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8篇
农学   31篇
  3篇
综合类   157篇
农作物   6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江苏省杂交水稻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江苏省杂交水稻研究始于1970年。35年来,江苏的杂交稻育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间经历了起步、发展和突破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为起步阶段,以不育系选育为主;80年代至90年代前半期为发展阶段,杂交籼稻育种和生产迅速发展,杂交粳稻育种进入实用化阶段;1996年以后,以特优559、9优138和两优培九的育成为标志,三系杂交籼稻、杂交粳稻和两系杂交稻的选育均取得突破性进展。文中对江苏省杂交水稻育种的发展趋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2.
南粳晴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优质、中抗穗颈瘟的高产晚粳稻品种镇稻16为母本,早熟、优质、抗病超级稻品种辽星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成的中长粒优质高产中熟中粳早熟类型的粳稻新品种,适宜江苏淮北地区种植。该品种全生育期141.8 d,比对照苏秀867早1.9 d。株高98.0 cm,有效穗340.5万/hm2,每穗总粒数126.1粒,结实率88.5%,千粒质量29.0 g。中感稻瘟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抗纹枯病,米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  相似文献   
53.
54.
1978~1981年,在为提高选择效果研究粳稻各单个性状时,发现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在广泛筛选的基础上,建立与产量性状密切相关的叶片性状综合指数式:I=x_1 2.7181x_2 4.75x_3(x_1,叶比重;x_2,穗数;x_3,穗重)及相应的产量预测式:Y_1=143.45 11.56x_1 31.53x_2 54.93x_3,进行模拟选择研究.1.1980,1981两年,对20个粳稻品种、31个品种(系)和株系(F_4)材料分别就平均单株粒重与选择指数值,选择指数值与实际产量作比较.结果表明,选择指数值和平均单株粒重均与实际产量呈直线相关趋势,达极显著水准.各年都存在高指数值(或低)和低单株粒重(或高),或两者均高的情况.  相似文献   
55.
优质高产中熟晚粳稻新品种南粳5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粳50是以含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mq和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的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与江苏高产粳稻武粳13杂交,通过混合系谱法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培育而成的优良食味、高产、多抗粳稻新品种。该品种株高适中,株型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穗型较大。650 kg/667 m2的产量结构为:有效穗数20万/667 m2,每穗总粒数140~150粒,结实率90%~95%,千粒重25 g左右。南粳50不仅抗稻瘟病、条纹叶枯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而且直链淀粉含量低,稻米食味品质优,适合于高档优质米开发。于2013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适宜在江苏苏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6.
57.
利用已报道的8个与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连锁的标记,即SCAR标记ST-10;STS标记H11-8、H11-12;InDel标记M68.4和M79.1以及SSR标记RM21-8、RM21-15、H21,结合田间抗性鉴定,对24份水稻品种(系)(包括2份抗、感对照)以及2个抗感组合的F2分离世代进行抗病性分析、筛选和评价,旨在有效利用抗病资源选育抗病新品种,并对这8个分子标记的有效性和选择效率进行验证比较,筛选出高效的辅助选择分子标记。结果表明,仅有SCAR标记ST-10和STS标记H11-8的分子检测与田间表型鉴定的吻合率超过或接近90%,其余分子标记均低于80%,其中,3对SSR标记在抗感材料中几乎没有多态性。比较而言,SCAR标记ST-10更能有效地用于条纹叶枯病抗性材料的筛选,结合使用STS标记H11-8更能准确有效地检测Stv-bi基因的存在,进一步提高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58.
总结了优质超级粳稻品种南粳44在适宜种植地区多年示范的产量表现,分析了南粳44高产栽培条件下的产量构成,提出南粳44的高产栽培策略是:在适宜穗数基础上主攻大穗,确保颖花数达45 000万朵/hm2以上,同时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  相似文献   
59.
播期、密度和施氮量对南粳4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不同播期、移栽密度和施氮量试验,研究了南粳4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表现,结果表明:①南粳44作为直播稻,随着直播期的推迟,产量显著下降,全生育期缩短,适宜播种期以5月下旬到6月上旬为宜,最迟播期为6月17日,过迟播种则不能正常成熟。②南粳44作为机插稻,在设置每667m2插0.63万穴(40.0 cm×26.7 cm)时,以3.8万基本苗时产量最高;在每667m2插1.9万穴(26.7cm×13.3cm)时,以5.7万基本苗时产量最高;南粳44超高产栽培的关键是在适宜的基本苗的基础上,通过少穴扩行栽培,主攻大穗以获得足够的颖花量,并保持稳定的结实率与千粒重。③施氮量对南粳44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南粳44的产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全生育期以每667m2施18~20 kg氮素为宜,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以2.4∶3.6∶4.0为宜,最佳的穗肥施用时期是倒3叶,既保证了一定的穗数,又增加了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60.
张家港东山村遗址的古稻作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东山村遗址位于长江南岸的江苏省张家港市南沙镇东山村,东距张家港市18公里,北距长江仅3公里。遗址座落在香山(海拔137米)的东坡上,地势西高东低,平均高出周围农田约4米。遗址范围东西长260米,南北宽230米,总面积近60000米2。该遗址于1989年调查时发现。当年,苏州博物馆与张家港市文管会合作,对东山村遗址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开挖2X5米的探沟两条。1990年进行第M次发掘,在遗址北部边缘开5X10米探方一个(编号为Th),同时在遗址东部边缘开10X10来探方一个(编号为T4)。两次发掘总面积为170米'。发掘结果表明,该遗址具有马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