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2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4 毫秒
71.
为深入了解掌握有关大麦栽培技术研究现状,采用文献计量学统计方法,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2010—2020年国内发表有关大麦栽培技术研究的335篇文献,从文献的主题分布、不同年份的文献发文量、不同文献的来源分布、不同学科类别的发文量、基金项目支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大麦栽培技术研究文献以啤酒大麦和栽培技术为主题的最多,为200篇.从不同年份的文献发文量看,2010年发文量最多,为42篇,占检索文献总数12.54%;2019年最少,仅18篇.从不同学科分类看,作物发文量最多,为285篇,占85.33%;大麦与谷类科学的文献来源分布发文量最多,为83篇,占32.42%.基金分布方面,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基金的为27篇,占比32.14%.  相似文献   
72.
猪3种重要病毒寡核苷酸芯片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猪细小病毒(PPV)、猪圆环病毒-Ⅱ(PCV-2)、猪瘟病毒(CSFV)分别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针对病毒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强的60-mer寡核苷酸探针,并将其按所设计阵列固定于表面经氨基化修饰的玻片上,制备出寡核苷酸芯片.分别设计出相应的引物,对待测样本进行不对称PCR扩增,从而产生大量可与寡核苷酸探针特异性互补的单链DNA片段,并通过间接荧光标记技术使扩增产物标记上荧光染料.将标有荧光染料的扩增产物与芯片上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扫描、分析芯片上荧光信号.试验结果表明,芯片上各样本对应探针位点呈现阳性荧光信号.而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则基本不能检测到荧光信号.不对称PCR技术制备的单链DNA片段与寡核苷酸芯片进行杂交反应可同时、快速、特异性地检测多种猪疫病病毒.  相似文献   
73.
为了探究七星瓢虫不同虫态的低温贮藏条件,本研究在不同恒定低温-时间与变温预处理后恒定低温-时间组合下分别测定了七星瓢虫卵、蛹及成虫的孵化率、羽化率及成虫存活率。结果表明,无论恒定低温或变温预处理,卵在常温下3 d均可孵化,恒温和变温的孵化率分别为72.56%和73.93%,且当保存时间不超过5 d时,卵在8℃、10℃及12℃时孵化率均在50%以上,保存时间为10 d时,卵在10℃及12℃时孵化率均在50%以上。七星瓢虫蛹在恒温和变温预处理条件下,在10℃保存3 d时均可完全羽化,且羽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当保存时间达到50 d,恒定温度在2℃、4℃、6℃和8℃下畸形率达到了100%,而其余保存天数下均未出现畸形率,当变温预处理后,仅在2℃下保存20、30和50 d分别出现100%、50%和100%的畸形率。在25℃保存时,恒温和低温预处理下的成虫保存40 d时,全部死亡,但恒温8℃下保存60 d和变温预处理10℃下保存60 d的成虫存活率分别达到60.46%和63.29%。综合分析表明,一定时间下的恒定低温和变温预处理保存均能延长七星瓢虫卵、蛹及成虫寿命,从而为七星瓢虫不同虫态商品化及其货架期的延长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74.
通过对辽东栎种子繁殖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以保证较高的繁殖出苗率和成活率,为今后大量辽东栎树快速扩繁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5.
为研究不同海拔高度的四川地方猪品种在胴体和肉质性能上是否存在差异,并且探究这种差异是否与海拔高度有关,本实验通过对生活在低海拔(800~1 200 m)的6头青峪猪、中海拔(1 500~2 500 m)的15头乌金猪(凉山猪)和较高海拔(2 900~4 100 m)的12头藏猪进行屠宰测定并收集胴体和肉质性状参数,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所得的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青峪猪、凉山猪和藏猪的屠宰体重分别为89.58、77.86、41.13 kg,胴体长分别为73.22、70.20、56.75 cm,背膘厚分别为4.20、3.79、2.63 cm,皮脂率分别为54.56%、48.58%、40.91%,光反射值(L)分别为45.42、41.63、38.84,水分含量分别为66.49%、70.29%、73.10%,说明生长环境海拔越高的地方猪体型和体重越小,脂肪沉积量也越小,且L值越小,其肉色越鲜红,肌肉中水分含量越大,并且猪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有明显差异。海拔作为一种自然选择的压力,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会对猪的胴体和肉质的变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