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28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20篇
  28篇
综合类   260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63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为了探究不同剂量绞股蓝多糖(Gynostemma pentaphyllum polysaccharides, GPP)对热应激引起的小鼠睾丸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本研究采用生物化学、酶联免疫吸附、免疫组化等技术分别对空白对照(Con),热应激对照(HS),绞股蓝多糖高(GPP-H)、中(GPP-M)、低剂量(GPP-L)组小鼠的睾丸指数、睾丸细胞凋亡、雄激素受体表达以及生精小管直径、睾丸组织抗氧化能力进行观察和测定分析。结果发现,GPP-L组和GPP-M组血清睾酮含量与HS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GPP-M组和GPP-L组的丙二醛(MDA)含量与HS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与HS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GPP各剂量组睾丸曲精小管直径与HS组相比均显著增大(P<0.05);各GPP剂量组凋亡细胞累计光密度值/视野下睾丸组织的面积(IOD/Area)较HS组均有所减小,其中,GPP-M组显著减小(P<0.05);各GPP剂量组AR阳性细胞IOD...  相似文献   
562.
丸粒化是种子加工的一种技术,也是种子改良的一个重要途径,种子丸粒化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因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草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退化。由于无人机技术的发展,飞播喷播技术这些年来常常用于退化草地的生态修复,但是因为草种千粒重小,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高寒矿区的植被恢复过程中应用困难更大。种子丸粒化技术有效解决了飞播喷播中的技术难题。本文从种子丸粒化的研究概况、种子丸粒化的特点及类型、丸粒化种子及其配方研究、丸粒化的加工工艺及研究进展、丸粒化的应用领域等方面介绍了种子丸粒化技术,并进一步阐述了种子丸粒化在高寒矿山生态修复领域的应用前景,为高寒地区乡土生态草种丸粒化技术的研发打好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63.
本文以“现代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案例库建设为例,以我国西南地区和云南省林业生产与管理技术需求为导向,研究生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结合该课程14个专题的教学内容,筛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或学科前沿性的林业生产典型案例和普通案例共计20个,从案例库建设的架构、案例的来源、案例的教学目的和关键知识点、案例的开发思路和研究方法、案例库的建设步骤5个方面入手,探索了林业专业硕士课程案例库的建设模式。本课程案例库的建设模式可为今后其他专业硕士课程案例库的构建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64.
为探明湖北枣阳烟区雪茄烟种植的生态条件,本研究分析了枣阳烟区主要气候因子和土壤因子特征。结果表明,枣阳大田生育期(4—7月)月平均气温为23.58℃,气温范围、变化特征与烟草适宜温度要求相一致,降雨量前少后多,晾制期(7—8月)平均相对湿度达到77.37%,累计日照时数为365.94 h,月平均日照时数为182.97 h。枣阳烟区热量丰富,降雨量适宜,光照充足,较适宜茄芯烟叶的生产。枣阳植烟土壤pH值适宜,处于最适宜范围(5.5~6.5)的比例达到76.40%,碱解氮含量适中,有机质含量丰富,高于20 g·kg-1的比例达到78.65%,速效钾、有效磷含量中等偏上,偏肥沃的土壤适宜雪茄烟生长。由此可知,枣阳烟区具备生产优质雪茄烟茄芯烟叶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565.
566.
为探究先导编辑在鸡细胞系中的基因编辑效率,研究通过点突变和重组连接的方式构建先导编辑的表达质粒,使用在线软件设计并化学合成靶向OVM、MSTN和NHE1基因的先导编辑引导RNA(pegRNA)质粒,脂质体转染上述质粒至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中并进行药物筛选,PCR产物TA克隆测序检测并统计各位点的编辑效率。结果显示:测序和PCR鉴定结果表明先导编辑表达质粒构建成功;DF-1中OVM基因经先导编辑后成功产生错义突变,其中精确编辑效率为41.10%、错误插入与缺失(indel)效率为6.6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常规基因编辑(P<0.05);MSTN基因的先导编辑精确编辑效率为10.24%、indel效率为13.57%,NHE1基因的先导编辑精确编辑效率为24.88%、indel效率为7.18%。结果验证了先导编辑在鸡细胞系中的有效性和普适性,为其进一步应用于基因编辑鸡的制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67.
为研究返青期休牧对高寒草甸物种生态位的影响,在果洛州玛沁县高寒草甸设置5个休牧时间,即0 d (放牧),20 d,30 d,40 d和50 d,连续两年监测并计算各处理下主要物种重要值。同时,将休牧时间作为环境梯度,研究返青期休牧对植物物种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放牧相比,重要值增加最显著的是乳白香青(Anaphalis lactea)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分别增加了455.6%,106.3%;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0.997)、细叶亚菊(Ajania tenuifolia)(0.995)、双柱头藨草(Scirpus distigmaticus)(0.993)的生态位宽度最高;高山嵩草和肉果草(Lancea tibetica)(0.997)、高山嵩草和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0.996)、双柱头藨草和高山嵩草(0.996)、垂穗披碱草和草地早熟禾(0.995)的生态位重叠度最高。休牧40 d促进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的生长,抑制毒害草的生长发育。因此,高寒草甸的物种重要值越高,其物种生态位宽度往往也越大。  相似文献   
568.
千针万线草是一种药用植物,光合作用是植物最基本的代谢途径。本研究通过千针万线草种子转录组测序及功能注释,分析KEGG数据库注释功能并挖掘光合代谢通路基因。结果表明:比对到KEGG中的6 262条Unigenes被归类为6个类别,其中注释到代谢相关通路的Unigene数量最多,有3 051条,占比48.72%;同时,在代谢通路中千针万线草光合代谢通路涉及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天线蛋白和碳同化3个代谢途径,其中光合作用途径涉及光系统Ⅰ反应中心亚基1个、5种光系统Ⅱ蛋白、1种细胞色素b6复合物、2种细胞色素b6-f亚基、1种铁氧化还原蛋白、1种铁氧还蛋白-NADP+还原酶、5种F-型H+-ATP酶亚基,光合作用-天线蛋白途径包括2种光系统Ⅱ结合蛋白,碳同化途径包括卡尔文循环、C4、景天酸代谢3个途径,分别涉及12种、12种、5种酶。本研究为开展光合作用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69.
相对于“黑土滩”的研究,“黑土山”的研究尚处于初期。本研究以6种措施“微耕机翻耕一遍+人工撒播(MT1+MS)、微耕机翻耕两遍+人工撒播(MT2+MS)、旋耕机翻耕+撒播机播种(RT+SS)、挖掘机开沟+人工条播(ED+MS)、免耕播种(NT+S)、人工耙翻+人工撒播(MR+MS)”治理后的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的理化特征和微生物量的变化,以及6种措施对土壤的治理效果,为“黑土山”土壤快速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全氮、全磷、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随土层均呈下降趋势,并且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各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均在措施NT+S时最高;各土层的容重在措施ED+MS最大,且差异显著(P<0.05);0~10 cm土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质量百分数在措施NT+S最高且差异显著(P<0.05),10~20 cm、20~30 cm土层中各措施下差异不显著。因此,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量的变化,三江源区“黑土山”土壤的快速治理可选择免耕播种的措施。  相似文献   
570.
为探寻叶面喷施2,3-二巯基丁二酸(DMSA)降低水稻幼苗茎叶镉含量的潜在机制,在人工气候室内,采用水培实验方法研究了镉在幼苗不同部位的累积情况及喷施DMSA对镉胁迫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MSA喷施浓度增加,茎基镉含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当DMSA喷施浓度达到1.0 mmol·L-1时茎基镉含量与对照(不喷施DMSA)处理相比显著增加57.3%,同时镉由茎基向地上部的转移效率降低52.7%。在此基础上,探寻了镉在茎基细胞中的赋存形态及镉的亚细胞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茎基中难溶态镉含量与对照处理相比显著增加了80.8%,细胞壁中镉含量达到对照处理的2.1倍。进一步对细胞壁各组分镉含量进行测定发现,果胶组分中镉含量随着DMSA喷施浓度增加呈现出显著升高趋势,与对照处理相比最高增加99.5%。此外,喷施DMSA后茎基中总植物螯合素(PCs)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均呈现出显著增加趋势,最高分别达到对照处理组的2.2倍和3.1倍。喷施DMSA显著缓解了镉胁迫,幼苗地上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升至对照处理的3.0倍和2.7倍,荧光标记试验表明叶片中过氧化氢含量随DMSA喷施浓度增加呈现显著降低趋势。研究表明,喷施DMSA显著增加了水稻幼苗茎基巯基化合物含量,从而提高了对镉的拦截能力,降低了镉由茎基向幼苗地上部转运效率,使水稻幼苗地上部镉含量显著降低,同时喷施DMSA还可显著缓解幼苗镉胁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