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8篇
  13篇
综合类   153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生活在高原地区的动物因特殊的生存环境,在部分生理代谢机制上会发生适应性转变,以便更好地适应高海拔环境,肠道菌群是动物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其在调节宿主健康、生理、环境适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高海拔适应的角度阐述高原生物体内肠道微生物种类以及作用机制,为高海拔地区肠道微生物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2.
应用荧光显微镜、微分干涉显微镜和电镜技术 ,比较研究了洛 10和冀麦 3号及其相应的单基因系L r2 6和 L r3Bg接种小麦叶锈菌后的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特征。洛 10和 L r2 6的组织学表现极其相似 ,呈典型的早期过敏性坏死反应 ,导致侵染结构败育 ;冀麦 3号和 L r3Bg的组织学表现出一定差异 ,锈菌在 L r3Bg上的发展要快于呈现出慢锈特征的冀麦 3号。超微结构研究表明 ,小麦叶锈菌在洛 10和冀麦 3号上的发育受到了程度不同的抑制 ,表现为锈菌和寄主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上有一系列变化。过敏性坏死反应和胼胝质的形成是 2个重要的抗锈机制。  相似文献   
83.
关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成果是科学技术的结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表现主要是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来实现的。贵州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省份,但是由于紧紧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农业发展取得了较快发展。 在农业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今天,一方面农业发展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另一方面农业科技成果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科研选题实现“市场化”,农业科技成果就会适应客现性、知识性、系统性、动态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客观条件千变万化,需要农业科技人员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而这些劳动普遍具有公益性,农业科研工作应当以政府投入为主。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必须创新机制,主要包括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创新主要指建立面向市场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和育、繁、推、销一体化的科技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主要是建立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工作机制、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建立“产权清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使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逐步市场化,按照市场规则操作。  相似文献   
84.
为分析华北春谷育种性状的选择趋势,及促进华北春谷的育种发展,结合目测性状和测量性状及其相关性对华北2016-2019年77个申请品种保护和登记的春谷品种进行性状观测。按照农业农村部发布实施的《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谷子》要求进行田间种植和性状数据采集。统计发现,幼苗期叶片颜色和叶鞘颜色为绿色的分别占92.21%和85.71%;71.43%的品种叶姿表现为半上冲;89.61%穗颈姿态为勾型。51.95%的品种抽穗期较晚;68.83%的品种倒2叶长集中在中到长和长;倒2叶宽为中等宽的占79.22%;茎秆长为中到长和茎秆粗为中到粗的分别占70.13%和89.61%;87.01%的品种成穗茎数为少到中;63.64%的品种单穗重为高重。结果表明,华北地区优良春谷品种主要性状表现为幼苗叶片绿色,颖果颜色中等黄色,叶片较上冲,穗颈中等弯曲,茎秆长130~170cm,茎秆粗7.0~10.0mm,倒2叶长45~60cm,倒2叶宽2.5~3.5cm,穗长20~30cm,穗粗20~30mm,单穗重18~25g,千粒重约3.0g。  相似文献   
85.
生物质物流设计与管理是生物质产品转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为了优化设计物流过程,降低物流成本,该文建立了生物质电站燃料供应系统的物流模型,模拟生物质从不同收购站运至电站的物流过程。通过对广东湛江生物质直燃电站的物流系统进行分析,给定了设备数量的初值。利用该义建立的模型,以车次平均耗时、设备利用率和平均等待时间等参数考察物流状态,应用ExtendSim软件分析了货乍、取样台、称质量站和卸载机等的数量变化射系统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针对不同时节,得剑了农闲时成本最低,农忙时收购量最大的优化结果。该模型的建立与仿真可为生物质电站燃料物流系统的优化,保证燃料稳定供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芍药属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化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芍药属植物在组织培养中存在严重的褐化现象,已经成为影响组织培养成功的重要因素。结合近年的研究,对芍药属植物在组培褐化问题上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利用红法夫酵母产虾青素工艺具有绿色、安全、低成本等优点,但培养红法夫酵母的培养基(尤其是碳源)成本是制约该工艺实现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利用纯糖如葡萄糖、蔗糖、木糖等作为红法夫酵母生产虾青素的碳源,效果虽好,但因其价格较高,仅适用于实验室研究和小型发酵生产,不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如何寻找来源广、价廉且发酵效果好的碳源,降低虾青素的生产成本是发展虾青素产业亟待解决的课题。利用廉价且来源广泛的原料如水果类原料、糖质原料、甘油及废弃木质纤维素类原料等作为碳源能有效降低成本。但这些原料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水果类原料存在季节性及地域性限制,糖蜜类原料供应稳定性方面存在问题,甘油类原料杂质多且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木质纤维素类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不存在占用耕地等问题,是最有希望用于规模化低成本发酵生产虾青素的原料,但其利用存在一些技术瓶颈。该文介绍了目前利用红法夫酵母生产虾青素的基本情况,并系统地对国内外不同碳源条件下利用红法夫酵母生产虾青素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比较及分析。最后,对利用红法夫酵母生产虾青素在碳源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及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8.
本文通过对万山区野生鞣料植物资源状况进行野外调查,发现万山区现有野生鞣料植物26科39属55种,可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9.
对乡村振兴进行分析,剖析其目标及主要任务,这个大背景对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乡村振兴离不开传统村落、传统文化的振兴,为了更好保护和发展我国传统村落,阐述我国传统村落的大致现状,系统分析现存问题,针对性提出相应措施。以龙宫村为例,探析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能落到实处的有关龙宫村保护和发展的措施,以期为日后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0.
为深入研究锦屏县野生藤本植物资源现状,更好地开发利用其野生藤本植物资源,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和查阅相关资料等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野生藤本植物资源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藤本植物共计54科107属224种(含变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双子叶植物49科101属196种,单子叶植物4科5属27种,裸子植物缺乏。在科属构成上,以少种科(属)、单种科(属)为主;其地理成分复杂,有13个分布型7个亚型,具有明显的热带亲缘性,并受温带成分的重要影响,表现出由热带向温带渗透的特征。从生活型上,以木质藤本占绝对优势,草质藤本次之,且以高位芽类为主导,占总种数的69. 20%,而地面芽类、地下芽类、一年生类、地上芽类所占比例较小;从攀援方式上,以缠绕类藤本占优势,占总种数的32. 14%;始花期则集中在春季,有明显地顺季节性大幅递减的趋势。该区藤本植物资源丰富,应用前景广阔,需协调好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