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30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全面总结了吉林省"十五"期间大豆育成品种的特征特性及产量、品质指标,通过对"十五"期间育成品种与"九五"期间育成品种的比较,阐述了"十五"期间大豆育种取得的进展,并提出"十一五"大豆育种的目标及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32.
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 ,采用无公害茶叶栽培管理技术 ,可以有效地控制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有害物质的含量 ,生产出符合市场要求的无公害茶叶。通过近几年对豫南山区部分茶园、茶农的考察 ,提出了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建立和茶园管理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3.
杂交豆2号选育及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杂交豆2号是利用"三系"法选育的大豆杂交种,不育系为JLCMS47A,恢复系为JLR2。杂交豆2号的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品质较好,抗病性强。两年区试平均比对照增产22.7%,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14.3%。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和大豆灰斑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对大豆花叶病毒病免疫、抗大豆灰斑病、抗大豆霜霉病、抗细菌性斑点病。子粒脂肪含量20.54%,蛋白质含量40.75%。杂交豆2号制种必须选择干旱少雨、有灌溉条件和天然昆虫群体多的地区进行。父母本错期播种,种植比例为1∶1或1∶2,密度为15~18万株/hm2。利用切叶蜂进行传粉,整个生育期严格去杂去劣,确保种子纯度。  相似文献   
34.
吉育202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2003年以美国品种A1900为母本、日本品种suzumaru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单粒传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原代号为公交2003-305,其主要特点是超高油(25.31%)、高产和早熟。该品种于2012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确定为推广品种,审定编号为吉审豆2012011。2009—2011年区域试验3年平均产量2 873.1 kg/hm2,较对照品种平均增产7.7%。3年区域试验有9个点次表现增产,3个点次减产,  相似文献   
35.
小麦白粉病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基于主分量分析的小麦白粉病BP神经网络模型。阐述了主分量分析法的原理与步骤,分析了河南中原地区1990—2007年小麦白粉病病情及相关气象资料,得出影响其流行的主要分量,最后利用得到的主要分量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对中原地区2008—2010年小麦白粉病流行情况进行预测,并与未进行主分量分析而建立的全要素BP网络模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快速准确地预测小麦白粉病的流行程度,有效地减少小麦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36.
常见化学切花保鲜剂主要成分及作用原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切花采后处理中,合埋使用保鲜剂是十分重要的.切花新产品不同于其他园艺产品,它是以观赏为目的,在不造成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可通过茎基或其他什么吸收保鲜剂调节生理代谢机能,抑制微生物的繁殖,防止茎秆导管生理堵塞,以通畅水分运输,抑制植物体内乙烯的生成,延缓切花衰老的进程,延长瓶插寿命.  相似文献   
37.
吉林省农科院在2005年育成了大豆新品种吉育79号,吉育79属早熟-极早熟品种,适于吉林省东部及北部早熟区域种植,其秆强,抗倒伏,适合密植。经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吉育79表现出了高产、优质、抗病的特性。  相似文献   
38.
大豆花粉育性分类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完全不育的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完全可育的保持系、恢复系为对照,以5个分离群体为主要试材,将花粉败育率分为11个等级,观察、分析了花粉败育率的分布情况.不育对照花粉败育率均在95.1%以上,实际观察值为99%以上.可育对照败育率均在10%以内,实际观察值在5%以内.分离群体花粉败育率有三个高峰,第一个峰值出现在败育率0~10%,植株高度可育,其中95%植株集中在0~5%之间.第二个峰值出现在败育率为95.1%~100%,实际观察值均高于98%,植株高度不育.另一个峰值出现在败育率40.1%~60%之间,是典型的半不育.以此为中心向可育和不育两个方向递减.花粉败育率10%和95%是两个明显的分界点.依据分离群体和对照的花粉败育率的分布情况,将大豆花粉育性分为4类.1、可育:花粉败育率0~5%.2、不育:花粉败育率95.1%~100%.3、半不育:花粉败育率10.1%~95%.4、典型半不育:花粉败育率40.1%~60%.  相似文献   
39.
为了研究低水平激光辐照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治效果,试验以某大型奶牛场的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通过CMT法筛选出阳性牛12头分成2组用于治疗试验,阴性牛12头分成2组用于预防试验,各组奶牛于每天早晨榨奶后应用低水平激光(650 nm、2.5 m W、30 m W/cm2)照射15 min,连续照射10 d,于照射后第3,5,7,10天进行体细胞测定和乳成分分析,并记录产奶量。结果表明:低水平激光照射后体细胞数下降,产奶量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体细胞数与乳糖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干物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乳蛋白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激光辐照可以防治隐性乳房炎,能降低奶牛体细胞数,提高产奶量,对乳品质无不良影响,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0.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大豆杂种优势的大小,探讨大豆杂种优势的遗传规律,筛选出一批高优势组合.试验共选用国内与国外引入的优良大豆品种(品系)715份做亲本,其中国内品种(品系)624个,国外引入品种(品系)91个,从1996至2000年分别在七个地点配制杂交组合1326个,并进行F1代子粒产量测定.试验采用间比法按熟期组及组合顺序排列,二次重复,以当地相近熟期组的主推品种为对照品种.从中筛选出176个优势较高的组合,进行第二次产量测定,方法与第一次测产相同,试验在二个地点同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亲优势率平均为6.8%,对照优势率平均为11.9%,高亲优势率超过30%以上的组合占19.8%,对照优势率超过30%以上的组合占25.3%,高亲与对照优势率同时超过20%以上的组合占18.3%.对不同类型组合杂种优势的分析显示,"本地品种×本地品种"组合的杂种优势低于"本地(引入)品种×引入品种"的组合,而"本地(引入)品种×引入品种"组合的杂种优势又低于"中国品种×国外品种"的组合,这种趋势是较为明显的.二次测产组合结果显示,高亲优势率平均为22.5%,对照优势率平均为21.1%,高亲与对照优势率同时超过20%以上的组合占22.1%.这说明从一次测产组合中筛选出的高优势组合有大部分会被淘汰掉,而通过二次测产所筛选出的高优势组合应具有一定的可靠性.通过二次测产,最终筛选出39个高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