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7篇
  24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26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若干株大肠杆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百病消、普杀平、恩诺沙星对大肠杆菌O2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 μg/mL、2μg/mL、2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2μg/mL、4μg/mL、4μg/mL;新配恩诺沙星溶液和室温放置1月后的恩诺沙星溶液对大肠杆菌O2的MIC分别为2μg/mL、4μg/mL、4μg/mL;MBC为4μg/mL、8μg/mL。同时进行的纸片法测定结果表明:O1株、O2株,敏感性感高。而O78株和乌苏分离株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83.
机插水稻产量形成规律及高产群体质量指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立森  王建武  刘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58-10259
[目的]探讨机插稻高产栽培的配套技术。[方法]通过不同基本苗和不同施氮量的互作试验,研究机插稻产量形成规律及高产群体质量指标。[结果]随着基本苗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基本苗为13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9553.5kg/hm2;纯氮量为345 kg/hm2时产量最高,为9 760.5 kg/hm2;互作试验表明,基本苗135万株/hm2、纯氮量345 kg/hm2时水稻各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较高,群体较合理,产量最高,为9 796.5 kg/hm2;随着基本苗的增加,高峰苗、有效穗逐渐增加,而成穗率、每穗粒数呈下降趋势;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高峰苗、有效穗随之增加,但成穗率、每穗粒数、千粒重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结论]机插稻以基本苗135万株/hm2、纯氮量345 kg/hm2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4.
为了掌握啤麦品种单二最佳的播种期,获得最高的产量,争取最好的效益,2010年秋播,我们进行了单二的播期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试验概况1.1试验设计(1)播期及小区面积:从10月21日起,每5 d一期,到11月20日约7期(见表1)。小区面积  相似文献   
85.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选择黄瓜(Cucumis sativus)、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和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3种蔬菜进行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包括传统施肥、化肥减量20%、化肥减量40%配施20%有机肥及化肥减量60%配施40%有机肥)对连续种植的蔬菜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完全施用化肥相比,化肥减量20%对蔬菜的产量及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和还原性维生素C均无明显影响,但降低了蔬菜的硝酸盐含量。化肥减量及配施不同比例的有机肥对黄瓜、苦瓜和甘蓝的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黄瓜、苦瓜和甘蓝这3种蔬菜的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降低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化肥减量对连续种植的蔬菜产量没有明显影响,但显著提高了蔬菜的品质,以化肥减量60%并配施40%有机肥的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6.
通过开展不同诱芯、不同诱捕器组成的引诱装置性诱水稻田二化螟蛾量的比较试验,筛选出"中捷NO.10诱芯+船型诱捕器"对二化螟的性引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7.
通过在2代二化螟发蛾期释放2~3次稻螟赤眼蜂,与当地常规用药比较,结果表明,赤眼蜂对当地稻田天敌无影响,2次放蜂和3次放蜂的防效分别为59.23%、65.38%,比当地常用药剂20%阿维·唑磷EC1 200mL/hm~2低9~1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8.
平板电脑外业数据采集系统,替代了传统外业调查利用纸质地形图勾绘的繁重复杂调查方式,实现了林业外业调查无纸化调查,实现数据、图形、实地三统一和数据存储,定位和面积测算数据更加精准,可随时随地进行数据查询与调阅。  相似文献   
89.
罗彩云  王建武 《核农学报》2019,33(10):2068-2076
为探究山桃(Amygdalus davidiana)幼苗响应镉(Cd)胁迫的生理机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山桃幼苗在10 mg·kg-1Cd处理后1、15、30、90 d的生理响应和富集特征。结果表明,山桃幼苗叶片O2-·和丙二醛(MDA)相对含量随Cd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净光合速率(Pn)则逐渐降低。叶绿素a/b值在Cd处理后1~15 d上升,而在30~90 d下降,表明Cd处理前期对叶绿素b的影响较大,而后期主要影响叶绿素a的合成。Mg、Mn元素相对含量随Cd处理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而Cu、Fe含量上升,表明Cd胁迫诱导的山桃幼苗叶绿素合成受限和Pn的降低与Mg、Mn的降低紧密相关,这是由于Mg、Mn分别参与叶绿素合成和光系统Ⅱ(PSII)反应过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Cd处理1~15 d显著上升,30~90 d则逐渐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在处理1~15 d无显著性差异,在30~90 d显著上升;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抗坏血酸(AsA)含量均随着Cd处理时间的延长显著上升;ATP硫酸化酶活性和半胱氨酸含量均随着Cd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上升,硫醇代谢物非蛋白硫醇(NPT)和植物螯合素(PCs)在Cd处理前期(1~15 d)差异不显著,而在30 d后显著上升。综上,山桃幼苗在Cd处理前期主要发挥抗氧化酶(SOD、CAT)的功能,并促进抗氧化物质(GSH、AsA)的合成,而Cd处理后期,则以POD、GSH、AsA的功能为主,并增强NPT和PCs的合成,从而促进Cd向液泡中转移,这与Cd处理后期液泡中Cd含量增加的变化趋势一致。本研究结果为山桃可作为重金属植物修复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
核桃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长期以来,由于采用实生繁殖,造成了品种良莠不齐、结果晚、产量低、品质差.嫁接繁殖可使母本的优良性状稳定遗传,是实现核桃良种化的最好途径,但核桃的室内嫁接对技术、设备要求很高,推广难度较大.为加快良种核桃推广进程,探索切实可行的繁殖技术,我们在临城县苗圃场,进行了核桃室外芽接试验,经过4年多的实践,初步摸索出一套操作简便、适合大面积推广的嫁接模式,嫁接成活率可达70%以上.现将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