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27篇
  1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16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为进一步研究RNAi介导的Δ12-脂肪酸脱饱和酶(FAD2)干扰基因对油菜内源FAD2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油菜肌动蛋白(β-Actin)基因为内参照基因,提取转基因油菜幼嫩种子总RNA,通过半定量RT-PCR检测内源FAD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T1,T3代转基因种子中FAD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相比明显降低。对T3代种子的油酸含量的分析表明:转基因油菜种子中油酸的含量比野生型增加了13.90到32.20个百分点,直接说明RNAi干扰体下调了FAD2基因的表达。因此,种子内源表达的FAD2基因被RNAi干扰体有效沉默,并且产生了能够稳定遗传两代的表型变化。  相似文献   
62.
通过对维生素E代谢深入研究,人们已经基本弄清维生素E的合成途径.在植物不同组织维生素E的含量和组成各异.维生素E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人类和动物维持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维生素E因其抗氧化性能保护生物膜免受氧化而与预防多种疾病以及抗衰老有关;维生素E还能抑制油脂的自动氧化和酸败,延长食用植物油贮存期.维生素E的活性和抗氧化性与其组成和含量相关.对维生素E的基因工程研究主要从改变总量和各成分比重入手,通过单点和多点调控调节代谢,改变油料作物维生素E的组成.综述了维生素E合成代谢途径以及当今利用基因工程改变维生素E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63.
生长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它能诱导营养物质向其含量高的部位运输。通过转基因技术提高内源生长素在油菜种子中的含量,诱导营养物质向种子运输,为提高油菜灌浆速度,增加产量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iaaM基因编码的色氨酸单加氧酶是催化色氨酸(Trp)转变为生长素(IAA)的关键酶,将iaaM基因与油菜(Brassica napusL.)种子发育早期特异性表达的储藏蛋白专一性启动子(Napin)融合并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1中,构建iaaM基因的种子特异表达载体,并经农杆菌介导转化甘蓝型油菜。经PPT抗性筛选、GUS组织化学检测、PCR检测,初步证实外源基因已整合进油菜基因组,获得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64.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多年大量的筛选 ,在不同来源甘蓝型油菜中发现了一批恢复系 ,并利用筛选的恢复系中的恢复基因 ,转育出一批恢复性能良好、品质优良、配合力高的恢复系。对这些恢复系的遗传研究结果表明 ,这些不同来源的恢复基因为一对主效基因 ,但这些不同来源的恢复基因的等位性不同  相似文献   
65.
1 发展优质油料产业化生产势在必行1 .1 国内对油料的市场需求旺盛 ,总量供应不足 ,进口量猛增我国是植物油生产大国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油料生产有了长足发展 ,油料总产量从1 995年的不足 40 0万t,增加到 1 999年的 40 0 0万t,年均增长 6.1 %。与此同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对植物油的需求一直呈快速上升趋势 ,生产供应量始终满足不了消费需求量的增加 ,始终保持 30 0~ 40 0万t的缺口。我国人均油脂的消费量从 1 995年的 7.95kg/人·年 ,提高到 1 999年的 9.4kg/人·年 ,年增长 3.43% ;蛋白饼粕的消费量从 1 99…  相似文献   
66.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和实时荧光PCR分析茎点枯病菌诱导下芝麻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和基因表达,以探讨POD在芝麻抗茎点枯病过程中的作用。酶活变化分析表明,在芝麻茎点枯病菌诱导下抗病品种豫芝11POD活性比感病品种冀9014升高快,感病品种在病原菌诱导36h后,POD活性才明显上升且高于抗病品种。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在芝麻茎点枯病菌诱导后,抗病品种豫芝11中POD基因的表达从开始就有上调表达趋势,而感病品种冀9014在24h后才上调表达,且表达量前者高出后者5倍多。在芝麻茎点枯病菌诱导下,POD活性和基因的表达在芝麻抗病品种豫芝11和感病品种冀9014中有明显差异,可以推测,酶的活性变化、基因上调表达时间及表达量上的差异与芝麻的抗病反应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7.
甘蓝型双低油菜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及基因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个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5个双低恢复系为材料,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配制杂交组合,采用ADM模型估计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和遗传力。结果表明:芥酸含量、株高、角果长度等性状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狭义遗传力较高,早代选择效果较好。主花序角果数、硫甙含量、二次分枝角果数等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狭义遗传力低,不宜早代选择。单株产量、千粒重等性状由加性、显性和母体效应共同决定,遗传力中等,也不宜在早代而应在中世代以后选择。  相似文献   
68.
大豆新品种豫豆18号的选育崔润芝,田保明,李延军,许景菊(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豫豆18号(原郑84240-B1)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经过多年多代定向选择育成的高产、稳产、早熟、抗病、抗裂英、优质大豆新品种。1...  相似文献   
69.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抑制甘蓝型油菜Δ12-油酸去饱和酶(delta-12 oleate desaturase FAD2)基因的表达,从而使油酸脱饱和产生亚油酸的步骤受阻,达到富集油酸,减少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最终目的。依据植物RNA干扰的原理和研究中用于构建RNAi载体的基本经验,选择油菜fad2基因片段(510bp)分别以反向和正向的形式插入到油菜napin启动子下游,并在反向和正向插入的基因片段之间即间隔区导入1个来源于豌豆的rbcS-3C基因内含子(83bp)及其剪切位点之前5bp、之后4bp片段。组装完成的fad2RNAi载体转入到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3301,植物筛选标记基因采用抗灭生性除草剂PPT的选择基因bar及报告基因gus,从而构建成以甘蓝型油菜fad2基因为靶标的RNAi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1-fad2i。  相似文献   
70.
豫豆10号是采用系谱法从郑77249X海交17的杂交后代中选育的夏大豆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多抗和广适等特点,平均产量2385kg儿m’,比跃进5号增产20.04%,比豫豆2号增产12.5%。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炭疽病和紫斑病,适宜黄淮夏大豆地区推广种植,在豫、苏、皖、鲁、冀、晋、鄂等省已累计推广达91万hm’。1选育经过豫豆10号(原名郑8431)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育成的。1981年针对黄淮夏大豆产区大豆生产上存在的稳产性差、抗病虫性弱等突出问题,依据株型育种原理,选用具有多技多荚型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且配合力高的高产品种郑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