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多功能专用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制种玉米增产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河西内陆灌区的制种玉米(Zea mays)田内,采用室内盆栽和田间试验方法,筛选了多功能专用肥配方,评价了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增产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多功能专用肥最佳组合比例为聚乙烯醇30 kg、保水剂30 kg、(NH4)2HPO4 420 kg、ZnSO4·7H2O 52 kg、CO(NH2)2 736 kg和糠醛渣225 kg。多功能专用肥与传统化肥功效比较,土壤总孔隙度、团聚体、自然含水量、蓄水量、有机质分别增加了1.50%、1.29%、1.02%、16.60 m3·hm-2和0.44 g·kg-1,土壤容重、pH值分别降低了0.04 g·cm-3和0.06;制种玉米幼苗生长速度、地上部分干质量分别增加了0.73 mm·d-1和0.80 g·株-1,穗粒数、穗粒质量、百粒重、产量分别增加了12.68粒、33.96 g、0.20 g和311.63 kg·hm-2;增产值、施肥利润分别增加了1 558和517元·hm-2。本研究表明,多功能专用肥的施用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22.
人工施用氮肥、磷肥对宽叶羌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羌活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受野生资源的限制,开展羌活的人工栽培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2004-2006年,在甘肃省渭源县会川野生药材驯化栽培基地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和施磷对宽叶羌活药材产量、浸出物含量和挥发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羌活药材产量和挥发油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浸出物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浸出物含量随施磷量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而挥发油随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在N375kg/hm2配合P2O5600kg/hm2(N2P2)处理下羌活药材产量达最高值,较不施化肥(N0P0)增产20.39%;N300kg/hm2(N1P0)处理浸出物含量最高,较不施肥处理提高12.32%;N375kg/hm2配合P2O5450kg/hm2(N2P1)处理挥发油含量最高,较不施肥处理提高22.73%。从挥发油中共检测出89个色谱峰,分离出80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74%~99.32%。相对含量最高的波谱峰出现在21~22min,各处理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有所不同。同时还鉴定出了一些新发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23.
以芸芥自交亲和系为材料,用改进异硫氰酸胍法提取芸芥柱头总RNA.所提取的RNA完整性好、没有DNA和蛋白质等污染,完全适用于后继实验.同时对影响DDRT-PCR扩增的参数进行了筛选研究,确定了Mg2+、dNTP、引物和Taq DNA聚合酶的浓度和扩增程序.结果表明,在25μL DDRT-PCR反应总体系中各组分的最佳量分别为:17.2μL DEPC-ddH2O;1.5μL10×PCR Buffer(Mg2+);2.0μL dNTP(各2.5mmol/L);1.0μL锚定引物H-T11 M(10 μmol);1.0μL随机引物(5μmol/L);1.5μL cDNA;0.8 μL TaqDNA Polymerase(2.5 U/μL).PCR反应程序:①94℃4 min;②30℃1 min 30 s;③72℃1 min;④94℃30 s;⑤42℃1min 30 s;⑥72℃1 min;从④到⑥35个循环;⑦72℃10 min.  相似文献   
24.
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田连作障碍影响逐年加剧,如何有效缓解连作障碍、提升耕地质量和生产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在连作 18 年的玉米制种田,以 100% 传统施化肥(N 375.0 kg/hm2、 P2O5 150.0 kg/hm2、K2O 120.0 kg/hm2)+ 有机肥 15000.0 kg/hm2 为基础,设置对照 CK(70% 化肥 + 有机肥)、 T1(70% 化肥 + 有机肥 + 土壤调理剂)、T2(70% 化肥 + 有机肥 + 生物菌肥)、T3(70% 化肥 + 有机肥 + 土壤 调理剂 + 生物菌肥)共 4 个处理,研究化肥减量 30% 配施有机肥、生物菌肥和土壤调理剂对玉米制种田连作土 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种群变化和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制种玉米长期连作土壤的生 态修复效应不同。T1、T2、T3 较 CK 处理对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影响不明显,T2 和 T3 处理与 CK 比 较,土壤容重和 pH 显著降低,土壤总孔隙度、团聚体和饱和持水量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和供碳量 显著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加,真菌显著减少,而细菌和 放线菌显著增加。T1、T2、T3 与 CK 处理比较,对玉米茎粗、穗粒数和千粒重有一定影响。其中 T2 和 T3 处理 的茎粗显著增加 13.28% 和 17.84%;穗粒数显著增加 13.32% 和 17.22%;千粒重显著增加 3.53% 和 4.07%;产 量显著增加 9.91% 和 11.45%。本试验条件下 T3 处理对玉米制种田连作土壤生态修复和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5.
连作对玉米制种田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红玉  肖占文  秦嘉海  王瑞 《土壤》2013,45(4):623-627
通过对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田不同连作年限土壤样品的采集和测试分析,研究了连作对玉米制种田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灌淤旱耕人为土和盐积潮湿变性土pH均在升高,而有机质含量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碱解氮含量均呈增加趋势,而速效磷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并且两类土均在连作5年达到最大值,速效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灌淤旱耕人为土和盐积潮湿变性土脲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两类土分别在连作5年和3年达到最大值;蔗糖酶活性先下降后上升,两类土分别在连作5年和3年降为最低,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灌淤旱耕人为土上先下降后上升,在盐积潮湿变性土上呈缓慢上升趋势;同一连作年限,灌淤旱耕人为土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盐积潮湿变性土;相关性分析表明,灌淤旱耕人为土脲酶活性与速效磷含量,蔗糖酶活性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盐积潮湿变性土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6.
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多功能复混肥对甘肃河西内陆灌区制种玉米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随着多功能复混肥施肥量的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团聚体、EC(电导率)、有机质、碱解N、速效P、速效K含量随之增大,而容重和pH在降低.多功能复混肥施肥量与玉米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呈正相关,与单位肥料增产量呈负相关.随着施肥量增加,玉米边际产量、边际利润呈递减趋势,施肥量在1875kg· hm-2的基础上,再增加施肥量,收益出现负值.多功能复混肥与玉米产量间肥料效应回归方程是:y=3043+1.0109x-0.0002088x2,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x0)为1875 kg.hm-2,玉米预测产量(y,)为5672 kg· hm-2.在风沙土上施用多功能复混肥,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提高了制种玉米的施肥利润和产量.  相似文献   
27.
ALA叶面肥对春小麦光合特性和灌浆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含5-氨基乙酰丙酸(ALA)的叶面肥对春小麦光合特性、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宁春15号春小麦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拔节期喷施稀释2 000倍(T1)、1 500倍(T2)、1 000倍(T3)、500倍(T4)的ALA叶面肥和清水(CK)5个处理对春小麦灌浆期光合特性、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喷施一定浓度的ALA叶面肥能提高小麦灌浆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i),但以T2处理增幅最大。ALA叶面肥能够提高春小麦灌浆中前期的灌浆速率,以T2处理的效果最佳;可不同程度提高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T3处理成穗数、产量最高,与CK差异显著,较CK增产10.74%。综上所述,一定浓度ALA叶面肥能够改善春小麦的叶片光合特性,提高小麦籽粒产量,以稀释1 000~1 500倍施用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28.
氮、磷、钾及其配施对制种玉米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不施肥(CK)、缺氮(PK, P_2O_5∶K20=138∶72)、缺磷(NK, N∶K_20=448.5∶72)、缺钾(NP, N∶P_2O_5=448.5∶138)、氮磷钾配施(N∶P_2O_5∶K_2O=448.5∶138∶72)5个处理,研究河西地区氮、磷、钾及其配施对制种玉米养分吸收、肥料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NPK)对制种玉米生物量的累积有明显促进作用,增产效果显著,产量达到9 834.0 kg·hm~(-2),缺氮(PK)、缺磷(NK)、缺钾(NP)处理产量分别较氮磷钾配施(NPK)降低6.06%、10.07%和4.88%。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依次为磷、氮和钾。氮磷钾配施处理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22.64%、26.82%和60.10%,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分别为N 1.33 kg·kg~(-1),P_2O_5 7.17 kg·kg~(-1),K_2O 6.66 kg·kg~(-1)。因此,河西地区制种玉米生产中应重视磷、钾肥的施用,加强氮肥的节肥增效管理。  相似文献   
29.
不同连作年限对玉米制种产量及其农艺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试验表明,玉米制种产量及其母本农艺经济性状随连作年限的延长呈递减、降低趋势。连作3~5年的产量递减率低,达1.24%~3.50%,农艺经济性状降低不明显;连作5年以上递减幅度逐年加大,农艺经济性状降低趋势明显,其中连作7~10年的产量递减率达6.75%~9.36%。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是连作年限延长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降低了穗粒数和千粒重。生产上制种玉米连作5年以下是可行的,长期连作必须加强地力培肥和土壤消毒灭菌。  相似文献   
30.
玉米浚单18杂交制种适宜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表明,浚单18杂交制种不同密度处理对其制种的农艺经济性状及种子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母本密度7.5万株/hm2、8.25万株/hm2时产量位居第1、2位,分别达6326.4kg/hm2、6141.15kg/hm2,且穗粒数、千粒重高于其他密度处理,产量构成因素较协调。说明河西走廊浚单18制种的适宜密度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