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水稻粉质胚乳fse3突变体的表型分析及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水稻各种类型的胚及胚乳变异突变体是解析胚发育及淀粉合成和调控路径的优良材料。研究旨在通过大规模的粉质胚乳致死突变体的基因克隆和功能鉴定,获得一系列调控胚发育及淀粉合成的关键基因,为稻米品质改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从化学诱变剂N-甲基-N-亚硝基脲(MNU)处理的粳稻品种宁粳3号突变体库中,筛选到一个稳定遗传的胚乳粉质皱缩致死突变体,命名为fse3(floury and shrunken endosperm 3)。将其与9311配制杂交组合,利用F2群体中隐性极端个体进行精细定位;将种子在30℃条件下清水浸种24 h,然后在35℃黑暗条件下用TTC染色2 h检测种子活力;用体视镜观察30℃吸胀9 h后的种子胚结构;从突变体杂合植株上分离粉质成熟种子,去壳后磨成糙米粉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用扫描电镜观察成熟淀粉颗粒的结构;制备半薄切片观察发育胚乳中的淀粉颗粒结构;利用qRT-PCR测定籽粒灌浆时期的淀粉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并通过Western-blot检测相关淀粉合成酶的蛋白积累。【结果】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籽粒的千粒重、籽粒大小、总淀粉含量、表观直链淀粉含量等指标均降低,淀粉在尿素溶液中的膨胀能力减弱,淀粉的黏度曲线与野生型也存在显著差异,fse3突变体的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冷浆黏度以及崩解值都显著高于野生型。TTC染色表明其胚活力下降,对发育中的胚纵切片观察发现突变体没有心型胚的分化。对发育中胚乳淀粉结构进行观察,发现fse3突变体的胚乳中产生大量小而不规则排布的单淀粉颗粒,复合淀粉颗粒发育滞后。成熟种子横截面观察发现fse3突变体淀粉颗粒排列疏松,大小不均匀,颗粒间存在较大间隙。利用F2群体中分离出的22个隐性极端个体将FSE3连锁在第9染色体长臂上,随后共用1 400个极端个体将目标基因定位于228 kb的区间内,包含28个开放阅读框。qRT-PCR发现在突变体中多个淀粉合成相关基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调和下调,Western-blot结果表明部分淀粉合成酶的蛋白积累减少。【结论】FSE3是一个新的粉质胚致死基因,基因精细定位在第9染色体228 kb的物理区间,FSE3在水稻种子胚及胚乳的发育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
水稻谷蛋白基因GluB-6的cDNA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克隆谷蛋白基因的保守氨基酸序列搜索基因组数据库,获得与之高度同源的水稻基因组序列,通过生物软件进行基因预测和验证,用RT PCR法克隆得到1个新的谷蛋白基因的cDNA克隆。核酸序列分析和体外表达结果表明,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1517 bp,含有1个编码495个氨基酸残基的开放阅读框(ORF),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谷蛋白基因家族的相似性介于53.6%~82.8%,并与B亚族谷蛋白基因的同源性更高,因此命名为GluB 6(GenBank注册号AY429651)。Northern杂交显示,GluB 6基因具有高度的胚乳表达特性。  相似文献   
23.
水稻种子耐低温发芽力的QTL定位及上位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种植在不同环境[南京(2002)、海南(2002—2003)、南京(2003)]下的Kinmaze/DV85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 对水稻种子萌发第10天的低温发芽力进行QTL分析。利用QTL mapping 2.0软件共检测到11个QTL, 其中qLTG-7和qLTG-11可在3个环境中稳定表达, 且最大贡献率均达到27.93%, 增强低温发芽的基因分别来自Kinmaze和DV85。与前人的研究比较发现, 这2个QTL可以在不同环境下和遗传背景中稳定表达。进一步上位性分析的结果表明, qLTG-11并不参与上位性互作, 而qLTG-7虽参与互作但其贡献率较小。1  相似文献   
24.
朱超  朱化  王益华 《江苏林业科技》2006,33(6):55-56,I0003
杨树新无性系造林面积逐渐扩大,对泗阳县的生态环境影响很大。泗阳县大风明显减少,风速较1975年前低49.4%,年平均温度升高1.3℃,相对温度增加2.2%,年蒸发量减少310.2 mm,无霜日增加35.2 d,雾日增加15.5 d,冰雹减少,沙尘暴停止侵袭,对农业增产创造了较好的自然条件。以新袁镇为例,2003年粮食产量比1975年增加686.3%,养牛和养羊等畜牧业产值分别比1975年增加11倍和15倍,显示出林业对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25.
利用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对贮藏在低温(4 ℃)和室温条件下的种子进行低温发芽率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1.16软件,对控制水稻种子低温发芽力的QTL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低温发芽力QTL分布于第1、5、6、8、9和12染色体上,其中位于第5染色体上的qLTG-5(C597-R3166)和第9 染色体上的qLTG-9(R79-C385)在低温萌发过程中持续表达.qLTG-5只在常温贮藏条件下稳定表达,表明此位点可能受种子贮藏条件的影响;qLTG-9在两种贮藏条件下均稳定表达,表明该位点不受种子贮藏条件的影响,可能与种子的耐贮性有关.研究结果可为低温发芽力强的水稻品种的标记辅助选择和图位克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6.
水稻谷蛋白的一个新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其他禾本科作物以醇溶蛋白为主不同,水稻种子含有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两种主要蛋白质贮藏形式。其中,谷蛋白约占胚乳蛋白总量的70%~80%。水稻谷蛋白是由多基因家族编码合成的,到目前为止至少已克隆获得了9个全长cDNA,根据这些cDNA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可将谷蛋白分为A、B两个亚家族。B亚族谷蛋白成员富含赖氨酸等人体必需氨基酸,与稻米的营养品质直接相关,因此挖掘、利用B亚族基因成员对于改良稻米蛋白品质性状至关重要。本文报道了以32P标记的谷蛋白基因GluB-2 cDNA片段为探针筛选水稻胚乳cDNA文库获得1个新的水稻谷蛋白基因全长cDNA。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核苷酸序列共1588 bp,含有1个由49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开放阅读框,编码蛋白分子量约为56 kD。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已知谷蛋白基因家族成员间序列相似性介于57.8%~97.8%之间,并与B亚族谷蛋白基因的同源性更高,因此命名为GluB-7(GenBank注册号AY987390)。Northern杂交显示,GluB-7具有高度的胚乳表达特性。  相似文献   
27.
水稻秧苗期施用喷施宝有机水溶肥料田间肥效示范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广西喷施宝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喷施宝叶面肥(水剂)在益阳地区早稻秧田施用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早稻秧苗施用喷施宝叶面肥(水剂)有利于改善早稻秧苗素质和大田经济性状,成苗数、成苗率、苗高、茎粗、单株分蘖数、单株分蘖株率、单株叶片数、单株总根数、单株白根数、有效穗数、株高、穗长、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比对照显著增加,值得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8.
在正常型水稻的发育种子中,谷蛋白与醇溶蛋白在胚乳细胞内质网被合成后,作为主要储藏蛋白质分别被蓄积成液泡型蛋白体与内质网衍生型蛋白体。一些57H变异导致57 kD谷蛋白前体高量增加与成熟型谷蛋白显著减少,是关于水稻储藏蛋白蓄积的基因突变。本研究采用SDS-PAGE技术,从水稻种质资源中,发现并获得2个57H突变体。种子全蛋白的SDS-PAGE分析显示, 这2个突变体兼具57 kD多肽链大量增加与13 kD多肽链缺失的性状,但并没有成熟型谷蛋白等其它储藏蛋白性状的变化;谷蛋白电泳与免疫印染分析显示它们中高量增加的多肽链是57 kD谷蛋白前体;醇溶蛋白电泳分析显示它们中缺失的多肽链是13 kD醇溶蛋白。这些结果表明所得的2份突变体具有与已报道57H突变体不同的性状。它们可能含有关于储藏蛋白质合成表达的未知遗传信息,是全面阐明储藏蛋白合成蓄积遗传调控机制的有用素材。  相似文献   
29.
日常生活离不开消费,消费纠纷也就不可避免。有些人遭遇消费纠纷通常采取过激行为强行解决,结果往往不仅不能维权,甚至还违法犯罪。其实,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遭遇消费纠纷,可以通过以下5种方式解决。  相似文献   
30.
水稻突变体ys94,是一个来源于化学诱变的叶色突变体。突变体在三叶期前出现明显的黄叶表型,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下降;透射电镜观察表明,突变体叶片叶绿体数量减少、类囊体片层退化。三叶期后叶色开始转绿。成熟期突变体ys94的分蘖数减少,但在结实率和株高等性状上与野生型相比并无明显差异。遗传分析表明,ys94的突变性状由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ys94×DJY组合的F_2定位群体,将突变基因定位在第8染色体短臂标记M8-3和M8-24之间,两标记间的物理距离为140kb,此区间包含11个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为候选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