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36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20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以文昌航天发射缓冲区不同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选择8个不同植被类型,分别设置1 hm2固定大样地,对森林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森林植物群落的物种均匀度、森林植物群落的物种优势度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差异显著,半红树林群落树种种类最高,物种多样性最高达到2.38,其次分别是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混交林;不同森林群落中不同层次植物均匀度总体表现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规律,但天然次生林由于郁闭度较高,林下草本较灌木少,多样性和均匀度均小于灌木层;红树林物种优势度最小,各物种优势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2.
纳米增效尿素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2009年水稻生长季,以高产水稻品种皖稻153为试材,研究了纳米增效尿素和普通尿素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施氮量下,纳米增效尿素处理水稻分蘖数、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处理。施氮量在N 0~90 kg/hm2范围内,纳米增效尿素处理子粒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与普通肥料处理无明显差异;随施氮量进一步增加,差异则达显著水平;其中,纳米增效尿素处理水稻产量最大增幅达10.2%,氮肥农学利用率最大增幅达44.5%。根据施氮量与产量拟合方程推算,施氮量在N 90~244.9 kg/hm2范围内,获得相同产量,纳米增效尿素比普通尿素可节省氮12.4%~41.7%。在本试验条件下,纳米增效尿素施用量为N 244.9 kg/hm2时,水稻子粒产量达11174.7 kg/hm2,比普通尿素提高9.2%,氮肥农学利用率为13.7 kg/kg,比普通尿素提高4 kg/kg,是理想的超高产氮肥运筹模式;纳米增效尿素施用量为N 180 kg/hm2时,水稻子粒产量达10332.9 kg/hm2,比普通尿素提高6.0%,氮肥农学利用率为18.5 kg/kg,比普通尿素提高4.3 kg/kg,是理想的氮肥运筹安全模式。  相似文献   
43.
为明确重度退化草地经人工建植后土壤理化性质和草地初级生产力状况.以甘南州碌曲县典型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70%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30%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混播的方式,结合整地和施肥2种措施,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和草地初级生产力变化特征,探寻适宜的人工建植方式.结果表...  相似文献   
44.
在2004-2005年和2005-2006年小麦生长季,设置不同的灌水时期和灌水量处理,研究了小麦籽粒产量、籽粒淀粉含量、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全生育期不灌水条件下,籽粒中的可溶性淀粉合酶(SSS)和淀粉粒结合态淀粉合酶(GBSS)活性在灌浆初期显著升高,在灌浆中后期显著降低,同时灌浆后期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亦显著降低。拔节期和开花期每次灌水60 mm有利于小麦在灌浆中后期保持较高的SSS和GBSS活性,提高灌浆后期籽粒中的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灌水量进一步增加时,灌浆中后期的SSS活性显著降低,GBSS活性升高,灌浆后期的支链淀粉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升高。在两个生长季中拔节期和开花期每次灌水60 mm处理的土壤贮水消耗量较高,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和籽粒产量较高。在此基础上增加灌水量时,开花至成熟阶段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显著升高,土壤贮水消耗量降低,籽粒产量无显著变化,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45.
公顷产10000kg小麦氮素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泰山23和济麦22为试验品种,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对单产高达10 000 kg hm-2的小麦进行了施氮量和氮素吸收转运和分配特性的研究。在2006-2007年生长季,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籽粒产量先增加后降低,施纯氮240 kg hm-2 (N240)和270 kg hm-2(N270)处理的产量分别达9 954.73 kg hm-2和10 647.02 kg hm-2,比不施氮肥处理(N0)分别增加11.20%和18.93%。与N0处理相比,施氮处理显著增加了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籽粒氮素积累量和开花后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的转运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成熟期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呈先增后降趋势,以N270处理最高;开花后营养器官氮素向小麦籽粒转运量和转运率先升后降,转运量以N270处理最大,为213.78 kg hm-2;而转运率以N240处理最高,为67.98%。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再分配量和再分配率先增后降,均以N270处理最高;开花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的贡献率亦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以N240处理最高。2005-2006年的试验结果呈相同变化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麦产量水平达10 000 kg hm-2时的适宜施氮量为240~270 kg hm-2,可供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为提出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科学根据。方法按照围产期Ⅰ标准,对我院2002年10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5a期间的163例围产儿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a间围产儿总数为14176例,围产儿死亡163例,围产儿死亡率为11.50%,其中死胎92例占56.44%,死产19例占儿.66%,出生7d内新生儿死亡52例占31.90%。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胎儿畸形、胎盘脐带因素及早产。结论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加强围产期监护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47.
利用木麻黄种类资源丰富,萌芽力强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不同木麻黄品种、种源等的调查,选育出60个景观型木麻黄品种。经育苗技术研究、早期测定和综合评定的方法确定其观赏价值,筛选出具有景观型木麻黄优良12个品种,分别是广东482、广东483、广东484、文昌436、岛东488、福建434, 其次是广东485、文昌481、岛东439、岛东448、福建435、福建437,为城乡及沿海园林绿化、四旁植树、景观改造提供了新的景观树种,实现木麻黄的经济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48.
海南乐东3种不同森林类型样地土壤化学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南乐东县木麻黄纯林、大叶相思林和桉树林3个不同森林样地土壤化学性质的特征和变化。[方法]以海南乐东县3个不同森林类型土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层化学性质,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种森林类型土壤p H为5.17~6.99,森林有机质含量为0.64~10.69 g/kg,全氮含量为0.03~0.70 g/kg,全磷含量为0.01~0.03 g/kg,全钾含量为0.88~4.29 g/kg,有效磷含量为1.29~12.38 mg/kg,速效钾含量为2.17~32.79 mg/kg,硝态氮含量为0.18~6.82 mg/kg,铵态氮含量为0.91~8.56 mg/kg。[结论]该研究为乐东县人工林经营的可持续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运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的相关标计量参数和指标,对乐东县生态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并对乐东县生态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乐东县生态公益林产生的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 510 815.42万元,其中涵养水源价值511 560.77万元;净化水质价值197 259.94万元;固土价值1 611.32万元;保肥价值(N、P、K肥)15 462.81万元;固碳价值40 312.45万元;释氧价值85 843.84万元;林木营养物质积累价值8 455.66万元;提供负离子价值15 371.24万元;吸收二氧化硫价值714.54万元;吸收氟化物价值31.43万元;吸收氮氧化合物价值55.52万元;吸收土壤重金属价值85 246.01万元;滞尘价值34 673.23万元;降噪价值17 467.73万元;灭菌价值26 207.46万元;森林防护功能价值118 634.78万元;森林保育生物多样性价值255 332.80万元;森林游憩(生态旅游)价值96 573.88万元。  相似文献   
50.
对湿加松10个无性系苗期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动态进行调查,并用Logistic方程对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动态进行拟合,分析雨热同期湿加松的生长动态规律及生长参数。结果表明:湿加松无性系苗期年生长高度符合"S"型生长曲线。以湿加松地径和苗高划分其苗木的生长阶段,则地径和苗高的速生期持续时间分别为94~125 d和60~77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