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5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铁皮石斛 (Dendrobium officinale) 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2 个化合物。通过光谱数据分 析,分别鉴定为:4- 羟基苯乙酮 (1)、对羟基苯甲醛 (2)、丁香醛 (3)、α- 萘酚 (4)、香草酸 -4-O-β-D- 吡喃葡 萄糖苷 (5)、5- 羟甲基糠醛 (6)、 (3S,5R,6R,7E,9S)-3,5,6,9-tetrahydroxy-7-megastigmene (7)、(6R,9S)-9-hydroxymegastigma-4,7-dien-3-one-9-O-β-D- glucopyranoside (8)、 (3R,9R )-9-O-β-D-glucopyranosyl-3-hydroxy-7,8- didehydro-β-ionol (9)、cyclomargenol (10)、N-p- 香豆酰酪胺 (11)、肌苷 (inosine, 12)。化合物 4、5、7、8、 9、10 为首次从石斛属中分离获得,化合物 1、2、6、12 为首次自铁皮石斛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农杆菌介导方法将拟南芥调控钾离子吸收的三个重要基因At AKT1、At CBL9和At CIPK23共转化到甘蔗品种粤糖00-236中,以期提高甘蔗耐低钾能力。PCR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36份携带At CBL9、At CIPK23和At AKT1三个基因的转基因无性系;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外源At CBL9基因在甘蔗基因组中的拷贝数为2~5个;在钾离子浓度为200μmol/L的营养液中进行低钾胁迫试验,转基因品系的根系和地上部的平均钾含量分别比对照高37%和23%,叶片平均相对电导率比对照低6%,说明超表达At CIPK23、At CBL9和At AKT1显著提高了甘蔗耐低钾胁迫能力,降低了因低钾胁迫造成的质膜伤害,是创制耐低钾甘蔗种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不同栽培基质对金线莲生长和生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台湾金线莲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台湾金线莲生长和生物产量的影响,以筛选适合金线莲生长的最优栽培基质.结果表明,金线莲茎生长和生物产量受栽培基质影响较大,且对鲜重的影响大于干重,其中以25%粗松树皮+75%进口泥炭土为栽培基质的金线莲生长最好,其生物产量高、茎粗长、节数多、根长且较多、叶片较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金线莲干重与鲜重呈极显著的高度正相关,金线莲茎长、茎径、根长与生物产量关系极密切,通过选择合适栽培基质,能同时增加金线莲茎长、茎径和根长,提高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14.
以感染宿根矮化病毒的甘蔗粤糖60号和新台糖22 号植株为材料,研究温汤处理与腋芽综合脱毒方式对两个品种农艺性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并对健康种苗的假植基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台糖22号健康种苗的萌芽率、分蘖率与有效茎数与常规种苗无明显差异,但前期株高显著高于常规种苗,收获期茎长、单茎重、有效茎数和产量均显著高于常规种苗,其中产量提高42%,蔗糖分提高0.41个百分点;粤糖60 号健康种苗的萌芽率、分蘖率、前期株高和有效茎数均显著高于常规种苗,收获期单茎重、有效茎数和蔗茎产量亦均显著高于常规种苗,其中产量提高18.4%,蔗糖分提高0.34 个百分点;粤糖60 号常规种苗产量比新台糖22 号高44.3%、蔗糖分比新台糖22 号高0.94 个百分点;粤糖60号健康种苗产量比新台糖22 号高20.2%、蔗糖分比新台糖22 号高0.87 个百分点。此外,以表层细河沙(1~2 cm)、底层虑泥为基质的露天假植模式可以使种苗假植的成活率高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氮、磷和钾营养水平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的影响,为其组培快繁及田间施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铁皮石斛壮苗阶段的组培苗为材料,采用L9(33)正交设计研究培养基中氮、磷和钾三大元素含量配比对其株高、叶片数、新增根数、分蘖数和相对增重率的影响,并对其中影响显著的钾元素进行单因素多水平影响试验.[结果]极差分析结果显示,氮对铁皮石斛组培苗株高和分蘖数影响最大,钾对新增根数和相对增重率影响最大,磷对叶片数影响最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氮、磷和钾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的叶片数及新增根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氮对株高和分蘖数影响明显,以N2水平(氮30.0 mmol/L)的株高最高,N3水平(氮60.0 mmol/L)的分蘖数最多;钾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相对增重率影响显著(P<0.05),以K3水平(钾20.0 mmol/L)的相对增重率最高.钾离子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钾离子浓度的增加,组培苗的相对增重率呈上升趋势,以处理k5(钾40.0 mmol/L)组培苗的相对增重率最高.[结论]在铁皮石斛组培苗增殖阶段,培养基中最佳氮、磷和钾含量配比分别为60.0、1.2和20.0 mmol/L,在壮苗阶段,培养基中最佳氮、磷和钾含量配比分别为30.0、1.2和20.0 mmol/L.在铁皮石斛组培苗生产过程中,可在此含量配比基础上添加激素及其他有机或无机营养组分,以促进组培苗生长.  相似文献   
16.
以粤糖新品种03-373的成熟甘蔗种茎作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愈伤组织脱分化和再分化诱导、茎尖与腋芽萌发诱导、丛芽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粤糖03-373的最佳综合组培方案为:诱导愈伤组织脱分化适宜培养基为MS+2,4-D1.0mg/L,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的适宜培养基为MS+BA0.5mg/L+IBA0.01mg/L,诱导茎尖与腋芽萌发的适宜培养基为MS+BA1.0mg/L+IBA0.04mg/L,丛芽继代增殖适宜培养基为MS+BA1.0mg/L+IBA0.04mg/L,生根培养基以1/2MS+ABT0.20g/L+IBA0.05mg/L+活性碳0.5g/L;继代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椰汁、水解酪蛋白和酵母提取物,组培苗黄化率由低到高依次为椰汁水解酪蛋白酵母提取物对照;采用简易的沙培方式,组培苗的假植成活率达99%以上,大田移栽成活率达98%。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详细阐述了早熟、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的甘蔗品种粤糖06-233的选育过程,并就其特征特性、蔗茎产量、蔗糖分、抗性等性状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以粤糖94-128为母本、桂糖93-159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历经8代农艺性状、糖分和产量相关性状的选择,育成了早熟、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的甘蔗新品种粤糖06-233。通过国家区试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粤糖06-233蔗茎产量达119 932.56 kg/hm 2,含糖量达18 145.79 kg/hm 2,该品种对甘蔗黑穗病具有较强的抗性。同时,利用去壁低渗法对粤糖06-233进行染色体数目与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的染色体主要由中部(m)及近中部(sm)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染色体数为2n=88,核型公式K(2n)=88=82m+6sm。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粤糖系列甘蔗品种的遗传基础,为甘蔗育种中亲本选择和杂交组合配制提供参考。【方法】对近年来培育的粤糖系列18个甘蔗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各供试甘蔗品种以其亲系逐代寻根追溯分析,绘制系谱图。【结果】18个供试甘蔗品种选育共使用了18个亲本材料,这些亲本材料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分别是CP72-1210、粤糖93-159和粤农73-204,从这3个亲本共育成了18个供试材料中的13个品种,占被统计品种数的72.22%;所有供试甘蔗品种的细胞质源均为班扎马新黑潭,其遗传组成源由11个热带种、3个割手密种、2个印度种、3个中国种、1个大茎野生种及高粱共21个基础种质组成;所有品种均是在引进品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都含有POJ2878或其姐妹系POJ2725、F134、F108、CP49-50、Co290等的血缘,遗传基础比较狭窄。【结论】为扩大甘蔗品种的遗传基础,宜选用亲缘关系较远的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同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育种方法培育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重瓣红纸扇组培苗高效的工厂化繁育技术体系,为实现该品种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重瓣红纸扇母株的茎尖、茎段为外植体,研究消毒剂种类与方式、基本培养基、激素种类及配比、光质等因素对其组培苗繁育效率的影响,并研究不同季节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结果】重瓣红纸扇外植体遇酒精容易死亡,无菌水清洗可以减轻酒精对外植体的毒害,10%H2O2 处理 10 min 与0.1% HgCl2 处理 8 min 可获得大量的无菌材料;3/2MS 基本培养基诱导芽体长势好;外植体在 3/2MS+BA 3.0mg/L+NAA 0.2 mg/L 培养基上芽的诱导率高且芽体粗壮;探讨不同配方下的增殖方式对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 3/2MS+BA 0.5 mg/L+NAA 0.1 mg/L+ 蛋白胨 0.1 g/L 培养基上以切段繁殖方式效率更高,组培苗在3/2MS+NAA 0.04~0.05 mg/L+IBA 0.01 mg/L 培养基上生根率达 100%,根系粗壮,植株生长旺盛;不同季节对重瓣红纸扇组培苗的驯化移栽影响差异显著;不同光质对其组培苗的生长发育阶段和叶绿素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荧光灯处理适用于增殖扩繁,LED 灯 80% 红光 +20% 蓝光处理适用于生根阶段壮苗培养。【结论】试验结果获得重瓣红纸扇外植体有效的消毒方法、组培芽体诱导增殖和生根壮苗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与光质条件,为重瓣红纸扇工厂化育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解决湛江地区甘薯病毒病影响甘薯品质与产量的问题,采用快速催芽与植物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结合的方式快速繁殖甘薯;运用微茎尖分生组织技术获得甘薯无病毒植株并扩繁;利用试管内靠接、研磨液浸染、无糖培养嫁接、水培嫁接、分子生物学检测等5种方式进行病毒检测,获得无病毒植株和有效的甘薯病毒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热处理结合微茎尖分生组织技术可有效减少甘薯携带病毒种类,实现甘薯种苗脱毒;试管内靠接、无糖培养嫁接、水培嫁接等3种嫁接方式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均可有效检测甘薯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