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3年测定不同雄性育性桃花器官营养元素 ,结果表明 :随着花粉母细胞发育期进展 ,不同育性花器官中元素含量变化为 :Ca呈从高 -低下降趋势 ;而Zn呈上升趋势 ;Cu、B从低 -高 -稍高 -低 ;N、P、Mg、Mn、K呈低 -渐高 -高 -稍低趋势。成熟可育雄蕊中有低的Ca、Mg、Cu、B等含量和高的N、P、Mn等含量。Ca、B可能与花粉管向化性物质有关 ;钾与促进蛋白质和核酸形成 ,保持原生质的水合程度有关 ;N与可育花粉中游离脯氨酸 ,水解酶类等有关 ;P与核酸含量有关 ;Mn与花粉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42.
桃雄性育性与花器官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之前和减数分裂期、花粉发生与发育期、花粉成熟期,对雄性可育品种和不育品种的花器官进行了游离氨基酸的成分与含量的测定分析。游离氨基酸总量与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均在减数分裂期开始明显上升,陡升期出现在花粉发生与发育期,精氨酸和谷氨酸在减数分裂之前提前出现峰值,而在花粉发生与发育期急速下降。可育品种的游离氨基酸总量与脯氨酸含量明显高出不育品种,其含量显著差异也恰在花粉发生与发育期出现。结合细胞形态学观察,药壁组织的绒毡层的发育与解体状况和花粉育性、氨基酸代谢有着密切关系。花粉成熟时雄蕊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实际是花粉的含量差异,可育品种的脯氨酸、精氨酸、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成倍乃至数倍高出不育品种。雌蕊内也有一定的游离脯氨酸,且可育品种明显高出不育品种。  相似文献   
43.
百喜草和几种水保植物营养器官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百喜草(Paspalum notatun Flugge)、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和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Munro)Hack)]植物的根、茎、叶器官进行了解剖学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百喜草植物体中的保护、通过气、机械组织和泡状细胞比狗牙根和假俭草的发达。百喜草中内皮层细胞的增厚方式非常特别,仅内切向壁呈现明显的增厚。  相似文献   
44.
干旱胁迫下不同苎麻品种的形态解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旱性强的苎麻品种,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叶面茸毛多、叶着生角度小、比叶重大,而在干旱胁迫下叶片衰老慢,根冠比大、根活跃吸收面积大、萝卜根数量多且直径大,纤维细胞直径和胞壁厚度降低幅度小。抗旱性强的苎麻品种正常水分及干旱条件下叶片气孔密度以及茎导管和根系维管束均较大。  相似文献   
45.
甜柿果实发育期间矿质元素和营养成分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甜柿在果实生长发育期间,果实的增大主要在生长前期和近成熟的一段时间;果实近成熟阶段,,糖分积累明显加快,果实中N、Mg、Ca、Mn、Fe、Cu含量在发育的前期最高,随着果实的膨大,各元素浓度下降趋势。P、K的浓度在果实成熟期,随着糖分的增高而升高。Zn含量在果实发育的3个阶段,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6.
对大叶榕(Ficus virens var.sublanceolata(Miq.)Corner)和细叶榕(F.microcarpa Linn.F.)的叶片解剖结构以及电镜下气孔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并对大叶榕和细叶榕叶片对环境的适应性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大叶榕叶肉无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为等面叶,叶肉细胞排列紧密;上、下表皮由单层细胞构成,角质层极薄,下表皮上的角质膜呈网状凸起;气孔密度大,分布在下表皮并明显突起,在气孔周围没有角质层拱盖.细叶榕为异面叶,海绵组织细胞间隙大;上、下表皮由2层  相似文献   
47.
长红木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 木新变种,取其茎尖用MS培养基进行组培,找出了较适合长红木增殖的激素种类为BA与IBA的搭配,最佳浓度为BA1.0~1.5mg/L,IBA1.0~1.5mg/L,用1/2MS+NAA1.5mg/L+0.1%活性炭进行生根培养,平均生根率达71%。经核型分析,在自然条件下栽培的长红木苗和组培苗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核型都相同,其核公式为2n=2x=24=16m+8sm。  相似文献   
48.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石蒜(Lycoris radiata(L’Her.)Herb)小孢子、雄配子体和胚囊的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存在滞后染色体、染色体桥、染色体片段和微核等现象;成熟花粉粒具有2核、3核和营养细胞中存在2核等异常现象;在胚囊的形成发育过程中,未见胚囊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四分体的现象和7细胞8核结构的雌配子体产生,造孢细胞分裂产生2核后,细胞迅速变大并高度液泡化,其中的细胞质和细胞迅速解体消失.因此,石蒜有性生殖的败育原因,主要是由于其胚囊形成中的发育不良所致.  相似文献   
49.
进行小孢子发生及其发育过程的研究,对遗传育种、单倍体组织培养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近年来国内外对这方面做了些工作,经查阅有关资料,马尾松(P.massoniana Lamb)的小孢子发生及其发育过程还未见有详细的报道,本文试图较详细地阐明其发生、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50.
火龙果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鑫  肖德兴  刘勇  刘敏正 《果树学报》2007,24(4):541-544
采用石蜡制片和临时压片的方法观察了光明1号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 Britt.et Rose)的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形成。结果表明,花药4室,中层分化于次生造孢时期,消失于四分体时期。绒毡层为腺质型,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发育达到顶峰,后逐渐退化,至2-细胞花粉时期完全消失。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多数为四面体型,少数为左右对称型。花粉粒正圆形,具3条萌发沟,成熟的花粉粒为3-细胞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