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35篇
  3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39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1 毫秒
31.
昆虫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CSP)具有结合和运载气味分子穿过感器淋巴液到达嗅觉受体的作用,但尚未见有关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CSP功能的报道。本研究克隆得到大草蛉Cpal CSP3基因,利用RT-q PCR技术测定了其在成虫各组织的表达谱,发现Cpal CSP3基因主要在雌雄虫的触角和头部表达,暗示该基因参与了大草蛉的嗅觉及味觉感受。为探讨其嗅觉功能,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和荧光竞争结合试验测定了Cpal CSP3蛋白与84种气味物质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Cpal CSP3蛋白与橙花叔醇、(+) ̄雪松醇和β ̄紫罗兰酮具有很高的结合能力,结合常数(Ki)为8.79~9.79μmol·L-1;与根皮苷、月桂醛、乙酸香叶酯和α ̄蒎烯也有较高的结合能力,Ki为11.54~19.06μmol·L-1。分析认为,Cpal CSP3蛋白可能在大草蛉对这些气味的嗅觉感受中起作用,使得大草蛉能对害虫寄主植物有效定向进而搜寻到猎物。  相似文献   
32.
不同类型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了北方平作春棉、麦套春棉和麦套夏棉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平作春棉节肢动物群落组成有55科、68属、73种,麦套春棉有74科、102属、108种,麦套夏棉有57科、80属、85种。平作春棉和麦套春棉间节肢动物群落的相似系数(0.6830)>麦套春棉和麦套夏棉(0.5598)>平作春棉和麦套夏棉(0.4125)。麦套春棉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值分别为1.3486和0.2884>麦套夏棉(分别为1.2839和0.2868)>平作春棉(分别为0.6061和0.1404);优势度值则为平作春棉(0.7761)>麦套夏棉(0.5676)>麦套春棉(0.4971)。麦套棉(特别是麦套春棉)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较平作棉稳定,对环境的变化或来自群落内部种群波动的缓冲作用较强,是不利于某些害虫发生,而有利于天敌繁衍的良好生态系统,更具备利用自然因素控制害虫的生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33.
为了探明河南省夏谷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以生产上常用的5个夏谷品种豫谷18、济谷20、保谷22、豫谷23、豫谷28为试验材料,设置30、45、60、75万株/hm~2 4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顶三叶和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顶三叶宽、长及穗长、穗粗、单穗质量、穗粒质量均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明显降低的趋势,株高、千粒质量、出谷率总体上变化不显著,品种间存在轻微差异。在低种植密度(30万~45万株/hm~2)或者高种植密度(60万~75万株/hm~2)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增加顶三叶、穗部性状的差异总体上均不显著;而种植密度从45万株/hm~2增加到60万株/hm~2,顶三叶和穗部性状总体上变化明显。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5个品种的产量均先升高后降低,豫谷18、济谷20、保谷22、豫谷23等4个品种在60万株/hm~2种植密度下的产量最高,豫谷28在4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产量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顶三叶性状(叶宽和叶长)与穗部性状(穗长、穗粗、单穗质量、穗粒质量)呈正相关。综合分析,推荐夏谷品种适宜种植密度为45万~60万株/hm~2。  相似文献   
34.
澳大利亚抗虫棉抗性风险治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阐述了澳大利亚实施抗虫棉抗性风险治理的具体策略,供我国抗虫棉抗性治理参考。针对其庇护作物的选择、种植区域以及要求,自生苗和截根苗的控制,空窗期和叶面喷施Bt制剂的限制,农作物残留物的销毁等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对其第2代和第3代抗虫棉的庇护所策略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5.
棉田绿盲蝽诱集植物的筛选和作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绿盲蝽的几种主要寄主植物的田间效果比较,筛选出了对绿盲蝽有显著诱集效果的2种植物——油葵和绿豆,其中,油葵优于绿豆,并提出了诱集植物的适宜播期和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36.
本文从棉铃虫综合防治的观点出发,在1993年棉铃虫大暴发的情况下,运用大量详尽的数据分析了棉铃虫各世代种群消长动态规律以及暴发特点;总结了防治棉铃虫的对策和经验;提出了新的棉铃虫防治指标;并对1994年棉铃虫的防治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37.
为筛选谷子田高效安全的除草剂类型和使用剂量,提高谷子生产效率。在河南省新乡地区选取10%单嘧磺隆可湿性粉剂、960 g/L丙甲草胺乳油、40%莠去津水悬浮剂、56%2甲4氯可溶性粉剂、24%乙氧氟草醚乳油、15%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6种除草剂处理,每个除草剂设低、中、高3个浓度,开展了田间试验不同处理对谷子田间杂草的防效及对谷子安全性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40%莠去津和24%乙氧氟草醚谷子田药害严重,幼苗损伤率较高,不宜施用;除草剂对杂草的防除效果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谷子产量和经济系数也随除草剂及其浓度的增加而变化。因此,结合杂草防除效果、幼苗安全性和谷子产量,以施用10%单嘧磺隆1 200 g/hm2、56%2甲4氯1 500 g/hm2、15%噻吩磺隆450 g/hm2在谷子田的综合施用效应最佳,不仅防效高,而且幼苗损伤率较低,其中后者谷子产量和经济系数分别较对照增加10.0%和9.1%。  相似文献   
38.
甜高粱是一种多用途可再生的高能源作物。阐述了其国内外开发利用概况并对其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和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指出充分发挥甜高粱作为高能作物生产饲料和燃料乙醇高效益、低成本的优势,能有效缓解中国的饲料和能源危机,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9.
本文通过对不同施药水平下麦套春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研究,揭示了(一)麦套春棉田麦收前节肢动物群落的相似性、多样性及稳定性均大于麦收后;(二)过量使用化学农药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及群落的稳定性都有较大的影响,在棉铃虫大暴发年,单一使用目前常用的生物农药还难于达到控害的目的,合理施药(结合使用生物和高选择性化学农药)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较常规用药要小,并能较有效的利用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0.
棉蚜是传播寄主植物病毒的主要昆虫媒介,但对棉蚜携带的病毒种类及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了解较少。本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棉蚜田间自然种群所携带的病毒基因序列进行发掘、鉴定和分类。通过对田间苗蚜和伏蚜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18种病毒基因组序列,其中17种病毒为未报道过基因组信息的种类。在18种病毒中,有13种为正链RNA病毒。苗蚜携带病毒的种类和数量都远远高于伏蚜,苗蚜携带全部的18种病毒;伏蚜仅携带8种,而且携带病毒的FPKM(Fragments per kb per million fragments)值较低。本研究丰富了棉蚜所携带的病毒基因组信息,为棉蚜传毒机制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