于0.10 mmol·L^-1的处理环境下,其对盐生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较小;发芽指标可首选为评价盐生草萌发期耐重金属Zn^2+、Pb^2+和Ni2+的重要参数,生物量可首选为评价盐生草萌发期耐重金属Cu2+和Cd2+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02.
283份小麦品种(系)萌发期耐盐碱性评价及种质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50 mmol·L-1 NaCl和100 mmol·L-1 NaHCO3/Na2CO3(1∶1)混合溶液分别模拟盐和碱胁迫,对283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萌发期盐碱胁迫试验,基于11项性状指标综合分析了小麦种质资源耐盐碱性特点。结果表明:在盐和碱胁迫下,11项指标值在283份小麦种质资源之间差异显著。NaCl胁迫下,胚芽长、胚芽鲜重和胚芽干重变幅较大;碱胁迫下,胚根长、胚根鲜重、胚根干重变幅较大。隶属函数值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且盐碱胁迫下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异。选取8个变异系数大的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归纳为4个主成分,盐、碱胁迫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6.2%和83.59%。通过聚类分析,将盐、碱胁迫下283份小麦材料各划分为3类,筛选出10份耐盐碱型材料,分别为白芒麦、f106、和尚头、四方麦、轴包、中梁22、f78、蚰子麦、和尚麦、矮立多。该研究结果为小麦萌发期耐盐碱品种的培育耐及盐碱胁迫相关机理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3.
138份河西地区春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河西地区小麦种质资源的多样性,选取138份河西地区春小麦种质,分析其A-PAGE醇溶蛋白谱带.供试材料的醇溶蛋白经A-PAGE电泳分析后,共检测到39条谱带,其中33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占84.6%.种质间的Dice相似性系数(GS)为0.222~0.979,波动较大.说明河西地区春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关系复杂;138份春小麦种质在GS=0.63的水平上可以分为9个UPGAM聚类群,9个聚类群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相对比较均匀,说明在同一类群内种质的多样性比较稳定,第9类群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小(0.6162),第8类群的变异最大(0.6588).本研究结果表明,河西地区小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有利于河西地区春小麦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04.
4E-ms杂交小麦生产体系的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州核不育小麦”是我们发现的小麦雄性不育突变体,经遗传分析,其不育性受单隐性核基因 ms1g控制,具有普通小麦细胞质,不育性遗传稳定、彻底,不受光、温等变化的影响。利用该突变体[2n=42W(msms)=42]和蓝粒附加系小麦[2n=42W(MSMS)+2(4E)]杂交,经连续自交选育,创建了“4E-ms杂交小麦生产体系”,实现了小麦隐性核不育的有效保持。本文简述了4E-ms杂交小麦生产体系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育种应用的主要技术难点—深蓝粒的发生和累加效应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对措施,特别是提出通过分子设计育种,使蓝粒标记基因Ba、雄性可育基因MS和花粉致死基因ki集中于4E染色体或染色体臂上,以彻底解决深蓝粒的发生和累加效应,为杂交小麦在育种工作及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5.
为发掘大麦中抗条纹病的新基因,采用三明治法通过人工接种大麦条纹病菌Pyrenophora graminea强致病力菌株QWC对甘啤2号(免疫)与Alexis(高感)杂交F_1代及F_2代分离群体进行抗性遗传分析,利用群体分离分析法鉴定与抗病基因连锁的SSR标记,并通过QTL IciMapping软件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完成对抗病基因的定位。结果显示,甘啤2号与Alexis杂交F_1代对大麦条纹病菌强致病力菌株QWC表现为免疫,F_2代表现3∶1抗感分离,表明甘啤2号对菌株QWC的抗性由1个显性抗性基因控制,将该抗病基因暂命名为Rdg3;该基因位于大麦7H染色体上的SSR标记Bmag206和Bmag7之间,与二者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78 cM和2.86 cM。经与已定位于7H染色体上的抗病基因比较,发现Rdg3是一个新的抗条纹病基因,可作为大麦抗病育种的新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6.
大麦亲本材料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我国大麦亲本材料的遗传背景和群体结构特点,提高大麦种质材料的利用效率,选用50对多态性好的SSR引物对63份大麦亲本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50对引物共检测到119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数为2.38个,变异范围为2~5;平均有效等位变异数为1.75,有效等位变异所占比重为74.16%;Shannon’s信息指数和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变幅分别为0.082~1.383和0.031~0.701,平均为0.59和0.308。遗传相似系数(GS)变异范围为0.652~0.990,聚类分析表明63个大麦亲本材料在GS值为0.694水平上聚为3个大类,基于数学模型的群体结构可分为4个亚群。本研究涉及的大部分材料亲缘关系较近,需要引入新种质来拓展亲本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07.
选用强、中筋10个春小麦品种(系)分四期播种,研究不同筋力类型、不同播期的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强筋小麦产量与面粉筋力可同步提高,中筋小麦则相反;强筋小麦蛋白质含量与面团弹性、延伸性间呈负相关,中筋小麦蛋白质含量与面团弹性呈显著负相关,与面团延伸性呈极显著正相关.Ⅰ播期时,产量与品质性状间呈正相关,其余播期呈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面团弹性在四个播期均为负相关,与面团延伸性均为正相关.随灌浆期日均温的升高,蛋白质含量与面团弹性、千粒重与面团变形功的相关系数先升高后逐渐降低;随灌浆期日照时数的增加,千粒重与面团变形功的相关系数逐步升高,但蛋白质含量与面团弹性的相关系数则先上升后下降.因此,在春小麦品质育种和优化栽培中,要充分考虑不同温光条件对品质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为了给大麦育种亲本组配提供理论依据,对44个大麦亲本进行SSR标记分析并鉴定其农艺性状,结果表明,44个大麦材料的农艺性状存在不同程度差异,株高最高的为苏盐3号,最矮的为E14;SCAR-LETT的穗型较理想。SSR分析结果表明,分布于大麦1H~7H染色体的32个SSR位点有23个位点(71.88%)具有多态性。这32个位点共检测到127个等位变异,每个SSR位点能检测到1~6个,平均为3.9个。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457~0.984,平均值为0.720。聚类分析表明,这32个SSR标记能将44个亲本材料相互区分开,在GS值0.610水平上可以聚为2个大类。  相似文献   
109.
利用普通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中4杂交,获得小麦品种中梁27。条锈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中梁27具有新的抗病基因。为进一步明确中梁27抗病新基因的来源,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其进行分子细胞学分析。结果表明,中梁27在A基因组有两个易位片段,分别为A/E基因组易位和A/St基因组易位,推测中梁27抗病基因可能来源于这两个易位片段。  相似文献   
110.
为准确评价大麦品系的稳产性和适应性及北方大麦区试试点的鉴别力和环境代表性,利用GGE双标图对2012-2013年国家大麦北方区域试验6个试点(黑龙江哈尔滨、内蒙古呼和浩特、黑龙江红兴隆、内蒙古上库力、甘肃武威黄羊镇和新疆石河子)的12个大麦品种(垦啤7号、甘啤7号、10PJ-24、红08-764、08B26、P10-6、中饲麦1号、09GW-01、9821、红00-801、P11-1和甘啤6号)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地区大麦6个试点可分为三个类型区,在三个类型区表现最好的品种分别是垦啤7号、10PJ-24和9821。石河子是最理想的试点,有较好的品种鉴别能力;哈尔滨和上库力在品种鉴别能力和环境代表性上很相似,而且鉴别力较差。12个大麦品种中,中饲麦1号和08B26的丰产、稳产性较好,而P11-1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