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2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综合治理是山西省旱区农业应对干旱的持久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山西自然生态地理特点与农业旱情现状,提出旱作区农业发展应继续以抗旱兴农为重点、综合治理为突破点、传统的抗旱方法与现代的抗旱技术措施相结合;相应采取兴修水利、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农田改造、蓄水保墒、抗旱耕作等综合治理措施。不断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自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增强现代农业对自然旱情、旱灾的适应与抗御能力,促进山西省旱作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是一项艰巨而持久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42.
在山西中部研究发展复播玉米生产,是增加玉米产量与收入的有效途径。适宜品种少、栽培产量低是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特早熟品种‘并单4号’、‘特早1号’、‘极早单2号’和早熟品种‘郑单958’为试材,经过4个密度和3个播期的多因素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以‘并单4号’和‘特早1号’产量较高为6308 kg/hm2和6255 kg/hm2,均比对照‘极早单2号’极显著增产,‘郑单958’未正常成熟。密度间以75000株/hm2产量高为6231 kg/hm2,67500株/hm2减产显著,再降低密度即极显著减产。播期以6月25日产量最高为6723 kg/hm2,6月30日和7月5日迟播均极显著减产。迟播使玉米生育中后期受低温及早霜影响,导致秃尖增加、穗粒数和百粒重下降与最终减产关系密切。此研究三因素互作效应明显:应用‘并单4号’和‘特早1号’,采用75000株/hm2密度,于6月25日播种产量分别达8003 kg/hm2和7770 kg/hm2。  相似文献   
43.
运用2种回归方法和8个聚集度指标对四川凉山烟田烟粉虱盛发期种群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种群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不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其聚集原因是由环境因素所导致;通过种群密度与聚集度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用平均拥挤度(m*/m)、负二项分布指标(K)及久野指数(CA)分析烟粉虱空间分布型更具说服力;并利用空间格局参数确定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44.
阐述了山西花生种植业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并结合当前山西种植业结构优化与育种方向,提出了充分利用山西花生资源、现代作物育种技术的应用、耐阴性品种及高油酸品种选育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5.
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以唇、鼻、眼睑、乳房、四肢皮肤及口腔黏膜发生丘疹、脓疱和痂皮为特征。  相似文献   
46.
随着波尔山羊数量的不断增多,其相应的疾病也随之增多,其中波尔山羊胃肠炎已成为影响生产发展的常见疾病.根据对四川省兴牧种畜禽有限责任公司波尔山羊种羊场的423只波尔山羊的观察,记录一年来波尔山羊胃肠炎发病情况和死亡情况,并加以统计和总结,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7.
为探究不同容积-密度组合饲养七星瓢虫对其各历期存活率及成虫重量的影响,本研究在温度25℃、相对湿度60-80%,光照周期10L:14D条件下,设置3种容积 (1000ml、750ml、500ml)与3种密度 (25头、35头、45头)组合下观察统计不同历期七星瓢虫存活数,并对成虫称重。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容积组合对低龄期幼虫存活的影响显著高于其它历期(P<0.05)。其中,1-2龄在500ml下的存活率25头、35头、45头均显著的低于750ml下的3种密度及1000ml-25头,依次为57.33%,48.57%,40.74%,其存活率的最佳容积与密度组合为750ml-35头,存活率达到88.57%;在3龄、4龄、蛹期及成虫时,其最佳饲养组合分别为500ml-25头、1000ml-25头、750ml-35头及750ml-35头,其存活率分别为93.33%、94.49%、92.38%和97.78%,但该最优组合在统计学上与其它组合无显著差异(P>0.05);对初羽化成虫称重表明,除1000ml 25与45头/盒间有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体积与密度组合下成虫体重均无显著差异 (P>0.05)。综上所述,在七星瓢虫规模化饲养中,幼虫阶段的低龄期存活率受密度及容器大小影响严重,当密度为25-45头时,应避免1-2龄阶段在小于500ml条件下饲养,对七星瓢虫规模化饲养条件的设置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8.
不同寄主植物对豌豆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不同寄主植物对豌豆蚜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规律。[方法]在(23±1)℃、光照时间16h、相对湿度80%的人工气候箱条件下,组建了豌豆蚜在4种寄主植物上的生命表,统计出种群内禀增长率(rm)、净增殖率(R0)、平均世代周期(T)、种群加倍时间(t)和周限增长率(λ)等种群动态参数。[结果]在蚕豆、豌豆、苜蓿、红豆草4种寄主植物上,豌豆蚜的发育历期存在显著差异,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263 2、0.261 9、0.224 3、0.217 1。[结论]豌豆蚜在蚕豆上的适应度和嗜食性最好,并且繁殖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49.
为更好地利用油菜秸秆,本试验对发酵方式对油菜秸秆营养成分、质量安全的影响,及发酵油菜秸秆在肉羊上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发酵试验采用二因素试验设计,将油菜秸秆按照发酵方式(加菌发酵、自然发酵)和秸秆类型(带根、无根)分为4组,发酵时间50 d;动物试验采用20%的发酵油菜秸秆替代对照组中粗料。对油菜秸秆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霉菌数量、黄曲霉毒素B1含量进行测定;对动物试验中羊只的采食量及增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发酵结束后,从发酵方式来看加菌发酵油菜秸秆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分别降低了16.17%、7.68%(P0.01),总霉菌数量显著低于自然发酵油菜秸秆(P0.01),粗蛋白质(CP)含量较自然发酵油菜秸秆提高了4.88%(P0.01);从油菜秸秆类型来看,无根油菜秸秆NDF、ADF含量较带根油菜秸秆含量降低了2.51%、3.80%(P0.01),总霉菌数量显著低于带根油菜秸秆(P0.01),CP含量较带根油菜秸秆高1.06%(P0.01);发酵方式与秸秆类型的互作效应显著(P0.05),其中发酵品质最优为加菌发酵无根油菜秸秆;所有处理组油菜秸秆黄曲霉毒素B1含量均低于饲料原料标准。(2)在肉羊饲喂试验中对照组与20%发酵油菜秸秆组总采食量和日增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加菌发酵油菜秸秆品质优于自然发酵油菜秸秆,发酵品质最好的是加菌发酵无根油菜秸秆;用20%的发酵油菜秸秆替代粗料对肉羊生长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0.
花生是山西省重要的油料作物,在全省经济作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花生高产示范栽培技术在山西省汾阳市的应用,使产量达到8298.6kg/ hm2。该高产示范重点采用了“品种+农机+农艺”的集成技术。通过该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以期为该地区乃至全省花生的高产栽培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