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3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29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采用东北春大豆品种与三个山东夏大豆、三个山西春大豆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三个夏大豆及三个山西春大豆品种在吉林省公主岭条件下的生育期相近。评价了这12个杂交组合的F_1、F_2及F_3代的产量及其对亲本平均值的优势。 试验结果表明,春×春与春×夏大豆杂交组合的亲本产量差异小于后代产量的差异,夏大豆组合较春大豆组合的籽粒产量及其配合力大。不同地理来源的品种配合力有更大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给后代表现以较大的影响。不同夏大豆品种虽然也有较大的配合力差异,但这种差异对后代群体产量影响较小。 根据上述结果,以不同地理来源的品种与本地品种杂交时,首先确定具有高产后代群体的某一地理来源的材料作为方向,再从中选择最高产的品种作杂交进行选育高产品种,可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2.
大豆子叶节再生体系的优化与农杆菌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子叶节为外植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目的基因Cry1Ac导入大豆中。结果表明,卡那霉素抗性植株经PCR检测,初步证明外源基因Cry1Ac已经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并从灭菌方法、6-BA对出芽率的影响、大豆基因型、卡那霉素筛选方式及选择压力等方面优化了大豆植株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23.
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大豆生产上一种危害严重的世界性害虫,给大豆的产量和品质造成极大的损失。大豆抗性品种选育是其防治措施中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文章拟利用RT-PCR方法克隆得到大豆胞囊线虫抗性候选基因Rhg1,通过构建植物过量表达载体pCAMBIA3301/Rhg1,并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方法转化大豆东农50。PCR检测草丁膦抗性植株,表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了大豆基因组中;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也进一步证实,目的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有较高水平的表达丰度。在胞囊线虫的侵蚀下,转基因植株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植株,而丙二醛含量低于野生型植株。研究证实了Rhg1为大豆胞囊线虫的主抗基因,同时为大豆胞囊线虫的分子抗性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4.
1985—1990年用两套亲本的单、双交组合为材料,比较后代表现及选择效果,以明确双交是否较单交更优越。结果表明:单、双交组合F_2代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的平均表现、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无大差异。双交组合多数性状的变异幅度处在两个单交组合之间。除第二套组合双交的主茎节数同时显著少于两个单交外,其余性状均未能同时达到显著水平。按相同育种目标入选的高世代品系在生育期、抗倒伏、抗病性方面,双交均可获得与单交相似的选择效果。两个单交组合与相应的双交组合的F_4、F_5品系平均产量、20%高产品系平均产量、前二名高产品系平均产量的差异未能达到显著水平。看来,对产量进行选择,双交并不比单交更优越。  相似文献   
25.
测定了 10个最新育成品种 (系 )不同生育时期的叶绿素含量、希尔反应活力及 RU BP(Ribulose,5 -Biphosphate)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 ,(1)品种 (系 )间叶绿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2 )叶绿素 a,b随生育阶段进展而有所提高。叶绿素 b的提高可能与产量有直接关系 ;(3)随生育进程的推进 ,RU BP活性逐渐增强 ,品种之间的差异小于生育期的差异 ;鼓粒期 RU BP活性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4 ) 10个品种间希尔反应活力具有较大差异 ,希尔反应活力与 RU BP活性及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786 6和 0 .75 0 4 ,均达 5 %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6.
大豆子粒中异黄酮含量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一个快速测定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方法,并用该法测定了来自东北三省的50份大豆材料子粒中的异黄酮含量.该体系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不脱脂,80%的乙醇浓度,不小于20:1的物料比(溶剂:原料),浸提1小时,浸提温度不超过50℃.东北三省的50份大豆材料异黄酮含量的平均数为0.285%,品种间变异幅度为0.194%-0.408%,主要分布于0.235%到0.295%之间,其品种数占全部品种数的56%.  相似文献   
27.
高油高异黄酮含量大豆新品种东农53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农53号是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选育的高油高异黄酮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5cm左右,有分枝,紫花,长叶,灰白色茸毛,荚弯镰形,成熟时呈褐色;种子圆形,种皮黄色,种脐黄色,有光泽,百粒重20g左右;中抗灰斑病、病毒病;蛋白质含量39.30%(干基),脂肪含量21.60%(干基),异黄酮含量4.28‰.东农53号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内蒙古自治区的兴安盟、呼伦贝尔盟,吉林省东部山区和半山区等地种植.适应性强,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8.
介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大豆遗传改良方面的作用,主要探讨大豆原生质体融合的途径和方式,以期达到在大豆育种改良中克服远缘有性杂交不亲和性和创新种质等目的。通过对其他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关于大豆原生质体不对称融合的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29.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常规的育种方法越来越受到基因狭窄的限制,使得单产水平提高缓慢.而转基因育种虽然可以打破物种的界限,有目的导入某个基因育成新品种,但对多基因控制的性状的改进难度很大,而且转基因安全性方面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利用植物间的原生质体融合克服远缘杂交,为大豆育种另辟途径,既打破了物种界限又确保安全性.通过原生质体的不对称融合,可保持大豆的有利基因,又可引入其他作物和植物的部分有利性状,为大幅度提高大豆单产提供新的育种途径和方法,从而育成突出优良的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30.
大豆凝集素(Soybean agglutinin,SBA)为大豆中含量较高、作用较强主要抗营养因子之一,影响大豆食品和饲料安全,降低或去除大豆籽粒和产品中凝集素成为大豆食品和饲料工业亟待解决问题。文章以合丰45号(高SBA含量)×太平川黑豆(低SBA含量)杂交组合及衍生201个稳定株系组成的F78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试验材料,在3年(2011~2013)1个样点(哈尔滨)种植环境下对大豆凝集素含量作遗传模型和QTL分析。结果表明,SBA含量符合2对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利用134对多态性SSR引物扩增RIL群体,构建遗传图谱,对SBA含量相关作QTL分析。共检测到4个与SBA含量相关QTL,每个QTL均重复检出2次,稳定性较好,其中SbaHTC1-1(Satt139~Satt578)和SbaHTD1b-1(Satt537~Satt189)2个QTL位点两年检测结果加性效应值均达显著水平,且遗传贡献率较高,为主效QTL。利用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定位与SBA含量相关QTL,为改良大豆凝集素含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