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探究不同质量浓度的氨氮对台湾泥鳅胚胎、卵黄囊期仔鱼发育和毒性的影响,在水温(26±1)℃下,将发育至囊胚期的台湾泥鳅受精卵分别置于0(对照组)、5、10、20、40、80 mg/L质量浓度氨氮中,显微镜观察并记录台湾泥鳅的胚胎发育和仔鱼的孵化率、孵化时间、死亡率、畸形率,体长、心率、卵黄囊吸收率和特定生长率。试验结果显示,在一定条件下[温度(26±1)℃,pH 8.0±0.1],随着氨氮质量浓度的升高,台湾泥鳅胚胎孵化率、死亡率和仔鱼畸形率均显著增加(P0.05),但氨氮的暴露对台湾泥鳅胚胎的孵化时间及胚胎期心率无显著影响(P0.05);40 mg/L和80 mg/L质量浓度组仔鱼分别在出膜后48 h和12 h内全部死亡;高质量浓度组抑制了台湾泥鳅仔鱼的生长和卵黄囊吸收率(P0.05),而低质量浓度组(5、10 mg/L)在胚胎发育和仔鱼生长期间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通过探索氨氮暴露对台湾泥鳅胚胎—仔鱼期的毒理效应,为台湾泥鳅繁育、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旨在研究低氧环境下不同浓度菊苣酸(chicoric acid, CA)对SD大鼠心肌组织低氧适应性的影响。选取60只6~8周龄、体质量为(192.00±7.35) g的健康雄性SD大鼠(P<0.05),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CA组(10,20,40 mg/kg),每组15只,连续灌胃49 d。灌胃50 d时采集SD大鼠心脏,并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组织活性氧(ROS)含量,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酶(CAT)活性,线粒体功能相关指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Ⅲ活性,能量代谢相关指标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及低氧适应基因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CA组显著降低ROS活性(P<0.05);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SOD、GSH-Px、CAT活性(P<0.05);显著提高线粒体呼...  相似文献   
23.
24.
研究通过构建H9c2大鼠(Rattus norregicus)心肌细胞体外低氧模型,检测H9c2大鼠心肌细胞活性、细胞周期以及增殖相关因子CCNT2、CDK9和FOX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探究黑果枸杞花青素(Lycium ruthenicum Murry anthocyanins,AC)对H9c2大鼠心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25和50μg·mL-1黑果枸杞花青素诱导24、36和48 h在常氧和低氧条件下均显著提高H9c2大鼠心肌细胞活性(P<0.05),50μg·mL-1添加效果最佳。低氧组中,处于G0/G1期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S期和G2/M期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5),添加黑果枸杞花青素后G0/G1期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5),S期和G2/M期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5)。低氧条件下CCNT2、CDK9和FOXP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极显著下调(P<0.01),添加黑果枸杞花青素可显著上调CCNT2、CDK9和FOXF1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  相似文献   
25.
为探究攀鲈(Anabas testudineus)胚胎的发育时间和形态特征,对其胚胎发育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表明:攀鲈受精卵为无黏性的浮性卵,卵质均匀,吸水膨胀后平均膜径为(912.92±17.07)μm;受精卵在水温(27.5±1.0)℃、溶解氧≥6.5 mg/L、pH 7.6~8.2的环境条件下,历经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出膜7个阶段、26个发育时期,历时17 h 45 min孵化出膜;初孵仔鱼沉于水底,全身分布有黑色素,全长(1 915.31±92.21)μm,体宽(673.85±26.99)μm,心搏率(166.9±8.5)次/min,消化道未贯通。  相似文献   
26.
为建立兔多杀性巴氏杆菌(Pm)和兔出血症病毒(RHDV)的双重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Pm kmt1基因和RHDV VP60基因保守区域,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经PCR分别扩增Pm kmt1基因和RHDV VP60基因保守区域,构建重组质粒p MD-Pm和p MD-RHDV,并经菌液PCR和测序鉴定后作为重组质粒标准品。经各反应条件优化后初步建立了检测Pm和RHDV的双重PCR方法。反应条件优化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9℃,扩增kmt1和VP60基因的最优引物浓度均为0.5μL (10μmol/L)。对Pm和RHDV及其他病原包括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等20种相关病原的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除Pm和RHDV有特异性扩增条带外,其余相关病原均无扩增条带,特异性较强。将两种重组质粒标准品分别10倍倍比稀释并等体积混合后作为模板,经该双重PCR方法扩增。结果显示,该方法对p MD-Pm的检测限为17.9拷贝/μL,对p MD-RHDV的检测限为1 260拷贝/μL,敏感性较高;对两种病原的DNA和cDNA混合物的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结果均一致,重复性较好。对100份临床...  相似文献   
27.
为研究敌百虫、硫酸铜和二氧化氯等3种常用渔药对攀鲈(Anabas testudineus)的急性毒性,在水温(30±1)℃下,采用半静水式试验法进行了3种药物对攀鲈幼鱼[体质量(7.78±1.60)g、全长(7.89±0.44)cm)]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敌百虫对攀鲈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28.
为提高凹凸棒石(ATP)在土壤重金属修复中的性能,以ATP和水稻秸秆(稻秸)为原料,通过厌氧发酵法制备了ATP占稻秸质量分别为25%(F-25)、50%(F-50)、75%(F-75)、100%(F-100)和125%(F-125)的ATP-稻秸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对污染土壤镉(Cd)的钝化效果。通过扫描电镜(SEM)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复合材料对土壤Cd的钝化机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减少了土壤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及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的含量,而增加了残渣态Cd的含量,其中,F-25分别使土壤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及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Cd含量减少了14.11%、5.95% 和10.66%,而残渣态增加了29.15%。3% 添加量的复合材料F-25或5% 添加量的复合材料F-50对土壤Cd的钝化效果较好,钝化率分别为59.88% 和62.50%。复合材料对土壤Cd的钝化率随着钝化时间的延长急剧增加,但15 d后,钝化率增加缓慢。综合考虑复合材料配比、修复材料添加量及钝化时间对土壤Cd钝化效果的影响并兼顾成本,在污染土壤Cd修复时,应优先考虑复合材料F-25并推荐3% 的添加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