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9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不同黄麻品种对重金属污染农田镉的富集和转移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黄麻(Corchorus capsularis L.)植株对重金属污染农田中Cd的富集和转移效率,以湖南省株洲县为试验区,研究3个黄麻品种6个植株器官的干物质积累、Cd富集和转移特征。结果表明:木质部和韧皮部是黄麻植株干物质积累的主要器官;不同品种的黄麻及其器官间的Cd含量均呈显著差异,3个品种中连红黄麻各器官的Cd含量均高于闽侯红皮和黄麻179。6个植株器官中,蒴果和叶柄的Cd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器官,平均值分别为4.75 mg·kg~(-1)和4.27 mg·kg~(-1),其他器官Cd含量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叶片根部木质部韧皮部;地上部器官间Cd转移效率研究表明,3个品种地上部的Cd转移系数均在1以上。Cd从木质部和韧皮部到叶柄和蒴果的转移能力较强,从根部到木质部和韧皮部、从叶柄到叶片的转移能力较弱。对黄麻Cd总富集量评估表明,连红黄麻的总富集量最高,每公顷可富集53.3 g的Cd,木质部占总富集量的33.11%~42.99%。研究表明,黄麻对中度Cd污染农田中的Cd有较高的富集和转移能力,可作为植物修复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42.
2005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从波兰引进种质资源Pekinense(编号原2005-12)中选择优良变异单株,采用系谱法选育出DZH系列品系,通过鉴定和品系比较试验,将表现优良的株系DZH-1在黑龙江、云南等地进行抗病性和产量性状鉴定,并于2017年通过安徽省联合鉴定试验并命名华亚3号,该品种作为纤油兼用、氮高效亚麻品种在安徽省登记。  相似文献   
43.
44.
于湖南省沅江市在木薯上开展“3414”肥效试验, 研究氮磷钾用量对木薯块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氮、磷、钾肥施用量均会对木薯株高、块根直径、块根长度产生显著影响, 且钾肥用量对木薯产量的影响大于氮、磷肥用量。在试验设定条件下, 当氮(N)、磷(P2O5)、钾(K2O)施用量分别为90、90、165 kg·hm-2时, 木薯块根鲜产量和淀粉产量最高, 分别为20.4和5.53 t·hm-2。  相似文献   
45.
对两脱胶菌株Ke34及Le10的生长繁殖条件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它们的适宜扩繁培养基以豆饼粉培养基为最佳、其次为麦芙皮培养基,其中豆饼粉的含量以3%为宜;最适培养温度为35~40℃之间;最适pH值为70(中性);但是,以3%的豆饼粉培养基,pH值取其自然,培养效果也很理想。在优选各项测试的条件下,测定它们的生长曲线,并结合涂片镜检观察菌体变化,最终确定两脱胶菌株Ke34及Le10,以3%的豆饼粉为扩繁培养基、pH值70或取其自然,在有氧的条件,培养16~24h即为接种沤麻脱胶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46.
为解决生产中出现的种亚麻效益偏低、面积难落实的问题,课题组从1993年起开展了亚麻复种其他作物试验,其中亚麻复种蔬菜获得成功。1995-1996年相继在兰西县示范,结果表明:只要措施得当,可在亚麻产质量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再种一茬秋菜,蔬菜亩纯收入一般在300-500元之间,有的示范户两茬作物每亩纯效益在千元以上,远超过当地种植其他一熟高产粮食作物的收入,这种种植模式正不断被广大麻农所接受。1有利的土地气候条件黑龙江省幅员辽阔,占耕地总面积近50%为中性黑土,耕作层有机质含量平均多在3.0%以上,土质肥沃,属世界三大黑…  相似文献   
47.
一、利用亚麻杂种优势的重要性目前,杂种优势已在多种农作物上广泛应用并已取得十分明显的效果。其中尤以杂交水稻的成就最为突出,比一般常规品种增产30—40%。此外,玉米、高粱、油菜、向日葵等多种作物的杂种优势应用也相继成功,其增产幅度一般在25—35%或更高。杂种优势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具  相似文献   
48.
黑亚15号是2004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同意注册的纤维亚麻新品种.原茎、长麻、全麻、种子产量分别为5641.7、897.2、1282.3、619.0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9.3%、20.2%、12.2%、11.9%.长麻率20.0%,比对照高2.8个百分点.纤维强度261.0N.属高纤、优质纤维亚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49.
纤维亚麻新品种黑亚13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亚13号是2002年3月6日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的纤维亚麻新品种.原茎、长麻、全麻、种子产量分别为5348.9、949.0、1395.8、646.4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4.1%、24.2%、28.5%和18.6%.长麻率21.3%,比对照高1.6个百分点.纤维强度26.4kg.该品种为高纤、优质纤维亚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50.
以已经克隆到亚麻木质素合成关键酶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基因(COMT)全长cDNA序列为基础,通过扩增RNAi顺式及反式片段(均为249 bp),先连接到中间载体pBSK,再连接表达载体pCAMBIA-1301-multi,构建成COMT基因的RNAi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亚麻,获得转基因植株,通过GUS染色和PCR检测,表明干扰载体已经转入亚麻中。这为推进亚麻纤维品质改良的分子育种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