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张志新  章恺  田迅 《草业科学》2012,29(12):1899-1902
2008年9月20日,在通辽市南郊南沙坨子对干旱与灌溉两个生境下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种群随机取样,并对其不同部位的生物构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灌溉生境下,少花蒺藜草主株和分蘖的果穗及种子成熟度高于干旱生境,主穗宽、有效穗个数、种长、种宽、种子数均显著高于干旱生境(P<0.05);少花蒺藜草分蘖数、叶面积、主株叶片数、分蘖叶片数、节长、节宽均高于干旱生境,且除分蘖叶片数和节长外均差异显著(P<0.05),根长显著低于干旱生境(P<0.05)。两种生境下少花蒺藜草叶面积最大值出现在第6、7片叶上。这种生长策略反映了少花蒺藜草对水分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2.
外来恶性杂草少花蒺藜草重发区的调查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少花蒺藜草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的分布、侵染程度,了解其在分布区的各种生境和空间分布,结合实地和走访调查,综述了少花蒺藜草在辽宁和内蒙古的分布地区、发生面积、严重发生区和危害程度等的研究现状,对这些研究进行总结,旨在为开展少花蒺藜草的调查、制定防除计划,以及进一步研究其入侵机制、生态安全预警、未来可能扩展区域预测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科尔沁沙地植物的生态及分布区型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汇  高凯  周立业  田迅 《草业科学》2018,35(2):311-322
为调查科尔沁沙地草原近年来植物多样性和植物生态特征,以反映该地区环境变化和植物生态适应性。本研究于2013年8月选取科尔沁沙地共56个样地,对样地植物按典型的科、属、种分类系统和株生长型、根生长型、Raunkiaer生活型、水分生态型及分布区型进行调查和分类,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具有典型的地面芽植物气候、中旱生生境条件、植物分布区系结构复杂的特征,共发现121种植物,隶属于31个科,6个株生长型,5个根生长型,6个生活型,5个水分生态类型和13个分布区型。其中,禾本科最多,占23.1%;菊科和豆科分别占22.3%和11.6%。株生长型结构以直立型种类最多,占37%;分枝型和丛生型分别占30%和19%。根生长型结构以直根型的种类最多,占61%;刷状根型和根茎型分别占22%和15%。生活型结构以地面芽植物种类最多,占35%;一年生植物和地面-地下芽植物分别占26%和14%。水分生态型以中生型植物种类最多,占44%;旱生型和中旱生型分别占26%和23%。分布区型结构中,蒙古-东北-兴安-华北分布区型(Mo-N-D-C)的植物种类占据首位,达30%;接下来是蒙古分布区型(Mo)和蒙古-东北-华北(Mo-N-C)分布区型,分别占18%和10%。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草原目前处于生态恢复的早期阶段,植物区系较复杂,水分环境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有利于该地区植物正向演替,但表层土壤生态环境依旧脆弱,一年生植物数量占绝对优势,应继续加强草地管理,合理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24.
蓖麻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NCⅡ交配设计,分析了10个蓖麻品种(系)的14个数量性状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总配合力(TCA)。根据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单株粒重总配合力筛选出优良亲本品种(系)2个和优良杂交组合2个。  相似文献   
25.
林间草地硬质早熟禾无性分株构件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剑  田迅 《中国草地》2003,25(2):9-12,17
通过对硬质早熟禾单优群落随机取样的调查与测定,就该种群的分株构件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硬质早熟禾无性系构件的数量决定于丛径的大小,无性系中生殖蘖构件组分的数量占较大比重,取样中最高比例为95.98%,无性系分株的数量及生殖蘖的数量,随着丛径的增加均呈幂函数形式增大;无性系的生物量及生殖蘖的生物量随着丛径的增加也呈幂函数形式增大,硬质早熟禾无性系对生殖生长有着较高的能量投入,以此维持种群的更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6.
研究长刺蒺藜草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适应机制,明确其抗旱能力,对防治长刺蒺藜草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沙地长刺蒺藜草的成熟期刺苞中的种子为材料,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方法进行处理,设置3个水分处理梯度,土壤含水量分别控制在田间饱和持水量的80%、55%和35%,分别研究恒定的充分供水处理(CK)、中度干旱胁迫处理(MD)、重度干旱胁迫处理(SD)对长刺蒺藜草各器官生物量、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强,长刺蒺藜草的茎、叶生物量以及地上总生物量均逐渐减少,果实生物量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2)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强,长刺蒺藜草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迅速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平缓上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3)中度干旱胁迫下长刺蒺藜草的生育期与充分供水的无显著差异且显著长于重度干旱胁迫下的。综上所述长刺蒺藜草在中等干旱胁迫下采用耐旱的适应策略,降低营养体的生物量分配,增加繁殖体的生物量分配并且延长生长发育时间从而获得更大的结实量;而在重度干旱胁迫下采用逃旱的适应...  相似文献   
27.
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是我国北方主要的入侵物种之一,内蒙古西辽河平原的科尔沁沙地是其入侵的重灾区,近年来呈逐步扩散趋势,对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研究以科尔沁沙地沙丘、草地、林地和农田4种生境中的少花蒺藜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少花蒺藜草表型性状分析比较,探讨了其表型特征和生物量分配对生境的响应,有助于全面认识少花蒺藜草的形态学和生物学特征,对揭示科尔沁沙地少花蒺藜草的入侵机制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同时亦能为其相关生态防控技术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生境对少花蒺藜草表型性状有显著影响,其表型可塑性较高,4种生境所有表型从大到小依次为农田>沙丘>林地>草地。2)同一表型的变异系数在不同生境中无显著差异(P> 0.05),但相同生境不同表型间差异显著(P <0.05)。3)生境对生物量分配有显著影响(P <0.05),4种生境中,农田生境的茎叶比最高,而根冠比和刺苞比最低。4)生境对根冠比的变异系数没有影响(P> 0.05),但对茎叶比和刺苞比有显著影响(P <0.05)。少花蒺藜草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