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不同栽培密度对脱毒甘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单因素的随机区组设计,探讨研究脱毒甘薯在8001000m海拔区的最佳群体结构,结果表明:以栽5000窝/667m^2产量2678.4kg/667m^2最高,其次是栽4000窝/667m^2产量为2537.6kg/667m^2;第三是栽6000窝/667m^2,产量2122kg/667m^2为最低。经方差分析区组间差异不显著,分析讨论认为栽4000-5000窝/667m^2是甘薯一号在800-1000m海拔地区的最佳密度,可作为指导大面积生产应用泰者.  相似文献   
22.
连续两年的生产示范表明,每667m^2施用“赛众28”肥料12.5kg+碳铵75kg+高效磷肥60kg,不仅可以明显提高小麦良种单产和商品率,还可显著增强植株的抗逆性能,且经济成本较低,适宜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
苹果园早春管理是指从土壤解冻到开花授粉的管理,包括花前复剪、施肥灌水、病虫防治、预防霜冻及人工授粉等.搞好此期的管理,可有效改善树体营养分配,降低病虫基数,提高坐果率.  相似文献   
24.
发展无公害农业生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公害农业生产,是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条件,它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更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农业可持续生产发展,实现现代化农业,倡导绿色消费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5.
为了筛选适合茶树“二段法”育苗的生根剂和水培处理方案,提高生根效果,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生根剂处理、水培时间对槠叶齐茶树插穗生根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茶树插穗生根成苗效果以处理2(150 mg/L的NAA浸泡插穗2 h,水培时间1 d)最佳,各项生长指标综合表现最为优异。本研究结果可为茶树工厂化育苗提供理论依据,适合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
2012年以来,茶网蝽在恩施茶区呈现由点及面、快速扩散蔓延的趋势,2021年底危害面积达1.43万hm2,对当地茶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通过调查茶网蝽在恩施州的发生分布及为害规律,明确其在恩施州一年发生2代,不同海拔高度第一代发育进度有所不同,但第二代发育进度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结合前期研究结果,针对性地提出综合防控技术,以期为茶叶生产上有效防控茶网蝽提供参考,保障茶叶高效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7.
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湖北恩施州内茶叶加工企业的耗能设备及能源等情况作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恩施州现有茶叶加工企业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尤其是杀青与干燥环节,为了使茶叶加工实现清洁化,能源利用合理化,建议以电能作为主要替代能源来改变茶叶加工企业的能耗现状。  相似文献   
28.
为了丰富和改变恩施州的茶树品种类型,为茶树育种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恩施州共引进中茶108、中茶102、中茶302等7个茶树品种。由于茶树引种是否成功取决于引种地的环境及茶树品种,因此,研究并分析了恩施州内年平均气温、年均降水、太阳辐射总量等生态条件,观察记录了这些茶树品种的适应性、抗性、品质特点,以及物候期、基本形态特征、生化成分等,并对其进行了感官评审。  相似文献   
29.
茶园机械化管理是解决茶产业劳动力短缺的有效措施,茶园内环式栽培模式符合农机农艺结合,农机优先的要求,为山区茶园实现机械化管理提供了解决方案。按内环式栽培模式要求建设新茶园,可确保茶园管理机械的正常作业。为此,阐述了内环式栽培模式的核心技术及相关参数,实现了机械平整土地、起垄覆膜、除草施肥等技术环节所需的机械选择及其操作要求。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使茶苗成活率达95%以上,可满足一年封小行的目标,节约劳动力成本70%,是山区茶园实现机械化管理的有效措施和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30.
果酒是一种以水果为原料经调糖、调酸等工艺,以酵母菌为发酵菌种具有较低的酒精度、一定的果香和较丰富营养物质的酒品。主要从果酒的市场酿造、原料、酿造工艺等方面进行论述,并阐述其目前发展中的不足和对未来我国果酒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