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5篇
农学   6篇
  9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不同诱抗剂防治豌豆白粉病的效果及对防御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4种诱抗剂防治豌豆白粉病的效果及其诱导豌豆叶片防御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用不同诱抗剂进行诱导处理后第7天,对豌豆白粉病防效为16.25%~52.18%,效果最好的处理为0.1%S-诱抗素,平均防效为52.18%,处理后第10天,防效上升到20.59%~56.43%,效果最好的仍为0.1%S-诱抗素;喷施诱抗剂后增产效果明显,不同处理平均增产幅度在0.77%~12.54%之间;诱导后显著提高了抗性相关防御酶POD活性,其中0.1%S-诱抗素处理POD酶活性最高,但却降低了CAT酶活性。  相似文献   
62.
为了满足农村多用户化粪池联用处理要求,对单独净化槽进行了改造。将原有的两级厌氧一级好氧工艺改为一级厌氧两级好氧工艺,提高净化过程的生物处理能力。针对这种新型净化槽,调查了不同曝气量下的生活污水净化能力,分别测定了各区出水水质COD、BOD5、NH3-N和浊度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一级好氧和二级好氧中的溶解氧随着曝气量的不断增加表现出先快速增加,然后缓慢增加,最后又快速增加的特点。在曝气量均为1.8L·min-1时,一级和二级好氧区溶解氧分别为2.4mg·L-1和3.1mg·L-1,出水COD、BOD5、NH3-N和浊度分别为23、13、7.6 mg·L-1和9NTU。若再增加曝气量,出水水质变化将趋缓,因二级好氧区生物降解的底物浓度较低,已成为主要的控制因素,所以基于能耗的考虑,曝气量的优化就变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3.
美国白蛾在辽宁发生三代的调查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在辽宁全省范围内普遍发生第 3代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其原因是 :早春温度变化大 ,降水多影响越冬蛹羽化 ,使成虫发生不整齐 ,高峰期不明显 ;幼虫期低温、多雨使孵化期加长 ,幼虫暴食期遇高温 ,使各虫态发育加快 ,期距缩短 ,但对幼虫和卵的发育基本没有影响。因此气温是导致第 3代美国白蛾发生的重要条件。夏季持续高温 ,秋季降温缓慢是决定第 3代美国白蛾出现早晚、数量多少的关键  相似文献   
64.
美国白蛾在辽宁发生三代的调查及原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在辽宁全省范围内普遍发生第3代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mea。其原因是:早春温度变化大,降水多影响越冬蛹羽化,使成虫发生不整剂,高峰期不明显;幼虫期低温、多雨使孵化期加长,幼虫暴食期遇高温,使各早态发育加快,期距缩短,但对幼虫和卵的发育基本没有影响。因此气温是导致第3代美国白蛾发生的重要条件。夏季持续高温,秋季降温缓慢是决定第3代美国白蛾出现早晚、数量多少的  相似文献   
65.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厕所革命”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农村生活污水不同于城市生活污水,它的治理在标准、模式、技术、运维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农村污水治理现状,针对全国不同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和典型案例,从处理技术、排放标准以及运维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论述了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并结合农村自然的自净能力和面源污染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建立排放标准的合理前提,同时也介绍了智慧运维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积极作用。另外,根据农村居住分散、地势差异大的特点,强调了分散式处理的重要性,旨在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收集难、处理复杂的难题,以生态处理模式实现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66.
为探究藜麦(Chenopodium quinoa)种质资源在本土环境条件下对霜霉病的抗性,采用田间自然感病和室内离体叶片接菌鉴定方法对50份国内外藜麦种质资源进行了霜霉病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霜霉菌Preonos variabilis对藜麦的侵染程度存在较大变异(发病率变化13.30%~100.00%;病情指数1.00~100.00),藜麦种质对霜霉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筛选到1份高抗材料'台湾红藜’,占参试材料的2.00% 1份抗病材料'QA064’,占比2.00%,2份中抗材料'陇藜2号’和'HL-Q5’,占比4.00%,3份感病材料'QA045’'QA050-2’和'青海-02’,占比6.00%;其余43份材料均表现高感,占比86.00%。本研究首次发现'台湾红藜’能够被P. variabilis侵染,表现为高抗,还进一步证实田间藜麦霜霉病抗性鉴定采用“三叶法”在藜麦盛花期进行效果较好,相比而言,室内离体叶片接菌鉴定技术更具优势,应作为抗性鉴定的首选。  相似文献   
67.
为明确甘肃中部灌区春播蚕豆田杂草消长规律及5%咪唑乙烟酸水剂对杂草的防效,本研究对蚕豆田杂草优势群落进行调查分析,并选择除草剂5%咪唑乙烟酸水剂开展蚕豆田杂草防除试验。结果表明,蚕豆田杂草以阔叶杂草为主,优势杂草有苣菜、野荞麦、猪殃殃、刺盖草,并伴有禾本科杂草野燕麦、冰草等。4月中旬为杂草始发期,5月上旬开始杂草种类基本不变。5月中下旬为杂草出草高峰期,田间杂草密度明显增加,以苣菜为主的优势杂草种群逐渐形成。5%咪唑乙烟酸水剂2 000 mL/hm2茎叶处理对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防效突出、作用时间长,其中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90%以上,且蚕豆产量较不施用除草剂的对照提高。说明5%咪唑乙烟酸水剂可用于蚕豆田杂草防除。  相似文献   
68.
海拔和经纬度对藜麦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确定藜麦在甘肃省的适宜种植区,通过对甘肃省12个生态区(7市12县)种植的藜麦进行田间调查及分析检测,探讨海拔和经纬度对藜麦生育期、长势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理位置对藜麦生育期、长势和籽粒品质均具有显著影响,变异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生育期、产量、品质、株高。藜麦生育期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经纬度呈显著相关(P<0.05),籽粒产量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海拔和经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粗蛋白含量和海拔与生育期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粗脂肪与经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株高、产量和品质均与海拔存在显著回归关系,说明海拔是影响藜麦生育期、长势和品质的主要生态因子,高海拔区种植的藜麦植株生育期明显增长,粗蛋白则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9.
本研究以8个春播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了其2017—2018年的4个刈割时期的产量和品质差异,以筛选出甘肃中部旱区燕麦饲草高产优质的最适刈割时期。结果表明:燕麦饲草产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相对饲草价值和相对饲草品质在不同刈割时期间差异极显著(P<0.01),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受刈割时期间变化影响较小,品种与刈割期的互作效应对饲草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不同燕麦品种饲草产量随刈割时期后移逐渐增大,乳熟期刈割鲜、干草产量最高,平均为33 483.3和7 377.45 kg·hm-2,较孕穗期、抽穗期及开花时期高15.01和20.81%,9.73%和13.82%,5.25%和8.03%,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分别为26.05%和52.29%,相对饲用价值和相对饲草品质最大,分别为122.29和171.43。从高产优质协同平衡的角度分析,甘肃中部旱作区春播燕麦适宜在乳熟期刈割,既可保质保量,又能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