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30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吉林省农科院在2005年育成了大豆新品种吉育79号,吉育79属早熟-极早熟品种,适于吉林省东部及北部早熟区域种植,其秆强,抗倒伏,适合密植.经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吉育79表现出了高产、优质、抗病的特性.  相似文献   
22.
杂交大豆昆虫传粉及制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过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吉林省农科院于2002年审定了世界上第1个大豆杂交种杂交豆1号,并于2006年审定了第2个大豆杂交种。从2000年开始,在封闭及开放条件下,利用苜蓿切叶蜂、蜜蜂、花蓟马等昆虫媒体为大豆传粉,进行不育系繁育及杂交种制种技术的探讨。已经实现在网室内利用蜜蜂及切叶蜂传粉,配制大豆杂交组合和生产小批量杂交种子,不育系结实率达到55.9%~100%;开放条件下,在干旱、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利用蜜蜂及苜蓿切叶蜂传粉,不育系结实率达到50%~80%,制种产量获得了较理想的结果。吉林省农科院在吉林省西部及内蒙古东部干旱地区,建立了制种基地,进行了较大面积的大豆不育系扩繁及杂交种制种试验,制种技术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23.
为明确吉林省2003—2022年育成的大豆品种(系)的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选取2003—2022年育成的299份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利用覆盖大豆基因组的SNP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3 240个SNP标记在参试材料中共检测出A/A、A/G、A/T等16种基因型,分子标记多态信息量(PIC)范围为0.009 9~0.556 1,平均值0.318 4;使用Powermarker vision 3.25软件,得到样本群体等位基因频率为0.688 3、平均PIC为0.318 5。2)参试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在44.86%~95.46%,平均为63.40%;其中,遗传相似系数在60%~70%的材料最多,样本数为170份,占参试材料的56.86%。3)根据遗传距离将参试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Ⅰ、Ⅱ、Ⅲ、Ⅳ类群分别含有8、3、115、173份品种(系);来源于同一育种单位的品种(系)一般划分到同一类群。4)进一步利用STRUCTURE进行遗传结构预测,结果显示K=4,表明参试的299份品种(系)可被划分成4组独立的遗传结构类群;第1、2、3、4遗传结构类群分别含有24、18、105、152份品种(系),第1遗传结构类群含祖先遗传物质最多,第2、3、4遗传结构类群中外引遗传物质占比逐渐增多,第4遗传结构类群中外引遗传物质占比为46.80%。综上,参试大豆品种群体总的遗传背景相对狭窄,但随着外引遗传物质的引入,第4遗传结构类群(152份)的遗传多样性显著高于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24.
根据目标性状有的放矢的选配杂交亲本是提高优异品质组成品种的选择效率的基本前提。本研究对东北三省102份大豆种质资源的蛋白、氨基酸组分、油份及脂肪酸组分进行测定,通过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其进行表型鉴定及基因型分类以综合评价种质品质特性。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大豆种质油份及脂肪酸组分变异较丰富,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根据主成分分析筛选到9个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资源分为5类。第I类群蛋白含量较高、油份含量偏低,第II类群蛋白、油份含量均居中,第III类群油份含量较高、蛋白含量偏低,第IV类群高油,第V类群高蛋白,类群间的氨基酸、脂肪酸组分各有差异。需根据育种目标在群体间选配亲本,以提高品质育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25.
吉林省农科院在2010年育成了适合吉林省中熟区种植的大豆新品种吉育402,经过2008—2010年的多年多点试验,本品种表现出了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抗虫的特性,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6.
王跃强 《北方园艺》2008,(3):118-119
随着营养科学的发展和保健知识的普及,野菜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和喜爱.由于苦苣菜在我国分布较广,对土壤、气候要求不严格,栽培容易,又营养丰富,且具有较高的食疗价值,已经走上人们的餐桌,深受人们喜爱.同时苦苣菜还有较高的医用和饲用价值,有较大的开发潜?北 力和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7.
小粒大豆新品种吉育106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新品种"吉育106"是以小粒大豆吉林小粒4号与绥农14,经品种间有性杂交,多年选育而成。2009—2010年平均公顷产量2736公斤,比对照吉林小粒3号增产16.6%。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592公斤,比对照品种吉林小粒3号增产15.3%。该品种表现出了丰产、稳产、外观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等特性,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8.
吉育103是由吉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中心育成,绿皮绿子叶,百粒重8.9 g,抗大豆花叶病、大豆褐斑病和大豆食心虫,高抗大豆灰斑病和霜霉病,高产、稳产、优质,生育期115~120d,是制作纳豆、豆芽和豆奶的理想原料.  相似文献   
29.
中熟高产大豆新品种吉育53是由吉林省农科院大豆所于1990年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原品系代号为公交90136_1。该品种蛋白质含量较高(42 2%),抗大豆灰斑病、中抗大豆花叶病1、3号株系,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30.
大豆杂交种杂交豆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杂交豆1号是利用"三系"法生产的大豆杂交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正式审定的、可商业化应用的大豆杂交种.不育系为JLCMS9A,恢复系为吉恢1号.杂交豆1号丰产性好,抗病性较强,品质优良.两年区试平均比对照品种吉林30增产21.9%,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20.8%.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籽粒脂肪含量21.09%,蛋白质含量39.19%.该品种适于吉林省中晚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