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36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61篇
  63篇
综合类   339篇
农作物   68篇
水产渔业   39篇
畜牧兽医   108篇
园艺   53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林下生态蛋鸡养殖产业是安顺市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产业扶贫的主导产业之一。文章分析了安顺市林下生态蛋鸡养殖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对策,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选择地径0.5~0.7cm的猕猴桃实生苗于秋末冬初栽植,第2年6月中旬、9月初选择适宜品种及配套雄株进行嫁接.'秦美'品种嫁接第3年获得初步产量,第4年666.7 m2产量达到1200 kg以上.  相似文献   
103.
白背飞虱猖獗频率增加与杂交稻面积增加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湖南、广西两省(区)90个县市1981~1987年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和白背飞虱发生量进行列联表分析表明,白背飞虱在大区域范围内为害加重和猖獗频率上升与杂交稻种植面积扩大呈密切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4.
德国小蠊的抗药性及多功能氧化酶在抗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敏感性测定、增效作用试验和酶活力测定,分析了德国小蠊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的抗药性 以及多功能氧化酶在抗药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采自杭州的德国小蠊品系对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和 氯氰菊酯的抗性系数分别是敏感品系的67.1倍, 18.1倍和11.8倍,利用多功能氧化酶的抑制剂── 氧化胡椒基丁醚作为增效剂测定抗性品系对二氯苯醚菊酯的增效作用,增效3.69倍,离体酶活力测定 的结果表明,抗性品系中多功能氧化酶活力明显高于敏感品系,由此认为,德国小蠊的杭州品系已对拟 除虫菊酯药剂产生了抗药性,多功能氧化酶活力增强是导致德国小蠊抗药性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5.
除草剂和杀菌剂对白背飞虱成虫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稻田常用的7种除草剂和7种杀菌剂对白背飞虱成虫的直接杀伤作用的和毒力大小。杀伤试验表明,扫氟特、丁草胺和异稻净的常规推荐浓度对白背飞虱雌成虫的杀伤作用显著。三环唑、多菌灵、百菌清和叶青双在处理后第1,3d对白背飞虱成虫有一定的杀伤力,但在第5,7d无杀伤效果。乙草胺、苄磺隆、快杀稗、金秋、稻福星、井冈霉素和叶枯灵的杀伤作用不明显。毒力试验表明,白背飞虱雌成虫对异稻瘟净最敏感。异稻瘟净、扫氟特  相似文献   
106.
鞍带石斑鱼仔稚(幼)鱼的发育和生长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鞍带石斑鱼的仔稚幼鱼形态发育的各个阶段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从初孵仔鱼到幼鱼各个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根据卵黄囊的变化,长鳍棘的长出与收缩,鳞片和体色斑纹的出现,鞍带石斑鱼胚后发育可以划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仔鱼期又可分为卵黄囊期仔鱼和后期仔鱼。水温27~30℃,盐度27~31,pH值8.0~8.4的海水中培育,初孵仔鱼至孵化后2日龄为卵黄囊期仔鱼。2日龄仔鱼开口,3日龄至20日龄为后期仔鱼,22日龄至30日龄为稚鱼期,31日龄进入幼鱼期。鞍带石斑鱼胚后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背鳍棘和腹鳍棘的生长和收缩,也是生产育苗当中比较关键的仔稚幼鱼变态过程。  相似文献   
107.
东星斑,又名豹纹鳃棘鲈、花斑刺鳃鲈、七星斑、红条等,属鲈形目、艏科、石斑鱼亚科、鳃棘鲈属,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中的热带海域,海南东岸和南部海域均有分布,但数量稀少。东星斑营养丰富,肉质细嫩,肉味鲜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经济价值较高,又因其色彩鲜艳,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08.
蓝子鱼属鲈形目,刺尾鱼亚目,蓝子鱼科,蓝子鱼属,俗称象耳、臭肚鱼、猫花、秋畏、娘哀、刺排等,系沿海常见的暖水性近海小型鱼类。近年来,随着资源量的过度开发,目前已出现日益衰竭的现象,特别是点斑蓝子鱼更为突出。为了保持该品种的资源量,满足市场的需求,探索蓝子鱼的商品化养殖则显得尤为迫切。本试验经过6个多月的实施,已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9.
为研究三叶唇鱼(Cheilinus trilobatus)消化系统组织特征,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三叶唇鱼消化系统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三叶唇鱼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小肠和直肠构成。口咽腔内颌齿和咽齿发达,颌齿单行排列,1对上咽齿呈三角形左右对称分布,下咽齿由颗粒状齿愈合而成,呈“T”型;肠道短粗,在体腔内形成一个弯曲,呈“之”型排列,比肠长0.32±0.11;消化腺由肝胰脏和胆囊构成,肝脏分成3片,中间大、两边小,包裹在小肠上,胰脏沿肝血管呈弥散状分布在肝脏组织内部,胆囊呈椭圆型,位于肝腹叶下部,肝总管在小肠前部紧挨食道后与小肠连通,比肝胰脏重(1.43±0.32)%。口咽腔壁光滑,粘膜层主要由复层扁平细胞组成,表层有少量杯状细胞,中间有圆形粘液细胞,表层分布有味蕾。食道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粘膜层由二级和三级指状突起构成,基部有“凹”型类似外分泌腺的结构;肌层特别发达,由外环肌和内纵肌组成,纵肌层呈不连续束状分布,外包一层浆膜,与粘膜下层分界不明显,两肌层间可见肌间神经丛分布。小肠和直肠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粘膜层多为一级和二级指状突起,由单层柱...  相似文献   
110.
为研究盐度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渗透调节与耗氧率的影响,设计实验一,将(162.5±12.1)g珍珠龙胆石斑鱼置于不同盐度(6、12、18、24、30)下养殖10 d,测定血清渗透压及Na+、Cl-、K+离子浓度。实验结果表明,随盐度的升高血清渗透压及Na+、Cl-、K+离子浓度也随着升高,各组[Na+]:[Cl-]比值无显著差异(>0.05);经回归分析得到血清等渗点渗透压为365.95 mOsm/kg,所对应盐度为12.75。实验二,将(26.4±2.7)g幼鱼置于不同盐度(6、12、18、24、30)下养殖30 d,测定在开始暴露后0 h、3 h、24 h、72 h鳃Na+/K+-ATPase活性及表达和第30天耗氧率,结果表明鳃Na+/K+-ATPase活性随盐度的增大呈“U”形变化;鳃Na+/K+-ATPase α1基因表达量波动较大,在72 h后随盐度增大先降低后增加,变化趋势与酶活性一致;第30天耗氧率随盐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又降低。综上所述,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10 d内能够完全适应6~30盐度急性变化,耗氧率除了受离子渗透调节的影响,还可能与其生活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