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棉花黄萎病菌诱导转hpa1xoo基因棉花产生微过敏防御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叶片针刺接种法从细胞学方面分析转hpa1xoo基因棉花与棉花黄萎病菌互作产生的微过敏抗病反应.通过细胞显微观察表明,转hpa1xoo基因棉花T-34与非转基因棉花在抗病性细胞表型方面存在明显差异.Trypan Blue染色后,伤口外的叶组织中均有一褐色环形条带,褐色环形条带与伤口坏死部位之间区域的组织细胞出现质壁分离和空腔细胞现象,褐色条带与伤口坏死部位之间的区域在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棉花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转基因棉T-34较非转基因棉花品种Z35形成的区域小,说明转基因棉细胞损伤程度较非转基因棉细胞损伤程度低.棉花黄萎病菌侵染叶片后,非转基因棉花叶部伤口周围细胞无微过敏性反应(micro HR),受病原菌侵染的叶片萎蔫程度较重;转hpa1xoo基因棉花叶部伤口周围细胞有微过敏反应,叶部刺伤处仅有较小的坏死斑,且不相连,发病较轻,而清水处理的转基因棉花与非转基因棉花叶片中伤口周围均无微过敏反应,说明病原菌侵染诱导转hpa1xoo基因棉花产生微过敏防御反应,转hpa1xoo基因棉花较非转基因棉花有较强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72.
摘 要 多效唑作为生长调节剂主要用于促进植物成花和座果等,但其是否能减轻植物病害的发生尚缺乏实验验证。本文以芒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sporioides)为样本,采用分生孢子萌发与离体叶片接种等方法,测定多效唑对芒果炭疽病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供测试的700mg/L、800mg/L、900mg/L、1000mg/L 4个浓度的多效唑药液都能一定程度影响炭疽病菌在芒果离体叶片上的扩展,但800mg/L多效唑能明显减轻炭疽病病症。800mg/L多效唑在玻璃纸上能够抑制芒果炭疽菌菌丝生长,致使孢子畸形,不形成附着胞,但其在寄主叶片上对病原菌生长影响较小,病菌孢子形态正常,能萌发产生附着胞,但附着胞产生的时间晚于对照1d,说明药剂在寄主上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不强烈。因此,一定浓度的多效唑能减轻病原菌对寄主的危害,但其可能主要通过调控寄主抗病性抑制病菌的侵染。  相似文献   
73.
解淀粉芽孢杆菌HAB-7 对18株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AB-7是一株分离自豇豆根际土壤、 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研究HAB-7对18株植物病原真菌及其发酵液粗提蛋白对植物病原的抑制作用,并测定其对番茄种子的促生作用.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其对18株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以橡胶树炭疽菌为指示菌,对其发酵上清液经60%、80%硫酸铵盐析获得的抗菌粗蛋白进行测试﹔ 并将HAB-7菌液稀释成6个浓度梯度,分别用来对番茄种子进行促生测试.结果显示﹕HAB-7对18株植物病原真菌的平均抑菌率为61.03%﹔ 其发酵上清液对橡胶树炭疽病菌的抑制率为56.80%,80%硫酸铵粗提蛋白对橡胶树炭疽病菌的抑制率为38.88%﹔10-4 CFU/mL的HAB-7菌液浓度促进了番茄种子胚根的伸长,长度比CK提高67.76%.HAB-7菌株对植物病原菌有较广谱的抑菌活性,其分泌的活性物质除了活性蛋白外,可能还有其他的活性物质,低浓度的HAB-7菌液能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本研究结果为后续研究其致病机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将白粉菌孢子接种到石蜡膜(parafilm)介质表面,观察不同温度条件下橡胶树白粉菌(Oidium heveae B.A.Steinmann)菌株孢子在疏水介质上的侵染过程,确定0~24 hpi孢子侵染结构发育特征,提取侵染发育过程白粉菌的总RNA,采用RT-PCK扩增分析18S保守基因并评价其质量。结果表明:橡胶树白粉菌孢子在15~34℃温度条件下接种于parafilm介质表面能萌发并形成附着胞,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适温范围22~28℃,最适离体诱导温度22℃。孢子在parafilm介质表面0~24 hpi(hour Post moculation)侵染发育过程可分为未萌发(0hpi)、萌发(4 hpi)、附着胞形成(6,8 hpi)和次生附着胞形成(16,24 hpi)等4个阶段;采用改良Trizol方法提取白粉菌孢子侵染发育过程4个阶段总RNA,可满足转录组文库要求,并扩增18S序列,进化分析显示其与白粉菌科物种为同一分支。结果表明,病原菌孢子在22~28℃温度条件下能够在介质表面形成侵染结构,0,4,6,8,16,24 hpi侵染发育阶段总RNA可用于转录组测序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5.
辣木枝枯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海南省辣木枝枯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菌株MO157,通过柯赫氏法则、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测定了其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菌株MO157回接10 d后,辣木茎干表面周围呈黄褐色,随后发病部位表现出水渍状病斑,与自然发病辣木的病状相符;菌落近圆形,菌丝初期呈白色绒毛状,后期呈浅黄色,分生孢子顶胞钩状,3~5个隔膜,厚垣孢子呈球形,在菌丝间串生;菌株MO157的ITS序列与Gen Bank中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的相似性为100%,结合形态特征与分子鉴定最终将其确定为木贼镰刀菌(Gen Bank登陆号:KX197955)。该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5~30℃,最适温度28℃;pH 6~8时菌丝生长速率增快,pH 7时最适菌丝生长;PDA培养基和PSA培养基最适合该菌生长,以蔗糖为碳源时利用率最高;以牛肉浸膏为氮源时利用率最高;该菌致死温度为65℃,10 min;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不同处理间菌落直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6.
为了解橡胶树2种炭疽病菌的侵染结构发育分化过程,采用平板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了3株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3株尖孢炭疽菌C.acutatum的菌丝生长速率,测量其分生孢子大小,显微观察2种炭疽菌在疏水表面诱导下侵染结构的发育分化过程。结果表明,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速率为0.96~1.36 cm/d,显著高于尖孢炭疽菌的菌丝生长速率0.72~0.89 cm/d,但二者分生孢子大小无显著差异。在疏水表面诱导下,2种炭疽菌分生孢子在接种2~6 h后开始萌发,12 h孢子萌发率为71.70%~88.05%,13~16 h开始分化附着胞,24 h附着胞形成率为48.99%~70.74%,36 h菌丝诱发形成大量附着枝,48 h后分生孢子产生的次生菌丝也可诱发形成附着枝,附着枝呈圆形、姜瓣形、梨形或不规则形。分生孢子极易产生,可在菌丝顶端成簇或菌丝侧面排列产生,也可由分生孢子形成的芽管产生,或在芽管分化附着胞过程分枝形成分生孢子;附着胞多着生于芽管顶端,少数附着胞顶端可继续萌发类似短芽管结构,再次分化形成可黑色化的次级附着胞。表明橡胶树2种炭疽菌不同菌株间分生孢子萌发时间、孢子萌发率、附着胞形成时间和形成率有一定差异,但种间无明显差异;橡胶树炭疽菌分生孢子极易形成,在疏水表面容易分化形成附着胞和附着枝,说明具有极强的适生性。  相似文献   
77.
为了探究来自橡胶树白粉菌(Erysiphe quercicola)的WY172与WY195启动子在真菌内的功能,以pJNARG载体为骨架,分别构建WY172与WY195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连接的重组表达载体(WY172-GFP和WY195-GFP载体)。通过原生质体转化法将重组载体导入侵染橡胶树的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内。荧光显微检测结果表明WY172与WY195均可驱动GFP基因的表达,具有稳定的启动子活性。在暹罗炭疽菌侵染橡胶叶片不同进程中均可稳定驱动GFP表达;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测定GFP表达量,发现长光照条件下可提高WY172启动子驱动GFP的活性,并且23℃低温处理和光处理可提高WY195的活性。本研究表明WY172与WY195在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中具有稳定的启动子活性,并且增加光照和低温处理能诱导启动子活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78.
为了弥补分类学上单纯依靠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炭疽菌的不足,基于共聚焦显微拉曼技术的橡胶树炭疽菌3个种群孢子聚类分析方法,对橡胶树炭疽菌孢子的拉曼光谱进行扫描,找到了其共有的位于1 005 cm?1, 1 155 cm?1和1 515 cm?1处的3个主要的拉曼峰以及其他次级峰,并对峰的产生来源进行初步确认。结合拉曼光谱与主成分分析(PCA),依靠3个主要的拉曼峰以及其他次级峰在PC1、PC2以及PC3的三维空间得分图中快速有效地将3种橡胶树炭疽菌孢子区分开来,为鉴别炭疽菌孢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满足了灵敏与微量的要求,且样品无需预富集和预处理。  相似文献   
79.
为明确橡胶树白粉菌Erysiphe quercicola参与致病过程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基于RNA-Seq测序技术对橡胶树白粉菌侵染过程进行转录调控研究,通过对病原菌孢子(0 h)及3个侵染时期(接种1、3和30 d)的转录组进行比较,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功能注释分析,同时对不同侵染阶段的基因表达趋势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病原菌孢子,3个侵染时期(接种后1、3和30 d)分别有198、458和27个差异表达基因。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发现氧化还原酶相关基因在侵染1 d阶段显著富集,可能参与病原菌侵染前期对活性氧的防御。基因表达趋势聚类分析显示不同侵染阶段的基因共分为51种表达类型,其中编码候选效应蛋白基因集中分布在侵染1 d后上调表达的6个类型当中。表明橡胶树白粉菌侵染过程相关基因具有明显的功能倾向性和表达趋势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