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篇
农学   12篇
  1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91篇
畜牧兽医   8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地毯草耐盐浓度梯度筛选与临界盐浓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地毯草(Axonopus compressus)为对象,利用水培法进行耐盐鉴定,初步研究不同盐浓度对地毯草坪用品质、叶色和枯黄率的影响,并对地毯草耐盐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的处理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在低浓度处理下(0~120 mmol·L-1),叶色和坪用品质得分6分以上;而在高浓度处理下(140~180 mmol·L-1),景观价值低于6分。叶片枯黄率与之正好相反,在低浓度下(0~140 mmol·L-1),枯黄率较低;而在高浓度下(160~180 mmol·L-1),枯黄率超过50%,从而导致地毯草草坪观赏价值过低。通过建立回归方程,以枯黄率50%作为确定存活的临界值指标,求得地毯草具有盐半致死临界浓度为141 mmol·L-1。  相似文献   
22.
通过野外资源调查,结合现阶段生物多样性发展需求对海南莎草科植物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整理。结果发现,海南现有莎草科植物为24属、157种、9亚种和4变种。调查新增三肋果莎属(Tricostularia Nees);新增新种长柄薹草(Carex longipetiolata);新增11个新分布记录种,分别是细秆湖瓜草(Lipocarpha tenera)、类头状花序藨草(Trichophorum subcapitatum)、复序飘拂草(Fimbristylis bisumbellat)、宽叶多脉莎草(Cyperus diffusus var. Latifolius)、密穗莎草(C. eragrostis)、水蜈蚣(Kyllinga polyphylla)、三肋果莎(Tricostularia undulate)、截鳞薹草(Carex truncatigluma)、广东薹草(C. adrienii)、密苞叶薹草(C. phyllocephala)、中华薹草(C. chinensis);调查统计发现12个海南特有种,分别是海南割鸡芒(Hypolytrum hainanense)、少穗割鸡芒(H. paucistrobiliferum)、节茎藨草(Scirpus chunianus)、澄迈飘拂草(Fimbristylis chingmaiensis)、多花剑叶莎(Machaerina myriantha)、海南高秆莎草(Cyperus exaltatus var. Hainanensis)、海南砖子苗(Mariscus hainanensis)、单子砖子苗(M. Monospermus)、线茎薹草(Carex tsoi)、扁茎薹草(C. planiscapa)、东方薹草(C. tungfangensis)、岩生薹草(C. Saxicola)。  相似文献   
23.
采用沙培方法,研究盐胁迫(300 mmol/L)对 6 种豇豆属植物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盐 处理 6 d 后,贼小豆的叶绿素(Chlorophyll,Chl)含量显著降低,叶片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RWC)、 质膜透性(Electrolyte Leakage,EL)和枯叶率(Withered Leaf Rate,WLR)显著增加,而滨豇豆均没有显著差异;主 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及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WLR 与 EL 呈极显著正相关,RWC、Chl 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 分析得到 2 个主成分 PC1 和 PC2,可以解释总变化的 92.75%;隶属函数排名表明,滨豇豆的耐盐能力最好,贼小豆最 差。② 滨豇豆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 CO2 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 和最大荧光产量(Fm)、PSⅡ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NO)]均没有显著差异,而贼小豆除 Y(NO)显著增加外,其余均显著 降低。  相似文献   
24.
以85份竹节草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2014年和2015年观测的叶片电导率、田间枯黄率和形态数据为指标进行抗寒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竹节草种质资源间抗寒性达极显著相关(p0.01),在一定程度范围内,植株密度越大,叶片宽度越大,坪用质量越高,则电导率越小,抗寒性越强。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竹节草的叶片电导率和田间枯黄率与外部形态指标间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867。竹节草抗寒性与植株密度、叶宽、坪用质量呈显著相关(p0.05)。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竹节草优异种质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43份割手密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割手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野外采集的43份材料的株高、叶长、叶宽、茎径、节数等15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在这15个性状上都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在9.87%~206.37%之间。主成分分析显示7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6.66%,可作材料选择的重要依据。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分为3类,其遗传关系与地理来源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26.
为研究接种不同根瘤菌对热研5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Reyan No.5’)生长的影响,以灭菌后的石英砂为培养介质,将22株根瘤菌接种到热研5号柱花草根部,通过对干重、氮磷含量、有效根瘤数及固氮酶活性等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确定各菌株对热研5号柱花草生长的影响情况,并筛选出高效的固氮菌株。结果表明:除接种菌株DF6和RJS9-1以外,其他20份菌株均能使热研5号柱花草结瘤,且显著提高其产量和氮含量,但不同菌株间接种效果差异较大;其中,接种菌株YM11-1,SM5-1,PS5-1,DH4-2,LZ3-2,CJ和BS1-1对热研5号柱花草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影响较大,可作为热研5号高效固氮匹配菌株,而接种菌株RJS9-1,RJS6-1,PS2-1,CM2和DF6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7.
22份禾本科牧草种质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22份澳大利亚引进牧草种质进行试验评价,通过对产量、株高、长势、存活株数、分枝分蘖数、萌发能力、病级和虫级等指标的测定,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其适应性,结果表明,各参试牧草中,产量最高的为俯仰臂形草Brachiaria decumbens、卡松古拉狗尾草Setaria anceps Kazungula、湿生臂形草B. humidicola、坚尼草Paspalum maximum、珊状臂形草B. brizantha Mekong、卡琳达罗得虎尾草Chloris gayana PIONEER Rhodes和甘巴草Andropogon gayana GAMB;综合评价中,适应性最强的牧草为坚尼草、俯仰臂形草、甘巴草、卡松古拉狗尾草。  相似文献   
28.
基于改进CTAB法提取空间诱变柱花草总DNA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改进CTAB法提取空间诱变柱花草的总DNA。[方法]以柱花草幼苗叶片为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柱花草总DNA。[结果]所提的DNA凝胶条带清晰,无拖尾现象,浓度在406.6~857.3ng/μl,0D260/DD230检测值在1.96—2.18,OD260/0D280检测值在1.76—1.98。所提DNA适用于ISSR-PCR。[结论]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29.
牧草间作对桉树人工林下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圳  白昌军  虞道耿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723-5724
[目的]研究牧草间作对桉树人工林下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试验地内以桉树人工林林龄2年为第一代林,选用5种牧草种植区的土壤样品作为人工林地间供试材料,行带内杂草地土样作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每个区组中选3个取样点,每个取样点挖剖面,测定土壤含水量、蔗糖酶、过氧化物酶和脲酶活性。[结果]桉树人工林地间作牧草以后,有效提高了林下土壤含水量;蔗糖酶活性测定中糖蜜草样地的蔗糖酶活性提高幅度最大,达到73.92%;网脉臂形草样地的次之,为46.85%;脲酶活性测定中网脉臂形草样地的脲酶活性提高到19.11%,GC1581柱花草和糖蜜草样地的也有显著提高,分别是10.07%和8.43%。[结论]牧草间作能有效改善桉树人工林地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有效减缓土壤衰退。  相似文献   
30.
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粗根茎莎草(Cyperus stoloniferus)的挥发油,经GC-MS分析,从挥发油中鉴定出17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99.66%.其中含量较高的为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29.39%)、4,4α,5,6,7,8-六氢化-4α,5-二甲基1-3(1-甲基乙基)2(3H)-萘酮(19.48%)、3,5,6,7,8,8a-六氢化-4,8a-二.甲基乙烯基-2(1H)萘酮(16.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