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0篇
  2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1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生产技术目前马铃薯脱毒种薯是采取如下一系列技术措施获得的:首先将大田种植的薯块在室内催芽、消毒灭菌处理;然后在超净工作台无菌条件下,切取茎尖分生组织,移植于试管中培养,大约4个月后,茎尖分生组织长成试管苗;试管苗经过病毒检测,从大量植株中鉴定出确实不带病毒的脱毒苗;再经过切段快繁,脱毒微型薯(原原种)的诱导,原种、良种繁育,直至大田生产商品薯。而微型薯生产在马铃薯脱毒种薯  相似文献   
82.
海参自净式养殖系统设计及除氨氮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制作了"双层底"、带有净化槽的循环水海参养殖系统,研究了不同换水方式下该系统除氨氮的效果,为海参自净式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建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加入硝化细菌后,高密度、短周期换水养殖其硝化系统建立比低密度、长期不换水时快。短周期换水养殖在硝化系统稳定后,氨氮与实验初始和峰值相比分别减少63.9%和75.3%,每个水循环平均除氨率为14.2%;长周期换水养殖在硝化系统稳定后,氨氮与初始和峰值时相比分别减少35.9%和86.8%,每个循环平均除氨率为13.6%。2种养殖方式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最终均能保持在安全范围内,海参的成活率分别为100%与95%。  相似文献   
83.
对37 例因腹泻症而死亡的初生羔羊(7 日龄内)心、肝、脾、肺、肾、真胃、小肠、淋巴结、骨骼肌和平滑肌进行了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这些组织器官主要表现为程度不同的细胞变性和坏死。在多种组织器官的间质,发生局灶性纤维素样坏死。此外,还发现心脏浦金野氏纤维的退行性变化。  相似文献   
84.
"川大319"为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育成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中熟杂交种,比对照种"蜀杂6号"增产8%~15%.品质优良,芥酸含量为0.20%,F2种子硫甙(含吲哚硫代葡萄糖甙)小于25μmol/g,芥酸为0.18%,生育期为220天左右.含油率(干基)为43.20%.2005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5.
油菜薹茎段髓部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云  王茂林 《作物学报》1998,24(3):291-297
以油菜品种“蜀杂6号”的薹茎段髓部为材料分离原生质体,产量一般在每g鲜重2×10~6个左右。在每L附加1.5mgBA、0.4mgNAA、1.5mg2,4-D、200mg水解酪蛋白、250mg木糖、0.3M蔗糖和0.1M葡萄糖的Nitsch培养基中,对原生质体进行液体浅层静置培养。2~7天内原生质体出现第一次分裂,分裂频率最高可达49.2%。培养15天后逐渐形成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21天时将培养基改换成每L附加2mgBA、0.2mg 2,4-D和3%蔗糖的MS扩增培养基,45天后可形成5mm左右的愈伤组织。大于2mm的愈伤组织可在每L含有1.0mgBA/3.0mgZT和0.1mgNAA的MS琼脂培养基上分化出芽,分化频率可达36.7%。在1/2MS无激素培养基中,1cm左右的分化芽有85.9%生根,形成完整的植株。  相似文献   
86.
对红鳍东方[鱼屯]Fugu rubripes进行正常投喂和饥饿处理(10、20、30、40d)后,测定红鳍东方[鱼屯]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以及脾脏中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巨噬细胞的吞噬率。结果表明:饥饿后红鳍东方[鱼屯]外周血中白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正常投喂组,且在饥饿20d时白细胞的数量达到最大值;饥饿后脾脏中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能力与转化率比正常投喂组高,饥饿10d时达到最大值,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淋巴细胞的转化率逐渐降低;饥饿后脾脏中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与吞噬率均高于正常投喂组,且在饥饿20d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87.
对红鳍东方鲀Fugu rubripes进行正常投喂和饥饿处理(10、20、30、40 d)后,测定红鳍东方鲀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以及脾脏中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巨噬细胞的吞噬率。结果表明:饥饿后红鳍东方鲀外周血中白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正常投喂组,且在饥饿20 d时白细胞的数量达到最大值;饥饿后脾脏中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能力与转化率比正常投喂组高,饥饿10 d时达到最大值,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淋巴细胞的转化率逐渐降低;饥饿后脾脏中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与吞噬率均高于正常投喂组,且在饥饿20 d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88.
张家界优质水稻新品种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9.
赵云  王茂林 《种子》2004,23(6):76-77
"蜀杂10号"为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育成的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三系"中熟杂交种,比非优质对照种中油821增产20%~30%,比双低杂交油菜"蜀杂6号"增产10%~20%左右.品质优良,芥酸含量为0.20%,硫苷(含吲哚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小于40.0μmol/g,含油率(干基)为39.87%.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0.
姜志强  王茂林 《水产科学》2007,26(8):458-460
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dthostigma)隶属鲽形目、鲆科、牙鲆属,原产于美国,分布于北卡州到佛罗里达州北部的大西洋沿岸以及佛罗里达州南部海湾到德克萨斯州南部海峡沿岸。漠斑牙鲆在海水(盐度36)、半咸水以及淡水中都有分布,为典型的广盐种。该鱼因具有生长速度快、广盐、广温、抗病力强等特点而成为世界上重要养殖鱼类。我国也于近年从美国引入该鱼,在辽宁、山东、北京等地养殖成功,并突破了人工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