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2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3篇
  21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意大利生菜为试材,以不同比例(0,10%,20%,30%,体积比)的汾酒酒糟替代商品复合基质作为栽培基质,探究不同配比酒糟-商品复合基质对生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比例的汾酒酒糟替代商品复合基质作为栽培基质可显著提高生菜株高、叶片数、干鲜质量,增加生菜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综合考虑,利用20%的汾酒酒糟替代商品复合基质作为栽培基质,生菜的生长状况和营养品质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意大利生菜为试材,以1 500 mg·kg-1生态纳米硒为硒源,分别稀释为100、200、400、600和800倍的硒溶液对生菜进行叶面喷施,研究不同浓度生态纳米硒对生菜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纳米硒可显著提高生菜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还原糖和VC的含量,降低生菜的硝酸盐含量。综合考虑,对生菜叶面喷施稀释400倍生态纳米硒的品质正调控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13.
<正>在日常生活中,为方便居民出行,很多公共场所都安装了电梯。电梯虽然为市民提供了便利,但在使用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电梯使用不当、保养维护不及时等原因都会引发电梯故障,从而造成使用者恐慌。当因为电梯故障被困电梯或遭遇其他危险时,有效的自救能够帮助人们顺利度过危机。一、遭遇垂直升降电梯故障怎么办1.电梯门故障如何求救  相似文献   
14.
田螺是终生生活在淡水中的杂食性水生动物,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且肉味鲜美,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上等的滋补保健品,也是蜚声国内外的柳州螺蛳粉的一种重要原料。自柳州市政府大力推进螺蛳粉产业以来,螺蛳粉产业对田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野外捕捞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产业的需求。目前广西地区已开展一定规模的田螺稻田养殖,然而田螺人工养殖的一个重要瓶颈是高质量人工配合饲料的缺乏。为了解决田螺人工养殖对配合饲料的迫切需求,我们于2018年9-11月在广西柳州开展了自制人工配合饲料养殖田螺的对比实验,现将实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以中筋小麦济麦22为试材,在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0—40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均补灌至70%和总施氮量为240kg/hm~2条件下,设置5个氮肥基追比例处理:0∶10(N1)、3∶7(N2)、5∶5(N3)、7∶3(N4)、10∶0(N5),研究测墒补灌节水栽培条件下氮肥基追比例对小麦植株氮素利用和土壤氮素表观盈亏的影响。结果表明:N3处理的植株氮素积累量、籽粒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基追比例处理;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土壤矿质氮损失量、氮肥表观残留率和氮肥表观损失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与N1、N2、N4、N5处理相比,N3处理的氮素生理利用率分别高33.22%,12.60%,11.54%,98.14%,籽粒氮素利用率高148.65%,56.48%,59.63%,229.29%,氮肥农学效率高96.52%,34.86%,37.64%,204.98%,氮素表观盈亏量分别低35.04%,13.82%,30.36%,29.30%。根据不同氮肥基追比例下各指标的相关系数分析表明,植株氮素积累量、籽粒氮素积累量、氮素生理利用率、籽粒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与土壤硝态氮积累量、成熟期0—200cm土层土壤矿质氮残留总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氮肥基追比例为5∶5的N3处理为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拔节期和开花期土壤相对含水量对小麦开花后旗叶荧光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于2016—2017年小麦生长季,选用主推品种济麦22为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设置3个处理,即全生育期不灌水(W0)、拔节期和开花期0~40 cm土层均测墒补灌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W1)或80%(W2),研究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对小麦开花后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籽粒灌浆速率以及籽粒产量影响。结果表明:(1)开花后7、14 d和21 d,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为W1﹥W2﹥W0;开花后14、21 d和28 d,W1处理旗叶相对电子传递效率(ETR)、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显著高于W0和W2处理。(2)W1和W2处理籽粒灌浆速率于开花后7、14 d和21 d无显著差异,花后28、35 d为W1﹥W2。(3)W1处理的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最高。本试验条件下,采用测墒补灌方法,拔节期和开花期土壤相对含水量均为70%是小麦节水高产的最佳灌水处理。  相似文献   
17.
高校公共课是高等教育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综合素质教学计划中关于"体"的部分。区别于德育和智育教学,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以身体训练为教学的主要展开形式,通过强化身体机能而训练心理素质,通过活跃身体来激发大脑的潜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因此,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并非只是以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最终目的。由于很多教师在体育教学目的上存在这样的误区导致高校公共体育教学长期处于不被重视和缺乏新意的状态。我国茶道文化融合了现代伦理和自然规律,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对体育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此,本文立足于茶道养生的角度,对目前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进行了评估,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土壤肥力对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以高产小麦品种烟农1212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常年小麦产量水平为12 000和9 000kg·hm-2的高低两种土壤肥力条件下麦田土壤贮水消耗量、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叶面积指数和籽粒灌浆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1)高肥力下小麦全生育期60~100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显著高于低肥力。(2)相对于低土壤肥力,高土壤肥力显著增加了小麦旗叶开花后21~35d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开花后28d和35d的最大潜在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以及开花后14~35d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高土壤肥力下小麦在孕穗期、开花期、开花后21~35d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3)高土壤肥力可显著提高灌浆中后期的籽粒灌浆速率,显著增加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由此可见,高土壤肥力能够改善小麦光合能力,有利于产量形成,进而提高产量和促进水肥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越冬期测墒补灌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13-2014年小麦生长季,选用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依据0~40 cm土层进行测墒补灌。设置5个试验处理,即全生育期不灌水(W0)、越冬期不灌水(W1)、越冬期补灌至土壤相对含水量70%(W2),越冬期补灌至土壤相对含水量75%(W3)及越冬期+拔节期+开花期各灌溉60 mm(W4),其中W1、W2和W3处理在越冬期补灌基础上于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补灌至土壤相对含水量的65%和70%,对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各生育期总灌水量为W4>W3>W2>W1>W0。在灌浆中期,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表现为W4>W2、W3>W1>W0,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W4>W2>W3>W1>W0;W2处理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对籽粒的贡献率与W4处理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W0、W1和W3处理;各处理籽粒产量表现为W4>W2、W3>W1>W0;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W2>W1、W3>W4>W0。依据0~40 cm土层进行测墒补灌,小麦越冬期土壤目标相对含水量达70%的W2处理的补灌水量低于W3和W4处理,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优,分别为8 864. 46 kg·hm-2和22.14 kg·hm-2·mm-1,是高产节水的最佳灌溉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加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场疫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桂林市5个规模猪场161份血清5种疫病的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猪瘟、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Ⅱ型和O型口蹄疫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2.67%、47.20%、86.34%、83.30%和47.83%。结果表明:猪瘟、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Ⅱ型的免疫效果较好,O型口蹄疫的免疫效果不理想,有4个猪场均不同程度感染伪狂犬野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