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9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9篇
  7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41.
HIV—1Gag p24蛋白的纯化及复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制备高纯的,在变性条件下,将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P24蛋白,使用Ni-NTA亲和层析法进行了纯化。对包涵体中的P24蛋白进行层析纯化时,回收率略有提高,但蛋白纯度(81%)低和体裂解纯化洗脱物(94%)。菌体中及纯化、复性后的目的蛋白均能与抗HIV-1 P24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用纯化的P24蛋白免疫小鼠,4周时小鼠血清抗P24平均抗体效价达1:400。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表达的HIV-1  相似文献   
242.
为了了解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细胞转录因子Xbp1-S(On Xbp1-S)的基因序列特征及其在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lactolyticus)应激和在B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应用RACE克隆技术获得的On Xbp1-S基因全长1380 bp,包括开放阅读框ORF为1155 bp,5?端非编码区(5?UTR)长127 bp,3?端非编码区(3'UTR)长98 bp。On Xbp1-S序列分析推测该基因编码38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1.32 k Da,理论等电点为4.36。同源性分析显示,On Xbp1-S基因与其他鱼类的聚为一支,其中,与南极鳕(Notothenia coriiceps)相似性最高。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blot结果显示,On Xbp1-S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m RNA水平上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蛋白水平上在胸腺中表达量最高,而在肌肉中表达量最低。无乳链球菌应激后,On Xbp1-S基因在肝脏和脾脏中的表达趋势相似,均在应激期间出现表达量上调,在192 h出现峰值。另外,免疫组化分析发现,On Xbp1-S因子在不同分化程度B细胞亚类中的表达呈现差异,在成熟B细胞中呈现高表达,而在未成熟B细胞中几乎不表达。研究结果表明,On Xbp1-S参与尼罗罗非鱼对无乳链球菌的免疫防御,和在B细胞分化中起作用。本研究将为进一步研究On Xbp1-S因子应答病原菌侵染的机理及促进B细胞分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3.
[目的]研究二倍体野生棉与四倍体栽培棉间的遗传亲缘关系,进一步探索各棉种间的起源与进化.[方法]以5个二倍体基因组的代表种B1(异常棉)、C1(斯特提棉)、E2(索马里棉)、F1(长萼棉)以及G1(比克氏棉)的基因组DNA(gDNA)为探针,以2个四倍体栽培种(陆地棉中棉所16、海岛棉新海7号)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为靶DNA,进行了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分析.[结果]以B1、E2和F1gDNA为探针时,杂交信号主要分布在2个栽培种较长的13对A亚组染色体上;各产生3对较强的GISH-NOR信号,其中1对分布在较长的A亚组上,2对分布在较短的D亚组上,其GISH-NOR信号强度与分布情况与以D基因组棉种为探针时相似.说明二倍体B、E、F基因组与四倍体棉A亚基因组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亲缘关系更近.这一点与它们的地理分布情况相符;而它们基因组中的45S rDNA重复序列与二倍体D基因组的45SrDNA重复序列同源性较高.C1和G1中以gDNA为探针时,杂交信号分布在2个栽培种全部26对染色体上,无法区分开A或D亚组染色体,都有3对较强的GISH-NOR信号.这一现象与D基因组拟似棉(D6) gDNA为探针的GISH相似,表明二倍体C和G基因组与四倍体棉的A和D亚基因组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或者C和G基因组同时含有A基因组(或其他非洲棉基因组)和D基因组成分,进一步证实了其基因组成分的杂合性;而它们基因组中的45S rDNA重复序列同属D基因组类型.[结论]这些发现可为棉花杂交育种和棉属起源与演化研究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244.
为了适应机械化精量播种,以陇藜1号为材料,通过种子丸粒化技术,对藜麦种子进行了不同倍数的丸粒化加工,改变藜麦种子形状、扩大藜麦种子体积。并对不同倍数的藜麦丸粒化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和大田种植试验,从而筛选出最适的藜麦种子丸粒化倍数(藜麦种子丸粒化的外壳重量是整个种子重量的倍数,以下简称倍数)为滑石粉∶膨润土∶自制添加剂=15∶5∶2,3.0倍加药处理。  相似文献   
245.
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Maxim.)Li]为蔷薇科苹果亚科火棘属的常绿野生灌木,分布于我国东南和西南各省的广大地区。从火棘的形态特征、营养成分、化学成分、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对丽江所种植的9个不同果色的品种进行火棘种类的初步判定及生长性状分析。针对火棘植株营养丰富、含多种药用、保健成分及可在石漠化治理中应用等特点,根据目前巩固农村脱贫成效、乡村振兴的需要,建议加强火棘植物的食用、药用、保健品、景观绿化的开发利用,使火棘产生应有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46.
基于田间试验,以“科两优9218”为供试品种,研究了不同控释氮肥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与常规分次施肥相比,等氮量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对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无显著差异,但可减少劳动成本,省时省力。减量20%氮肥条件下,控释肥施用效果优于常规一次性基施。与常规施肥U2相比,等氮量下分次施用(穗肥15%)艾萨斯控释肥SRU3增产效果最佳,显著增产19.3%,经济效益增加18.3%,其次是分次施用中化控释肥CRU3,增幅为13.9%,经济效益增加12.4%。本试验条件下,拟推荐分次施用(穗肥15%)80%艾萨斯控释肥为最佳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247.
为研究特色景观植物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Maxim.)Li)在云南省的生长适应性评价,对9份不同性状的火棘植株通过外观性状描述进行初步鉴定,并对其适应性、生长习性、种苗繁殖方法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初步鉴定云南滇西北地区收集的火棘品种有5个,即火棘、窄叶火棘、全缘火棘、细圆齿火棘、澜沧火棘,占全国7个火棘品种的71.4%,占全球10个火棘品种的50%;种子播种繁殖的植株需要生长3 a以上才能开花结果,且初期的花量和果量都极少,需要生长到一定阶段才能全株开花,植株前3a均处于营养生长阶段,枝条生长快,适合做火棘盆景,增加产品附加值;火棘扦插一般采用当年生粗壮枝条在春季和秋季进行,茎秆粗度在0.6~1.0 cm为宜,插穗成活率高,达到90%以上,生根时间平均在30 d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