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毛桃 2 0个品种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 ,利用筛选出的14个 10碱基随机引物共扩增出 181条带 ,其中 14 3条具有自身特征性标记 ,利用这些DNA片段 ,按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 ,并建立树状图。在遗传距离 0 .70 2以上 ,将供试的 2 0个桃品种分为 5类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为桃种质的保存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油茶小孢子发生和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叙了油茶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过程。花粉母细胞在8月上旬到9月下旬进入减数分裂过程,不同植株或同一植株不同花之间表现出极不同步。花粉具三条萌发沟,每一萌发沟中有一萌发孔。传粉前营养核解体形成三团染色深的核物质分别位于萌发孔端。具壁的生殖细胞为长纺锤形。向配子体方向发育的正常花粉占66.7%,E 花粉占7%。  相似文献   
23.
杉木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中的淀粉粒和胼胝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杉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积累的淀粉粒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减数分裂前期Ⅱ,淀粉粒主要聚积在母细胞的中部呈一直线状,减Ⅱ末期,淀粉粒主要分布在将形成小孢子壁处。花粉粒在液泡化后积累淀粉.第一次分裂前,淀粉粒呈一球状聚集在花粉粒中心。减数分裂细线期,母细胞周围胼胝质的沉积为颗粒状或片层状.前期Ⅱ,位于母细胞中部的胼胝质增厚呈现一环状胼胝质带.减Ⅱ末期至四分体早期,位于母细胞两极和环状的胼胝质向母细胞中心伸展产生隔壁.花粉粒第一次分裂后,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周围有明显的胼胝质荧光.  相似文献   
24.
杂交粳稻种子价格偏高,用种量少,育秧、机插技术要求高,杂交粳稻机插秧堆广面积受到一定限制。为了探索杂交粳稻机插秧的高产栽培途径,市种子管理站和塘桥镇农服中心2007年在塘桥镇青龙村示范了200亩“常优一号”机插秧,获得了产量和效益双丰收,为2008年进一步扩大“常优一号”机插秧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5.
对水鬼蕉(Hymenocallis littoralis(Jacq.)Rome)雄花小孢子和雄配子体的发生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花药由4个花粉囊组成,花粉囊包括表皮、药室内壁、1~2中层和绒毡层,腺质型绒毡层.水鬼蕉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其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呈左右对称型和正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3-细胞型,呈近圆形.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有败育现象,产生空粒花粉粒.导致空粒花粉的主要原因是绒毡层细胞延迟解体退化,不能及时提供小孢子正常发育的营养.小孢子母细胞的胼胝质壁极易破裂.  相似文献   
26.
板栗嫩枝扦插生根解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刘勇  肖德兴 《园艺学报》1997,24(1):8-12
板栗插条不定根原始体为诱生根原始体。不定奶原基起源于维管不形成层细胞或紧靠维管形成层初生韧皮部中的薄壁细胞。愈伤组织不形成不定根原基,其中有些细胞分化为厚壁细胞。试验中发现有极少数不定根从愈伤组织长出,但其根原基原仍然是维管形成层细胞或紧管维管形成层初生韧皮部中的薄壁细胞。不定根上的侧根起源于柱鞘细胞。  相似文献   
27.
番木瓜胚珠发生与雌配子体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力求探明番木瓜胚珠发生与雌配子体形成的过程,为进一步了解其遗传背景和指导今后种子生产提供有关资料。实验采用石蜡制片法将材料制成永久制片,切片厚度10~12 μm,铁矾苏木精整染,Nikon摄影显微镜观察拍照。结果发现番木瓜胚珠倒生,双层珠被,不形成珠孔,厚珠心;单孢原细胞起源于珠心表皮细胞下,大孢子四分体呈直线形排列,合点端的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八核胚囊中合点端有三个核优先形成反足细胞,成熟胚囊中仅由1个卵细胞和1个中央细胞构成,中央细胞中的两个极核在受精前融合为一个次生核,3个反足细胞和两个助细胞在受精前解体消失。研究表明番木瓜胚珠发生与雌配子体的形成符合被子植物发育的一般规律,而本研究与其他学者的观察存在些许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番木瓜遗传背景复杂进而造成不同研究者采用的实验材料迥异而致。  相似文献   
28.
柿胚与果实发育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柿品种卡迟莎和涩柿品种高安方柿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及SAS统计分析法,对果实发育及其与胚发育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实横切面从外到内是表皮层、石细胞层、中果皮及内果皮组成的果肉组织。表皮外层主要表现为垂周分裂和平周生长;石细胞是厚壁组织中典型的短石细胞。果实、种子发育与胚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果径、种子长与胚长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各相关方程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9.
首次报道了番木瓜种子的形成与结构,其胚珠倒生,长珠柄,双层珠被,不形成珠孔,合点端存在承珠盘。种子的种皮由外至内包括三部分,即透明的网膜状假种皮、皱褶致密的外种皮和粘稠的内种皮,其中内外种皮的最内侧各有一层褐色和透明状的厚壁细胞,粘稠的内种皮将这两层厚壁细胞粘连为一整体,最后形成坚硬的壳状物。种皮内包含有正常发育的子叶形胚与细胞型胚乳。  相似文献   
30.
水松花粉母细胞在12月下旬至第二年元月上旬进行减数分裂,散粉时的成熟花粉为2-细胞结构。前期Ⅰ,淀粉粒主要分布在花粉母细胞内的周围。中期Ⅰ至末期Ⅱ,淀粉粒逐渐向中期Ⅰ,Ⅱ所形成的赤道区处聚集。花粉发育期中,淀粉粒聚集在核的周围,但这些淀粉粒在散粉前全部消失。胼胝质首先出现在花粉母细胞内壁和质膜之间,然后在减Ⅰ,Ⅱ赤道区处形成一环形和两个半圆形的胼胝质。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周围及其之间具有明显的胼胝质荧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