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为研究盐度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渗透调节与耗氧率的影响,设计实验一,将(162.5±12.1)g珍珠龙胆石斑鱼置于不同盐度(6、12、18、24、30)下养殖10 d,测定血清渗透压及Na+、Cl-、K+离子浓度。实验结果表明,随盐度的升高血清渗透压及Na+、Cl-、K+离子浓度也随着升高,各组[Na+]:[Cl-]比值无显著差异(>0.05);经回归分析得到血清等渗点渗透压为365.95 mOsm/kg,所对应盐度为12.75。实验二,将(26.4±2.7)g幼鱼置于不同盐度(6、12、18、24、30)下养殖30 d,测定在开始暴露后0 h、3 h、24 h、72 h鳃Na+/K+-ATPase活性及表达和第30天耗氧率,结果表明鳃Na+/K+-ATPase活性随盐度的增大呈“U”形变化;鳃Na+/K+-ATPase α1基因表达量波动较大,在72 h后随盐度增大先降低后增加,变化趋势与酶活性一致;第30天耗氧率随盐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又降低。综上所述,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10 d内能够完全适应6~30盐度急性变化,耗氧率除了受离子渗透调节的影响,还可能与其生活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三沙海域开展南海热带海水鱼类早繁研究,是现阶段解决南海水产苗种业发展瓶颈的有效手段。本文根据三沙海域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结合海南海水鱼类苗种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瓶颈问题,分析了在三沙海域开展热带海水鱼类早繁的发展前景、优势及存在问题,并比较了几种可行的鱼类早繁模式,探讨在三沙海域开展鱼类早繁的可行性。研究认为,现阶段可重点选择离海南本岛较近、配套条件相对较好的西沙海域开展鱼类早繁工作。  相似文献   
13.
PHD (Plant homeodomain)基因家族是一类编码锌指类转录因子的家族,在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对于PHD基因家族如何参与杂交种小麦的干旱胁迫响应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利用小麦最新基因组数据鉴定出165个PHD家族基因,这些PHD基因分布在21条染色体上,且在这些基因中存在7对片段重复。外显子/内含子结构和蛋白基序分析发现每个分支中的基因均具有相似的结构。Gene ontology (GO)分析表明,大部分PHD蛋白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参与多种结合过程、表观遗传、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响应等生物学过程。通过抗旱转录组及组织表达数据,共筛选出7个PHD基因与干旱胁迫耐受相关。进一步使用干旱处理前后的小麦杂交种‘JM6’及其父母本为材料,对筛选出的7个PHD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发现TaPHD-D18、TaPHD-D23、TaPHD-A44和TaPHD-B57基因可能参与了杂交种‘JM6’的抗旱过程。综上所述,本研究从小麦PHD家族中筛选出4个参与杂交种小麦‘JM6’抗旱候选基因,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小麦PHD家族基因在杂交种小麦中的抗旱性提供...  相似文献   
14.
正1现状1.1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项目情况国家救灾备荒种子是指为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国家专门储备用于市场调剂及灾后恢复生产所需的农作物种子,国家救灾备荒储备种子,以市场调剂为主,兼顾救灾功能。一是适宜灾后该种补种的杂交玉米、杂交水稻、杂粮、杂豆、蔬菜等短生育期作物品种;二是繁制种风险较大的品种及其亲本;三是适宜备荒的作物品种。具体到河北省,以2016年国储计划为例,河北的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项目主要是储备杂交玉米和杂交谷子。从河  相似文献   
15.
磷脂酰肌醇转运蛋白Sec14是最先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发现的磷脂酰肌醇转运蛋白,含有一个典型的SEC14保守结构域.S0ec14p磷脂酰肌醇转运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并参与膜运输途径、质膜发育、脂肪酸代谢、根毛的生长等生命活动,但未见此蛋白在作物逆境胁迫的有关报道.为研究Sec14p基因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发育及逆境胁迫中的功能,本研究采用电子克隆方法从小麦京花9号中得到一个Sec14p基因,命名为TaSEC14p-5 (GenBank登录号:KU639968).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ORF全长为984 bp,编码327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37.1 kD,理论等电点为7.70.在植物中该蛋白有典型的SEC14类基因家族保守域SEC14和一个CRAL_TRIO_N结构域.进化和聚类分析表明,小麦TaSEC14p-5基因与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磷脂酰肌醇转运蛋白AeSEC14p基因和水稻(Oryza sativa)磷脂酰肌醇转运蛋白Os02g0200000基因亲缘关系较近,蛋白相似度分别为96.45%和88.38%.采用qRT-PCR技术,对小麦孕穗期不同组织和不同非生物胁迫幼苗进行表达分析.发现该基因在根、茎、叶、颖壳、雄蕊和种子中均有表达,且在茎中表达量较高,雄蕊次之,根最低;该基因受高盐的强烈诱导,同时也受到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 (200μmol/L)、干旱(PEG6000)和低温(4℃)不同程度的胁迫诱导.TaSEC14p-5在NaC1、ABA、PEG和4 ℃四种不同胁迫处理下,总体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结果推测,TaSEC14p-5基因可能参与了NaC1、ABA、PEG6000和4℃等不同程度的非生物胁迫处理,为进一步改良小麦抗逆性等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湖南常德地区棉花黄萎病菌培养特性及致病力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常德4个主产棉县采集棉花黄萎病株,分离获得37个黄萎病菌单孢菌株,对其培养特性和致病性进行了研究。菌株培养性状研究表明,在分离的37个菌系中,菌丝型菌株最多,其次是中间型,最少的是菌核型,3种类型菌株分别占所有菌株的67.6%,24.3%和8.1%。选用陆地棉感病品种冀棉11号作为鉴别寄主对供试菌株做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37个菌株可归为3个类群:I型、Ⅱ型和Ⅲ型,分别占供试菌株的13.5%,8.1%,78.4%,证实常德植棉区黄萎病菌种群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多纹钱蝶鱼的肌肉营养成分特征,选取海水养殖条件下规格一致的多纹钱蝶鱼[体质量(481.5±78.3) g]15尾,取其背部和腹部肌肉各10 g进行组织混样,测定肌肉组织样品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部分矿物质元素含量,并对多纹钱蝶鱼肌肉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多纹钱蝶鱼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分别为(67.50±0.20)%、(18.60±0.33)%、(12.20±0.08)%和(1.40±0.12)%;肌肉组织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占干样组织总含量的57.01%,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比22.55%;多纹钱蝶鱼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检测到的24种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8种(41.43%)、单不饱和脂肪酸7种(36.29%)、多不饱和脂肪酸9种(22.28%);8种矿物质中常量元素钾和微量元素锌含量分别为3830.00 mg/kg和6.80 mg/kg。试验结果表明,多纹钱蝶鱼的必需氨基酸组成合理均衡,脂肪酸丰富,矿物质含量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试验结果可为多纹钱蝶鱼的养殖推广和多元化加工利用提供营养学理论基...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利用室外大型水泥池进行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人工育苗的技术模式,通过在室外大型水泥池顶部加盖遮光太阳板半封闭顶棚,对育苗水体进行控光、控温和防雨,进行该鱼人工育苗过程中水处理技术、饵料培育技术和育苗方法的研究。2010年3~7月,累计放卵5批次,共培育出全长2.5~3.0 cm的鱼苗21.9×104ind,受精卵平均孵化率达81.4%,育苗平均成活率达5.59%;初孵仔鱼平均全长1.6mm,在早期发育阶段每经历一次饵料转变,都会带来仔稚幼鱼的快速增长;该鱼摄食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随着个体生长发育,饵料出现顺序依次为原生动物、轮虫、桡足类、蒙古裸腹蚤。研究表明,豹纹鳃棘鲈室外大型水泥池人工育苗模式克服了池塘育苗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和室内水泥池育苗水体小、开口饵料匮乏的缺点,育苗成功率和出苗率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9.
赵峰  齐香兰  王永波  姚红星  王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948-17949,17956
介绍了“虚拟标志肌学习软件”的制作思路和过程、主要功能及其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该研究不但可作为一种全新的图、文、声并茂的互动教学软件,为医学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和技术支撑,而且更重要的可为我国“虚拟人”研究从“虚拟可视人体”向更高级的“虚拟生理人体”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参照鮨科鱼类胚后发育时期划分的一般方法,结合豹纹鳃棘鲈的形态特征将其胚后发育时期划分为仔鱼期(分卵黄囊期仔鱼和后期仔鱼)、稚鱼期和幼鱼期,并对各时期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记录了各时期的形态特征,豹纹鳃棘鲈体型修长,幼鱼通体红色,在鱼体上有数列排列整齐的蓝色或黑色斑点;在早期发育阶段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的绝对平均长度可达13.12mm和10.19mm,而臀鳍发育较慢,当腹鳍棘和第二背鳍棘开始回收时其臀鳍棘才开始长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