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3篇
  17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不同色彩棉花抗旱性鉴定指标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旱性不同的白棉、棕棉和绿棉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分亏缺灌溉条件下花铃期棉花生理生化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棕色棉BC05-07-18-2抗旱性最强,绿色棉G3-6抗旱性最弱,叶片相对含水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可作为棉花抗旱鉴定的重要指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可作为参考指标.棉花品种的抗旱系数与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存在线性回归关系,与细胞膜透性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利用SSR技术快速鉴定2个辣椒杂交品种纯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辣椒杂交种甘科4号和甘科10号及其父母本进行引物筛选和纯度鉴定,旨在建立供试品种的高效纯度鉴定体系,并对公布的辣椒SSR核心引物进行验证。结果表明,2个品种各筛选出1对引物在亲本间有明显差异,在杂交种中表现为共显性,分别为Es330和Epms923。利用这2对引物分别对供试品种进行纯度鉴定,甘科4号的纯度为96.4%,与田间种植鉴定纯度98.2%相差1.8百分点;甘科10号的纯度为91.8%,与田间种植鉴定纯度92.7%相差0.9百分点。说明筛选出的2对引物对甘科4号和甘科10号种子纯度的鉴定结果真实可靠,可以用于杂交种纯度的高效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13.
自2018年8月非洲猪瘟传入我国以来,对生猪产业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和药物治疗,只能通过扑杀和防堵来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经行业管理和生猪养殖业者共同努力,防控该病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然存在疫情反弹的风险.面对防控新形势,该文围绕"全链条"常态化防控方面进行阐述,采取"区域化"全方位有效管控、防堵非洲猪...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外部形态特征的相互关系,选用2个胡麻品种为试验材料,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压片法将5月中旬蕾长为3~8 mm的花蕾制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小孢子发育情况,以分析胡麻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大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花蕾长度为3~4 mm时,小孢子发育基本处在四分体时期; 4~5 mm时,小孢子大部分处于单核中期;5~6 mm时,花药中存在各种发育时期的小孢子,但以单核靠边期为主;当蕾长 > 6 mm时,小孢子开始大量成熟,直至发育为成熟花粉。品种间有差异,但差异较小,基本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5.
油用紫苏种质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特征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优异紫苏种质资源及优良育种亲本,提高紫苏育种效率,本研究以159份油用紫苏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紫苏种质11个主要农艺性状及5个关键品质特性进行了鉴定、变异分析、主成分及系统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紫苏种质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特征的变异系数介于2.60%~35.42%之间,各种质间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特性遗传变异丰富,类型广泛,选择利用的前景较好;主成分分析将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特征聚为6个主成分,即分枝数因子、α-亚麻酸因子、油酸因子、生育期因子、千粒重因子和产量因子,总变异贡献率分别为40.943%、21.549%、12.332%、5.810%、4.486%和4.243%,累计贡献率为89.36%,可代表所考察性状的大部分信息;系统聚类将供试材料聚为五大类群,表明不同类群材料间各农艺性状及品质特征存在较明显的特异性;此外,本试验确定了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特征划分标准,揭示了叶色、粒色等不同类型紫苏种质在产量、α-亚麻酸含量等关键指标上的差异性规律,评价筛选的高产及特异性明显的优异种质。本研究结果为生产中应用优异基因资源及改良育种亲本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陇春32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将强抗逆作物米高梁基因组DNA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导人感病受体小麦89122-16后,结合D1代幼胚培养挽救加代稳定技术,经早代表型变异筛选、常规优良性状选拔、分子标记及HMW-GS检测、抗锈性鉴定、品质分析等手段,历经10年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强分蘖及综合性状优良的春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14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号为甘审麦2014002.  相似文献   
17.
不同肥料配比对旱地胡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田旱作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配肥对胡麻产量、品质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配施均能增加胡麻产量,当氮肥用量一定(N 30~60 kg·hm-2)时,增施磷肥(P2O522.5~90 kg·hm-2)能使胡麻籽粒产量较对照增加50.00%~84.23%;当磷肥用量一定(P2O530~120 kg·hm-2)时,增施氮肥同样促进胡麻产量,但低磷高氮肥和高磷高氮肥反而不利于胡麻产量的增加;氮肥效果比磷肥明显,其中以N2P3处理(N 60 kg·hm-2,P2O567.5 kg·hm-2)产量最大,达到1 719.44 kg·hm-2。增施氮肥能够增加胡麻的株高、工艺长度、千粒重、分茎数、主茎分枝数和单株有效果枝数,高磷肥反而不利于胡麻农艺性状的改善。氮磷配施使胡麻棕榈酸含量较对照增加0~5.62%,油酸的含量较对照增加0~4.06%,施用氮肥可增加胡麻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而高磷肥反而降低了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  相似文献   
18.
大规模转基因彩色棉花后代筛选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田间卡那霉素筛选与PCR分子鉴定相结合作为大规模转基因棉花后代筛选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以该方法对转基因棉花不同品种的T1至T3进行筛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卡那霉素抗性表现有差异,在确定卡那霉素筛选最佳条件后,陇棉2号经过5.0 g·L-1卡那霉素叶片涂抹, 0~3 d观察期;BC05经过 5.0 g·L-1卡那霉素叶片涂抹, 0~4 d观察期;陇绿棉3号经过3.0 g·L-1卡那霉素叶片涂抹,0~5 d观察期,可以明显识别植株是否对卡那霉素有抗性。此法快速筛选的820株阳性植株中,PCR分子鉴定有14株呈假阳性,164 株具备外源目的基因,卡那霉素筛选的准确率为20%。因此,田间卡那霉素筛选是一种快速的棉花转基因后代筛选方法,但可靠性不足,如结合目的基因PCR分子鉴定,则是一种大规模转基因棉花后代群体筛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现有胡麻种质资源抗旱性及其与重要育种性状间的关系,研究胡麻抗旱性综合评价方法和鉴定指标,为抗旱育种及抗旱基因资源挖掘、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基于15份国内主栽胡麻品种建立的抗旱性综合评价体系,以227份国内外胡麻种质、育成品种、地方品种为材料,考查与其成株期抗旱性相关的5个农艺性状及产量指标,采用抗旱指数、因子分析、模糊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抗旱型划分和评价指标筛选研究。结果显示:被考查性状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反应程度及关联程度各异,可选择与抗旱性关系密切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为优先选择指标;D值与产量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据D值将供试胡麻种质划分为7个抗旱级别,可较好地反映各供试胡麻种质的抗旱性及其特点。说明有选择地测定与D值密切相关的6个性状指标,以其D值作为评价参数可有效且准确的鉴定胡麻种质抗旱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作物—杂草化感作用及其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物-杂草化感作用是作物与杂草之间生态位竞争的重要机理之一。利用作物-杂草化感作用和生态位理论解决实际农业生产中的生态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就作物-杂草化感作用与其生态位的内在联系进行初步探讨,从生态位理论入手,对农作物及其杂草化感作用等个体或微观生态学研究在宏观生态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据此进行推导在野外生态环境中强化对杂草具有强化感抑制作用的作物品种的人工选择和合理布局,可以实现杂草的整体防控和宏观生态评价,为下一步“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作物-杂草化感作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