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农学   24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国杂交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的遗传改良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20世纪80年代,中国杂交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进展迅速。在大面积种植的籼型三系和两系杂交稻中主要应用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4,白叶枯病在生产中几乎“销声匿迹”了20年。但近年来,此病害却在长江流域一些种植新组合的稻田里又爆发了。什么原因引起它再度流行?品种的抗性是否还有效?抗病育种是否还是水稻改良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哪些途径才能更有效地利用抗病基因培育出更为持久的抗性品种?为回答这些问题,就我国杂交水稻对白叶枯病抗性的改良,寄主与病菌群体的互动演变效应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拓宽抗性遗传基础、白叶枯病菌毒性群体结构、基因轮换、合理利用基因等问题。 在采用了包括传统方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转基因技术的综合策略后,杂交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研究将出现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62.
在80年代末评价出一批抗水稻白叶枯病普通野生稻抗源的基础上,选出1个高抗所有栽培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均不能抵御的广致病菌P6的新抗源WBB1。将其与感病品种金刚30杂交,经花培、自交,获得抗性纯合系H4。笔者报道自1994年以来,采用国际全套鉴别菌系进...  相似文献   
63.
野生稻抗稻白叶枯病性(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的评价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1987-1992年用水稻白叶枯病3个菌系HB84-17、T1和P1,用人工剪叶法鉴定了来自我国江西、湖南、云南、福建、广东、广西6个省(区)及国际水稻研究所、泰国、孟加拉、上沃尔特的13个野生稻种共871份材料的抗性。参试的12份疣粒野生稻(O.meyeriana)全部高抗,斑点(O.punctata)、阔叶(O.latifolia)、小粒(O.minuta)、药用(O.officinalis)、长雄蕊(O.longistaminata)、高秆(O.alta)、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和非洲栽培稻(O.glaberrima)等8个种内也有许多编号的抗性颇佳。如药用和长雄蕊野生稻的高抗材料分别占其参试总数的49.8%和38.9%,而普通野生稻中的高抗材料很少。在重复测定的61份包括药用、长雄蕊和普通野生稻3个种中,发现22份材料高抗栽培稻都不能抵御的一个广谱致病菌系P6,其中很可能存在栽培稻所缺乏的新的抗性基因。至于普通野生稻的抗性则表现多种多样,除少数有一致和较稳定的全生育期抗性外,许多材料表现同一编号不同株的 抗感反应各异和同株同生育期抗性异型。本文还讨论了不同染色体组的野生稻种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64.
蜂蜜掺假快速检测方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定生  章琦 《中国蜂业》2010,61(3):38-39
本文简述了当前果葡糖浆对我国蜂蜜市场的冲击与危害.为维护蜂蜜市场的正常秩序和保障蜂业生产的健康发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本文提出了快速识别在蜂蜜掺入果葡糖浆的检测方法-淀粉酶活性检测法和乙醇滴定法,这两种方法迅速、简捷,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