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6篇
  4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筛选出最适合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的浸种处理,选用3种处理时间,分别为1 d、2 d、3 d,选用4种浸种剂,分别为H2O、2.0% NaCl、2.0% CaCl2、2.0% KNO3;对这4种浸种剂和3种浸种时间进行交互处理,共有12种处理组合,对各浸种剂和浸种时间交互作用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 KNO3溶液浸种1 d、2 d、3 d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与种子活力较高,并且对幼苗生长的不良影响较小,尤其是浸种1d的效果最佳,可作紫花苜蓿种子浸种处理的优先选择;2.0% NaCl溶液浸种1d的发芽率较高,但是种子的萌发速率低,且影响幼苗的生长;H2O浸种1d的发芽率较高,且对幼苗的生长影响较小,浸种2 d、3 d对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的生长影响不明显;2.0% NaCl溶液浸种2 d,与2.0% CaCl2溶液浸种1 d、2 d、3 d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速率较低,且对幼苗的不良影响较大,不适于作紫花苜蓿种子浸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2.
本研究为了优化确立柱花草(Stylosanthesguianensis)杂交后代育性分离群体ISSR-PCR反应体系。利用正交设计试验,从模板DNA和引物2个因素、4个水平对柱花草杂交后代育性分离群体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模板DNA 75 ng,ISSR引物10μmol/L,2×EasyTaq PCR SuperMix for PAGE(含染料)7.5μL时扩增效果最好。并通过对柱花草杂交后代育性分离群体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进行梯度退火试验,得到引物UBC834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4.4℃。该反应体系在柱花草BC_1F_1代不育可育分离群体中获得较好的扩增结果,该优化体系为后续筛选与柱花草花粉不育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提供了稳定和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探究不同种植年限与种植方式对松辽平原南部薄层黑土农田土壤改良与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分析条耕(ST)、免耕(NT)与常规垄作(CT)3 种种植方式下土壤物理性质与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种植 2 年地块,ST、NT 与 CT 处理的耕层厚度与田间持水量无显著差异,而种植 4 年地块 ST处理耕层厚度和田间持水量分别较 CT 增加 15.46% 和 30.28%,与 NT 无差异。0~20 cm 耕层土壤,ST 处理下种植 2、4 年地块土壤穿透阻力分别较 CT 增加 57.57%、42.86%,较 NT 处理分别降低 5.2%、19.22%,3 种耕作方式处理下种植 2 年和 4 年地块土壤容重与土壤孔隙度均无显著差异。20~40 cm 亚耕层土壤,仅种植 4 年地块的ST 处理土壤容重较 CT 降低 11.56%,与 NT 无差异,而 ST 处理下种植 2、4 年地块的土壤穿透阻力分别较 CT 降低 5.22%、19.62%,土壤孔隙度相应分别提高 11.80%、15.92%。产量上,种植 2 年地块 ST 处理较 CT、NT 分别增产 3.62%、3.52%,而种植 4 年地块,ST 处理较 CT、NT 分别提高 16.08%、9.29%。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是条耕种植玉米实现增产的主要原因,随机森林模型结果进一步表明,耕层厚度与耕层穿透阻力分别是种植 2 年和 4 年条件下影响玉米产量最主要的因子。【结论】松辽平原南部薄层黑土农田种植玉米,采用条耕种植方式有利于薄层黑土农田良好耕层结构构建与产量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05.
为探究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后土壤可溶性氮养分积累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以志丹县永宁镇沙棘和山杏林地为研究对象,采集0-10,10-20,20-30 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含量和比例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可显著增加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尤其是0-10 cm土层增加明显。0-10,10-20,20-30 cm土层间差异显著,沙棘林和山杏林间也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总体来看,硝态氮含量随季节变化明显,3月最高,3-6月下降,6-9月上升,9-11月又下降,11月最低。各样地间0-30 cm土层铵态氮含量变化幅度较小。可溶性有机氮含量随季节变化明显,6月最高,11月最低,3-6月上升,6-9月下降,9-11月又上升。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季节变化规律与硝态氮变化规律相反。沙棘林地土壤可溶性氮含量较杏树林地高,且阳坡高于阴坡。0-30 cm土层可溶性氮组分以可溶性有机氮为主,占73.3%~99.0%,其次是硝态氮,占0.9%~24.3%;铵态氮所占比例最少,在2%以下。退耕还林措施可显著增加0-10 cm土层土壤可溶性氮含量,不同林分土壤可溶性氮含量增加不同,沙棘林地高于杏树林地。  相似文献   
106.
选择初生日龄,初生重相近的新生仔猪4窝共36头,进行不同形态饲料饲用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饲喂颗粒饲料的仔猪较饲喂粉状饲料的晶产重和饲料转化率相对提高17.28%和1.33%,平均采食量和双月重相对提高了17.84%和15.78%。颗粒饲料较粉状饲料具有适口性好,易采食,浪费少等特点和仔猪采食量高,日增重快,双月体重大,饲料转化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7.
目前,有些珍贵树种木材供应很有限,为了保证需要的高级硬木,家具制造商都在考虑代用品。一九七八年和一九七九年,由于硬木的需求量较多而供应有限,尤其是栋木、樱桃木和核桃木这些较高级的材种,价格上涨比任何时期的物价上涨都要快。高级硬本的出口需要比国内供应意义更大,甚至在通货膨涨时期仍然保持不变。如果家具制造商希望继续使用高质量的硬木,那么有几种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08.
一、前言 近几年来番茄病毒病在全国日趋严重,也成为我省、我市番茄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据调查和对病毒类型的初步鉴定,我市春季栽培番茄,主要发生烟草花叶(TMV)病毒,兼有少量黄瓜花叶(C M V)“病毒复合侵染为害。根据重庆市农业局多种经营科统计,1980年全市番茄种植面积5400亩,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探索鸡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分离、纯化及鉴定方法,以新鲜的鸡胆汁为材料,采用硫酸铵盐析法从鸡胆汁中粗提纯鸡SIgA,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和纯化SIgA重链,用纯化的鸡SIgA重链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结果表明,SIgA重链分子量为67~70kD,轻链为26~28kD。免疫Balb/C小鼠抗血清针对SIgA重链的间接ELISA效价可达1∶16000。为进一步研究SIgA生物学特性、单克隆抗体制备和黏膜免疫状况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0.
在平房仓和立筒仓开展空调控温储藏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的空调运行条件下,平房仓内空调对稻谷仓仓温及表层粮温的控温效果优于玉米仓;立筒仓粮堆底层和表层的温度变化幅度都比较大,在夏季高温季节开启空调,对表层粮温的控制效果明显,可延缓其变化幅度和降低温度值;空调温度的设置应根据气温和粮情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在达到控温目标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