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2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本文初步探讨了木薯不同密植规格与产量的关系,提出8641品种在福建清流县的合理密植规格。试验表明,木薯栽植密度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若偏离合理密度,栽植密度增大或减少,其产量均表现下降趋势。栽培合理密度以每亩种植850~1050株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32.
33.
清流县适宜机收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再生稻头季适宜机收品种稀少,制约其规模化、机械化发展的现状,清流县选用10个优良品种进行再生稻头季机收栽培大区简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作高留桩头季机收再生稻品种。试验表明,适宜作高留桩头季机收再生稻品种有宜优673、嘉优99、甬优2640、天优华占等。  相似文献   
34.
为筛选出适宜清流县推广的甘薯新优品种,引进了红心加工型品种5个、紫色加工型品种4个、优质鲜食型品种5个,共计14个甘薯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泉薯10号薯干每667m~2产量为863.53 kg,高于对照岩薯5号47.39 kg,增产5.81%,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可作为红心地瓜干加工品种进一步推广种植;福宁紫3号薯干每667m~2产量为834.44 kg,比对照龙津薯1号高571.34 kg,增产217.15%,花青素含量高,可作为紫心地瓜干加工品种进一步推广种植;福薯604薯型均匀、商品薯率高、表面光滑、色泽艳丽,且薯肉色为桔黄色,胡萝卜素含量高,鲜薯每667m~2产量高于对照金山57品种175.45 kg,增产6.12%,可作为特色鲜食型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5.
水稻旱育秧不同移栽方法试验简报邱木生,肖步金(清流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清流365300)1994年早季进行了旱育秧不同移栽方法与木栽、湿润秧对比试验。现将试验初步结果报告如下。一、试验方法:(一)试验设计:1.旱育秧铲秧带土插,2.早育秧拨秧插I3.早育...  相似文献   
36.
肖步金 《福建农业》2006,(11):35-35
长期以来,以农技站为代表的农业“五站”(农技、经作、经营、畜牧水产、农机,下同),在稳定农业生产、实现科教兴农、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做出了很大贡献。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存在许多的弊病,如“人散、线断、网破”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本文就目前清流县的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期望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弊病能够得到改善,从而推动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37.
为了开发山区农田资源的持续高效循环利用,适应市场经济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清流县在东华等乡镇开展西瓜—优质稻水旱粮经轮作农田资源持续高效循环利用的生产模式示范,引导农民替代传统的低效型的双季稻种植模式,充分提高农田资源利用率,促进山区可持续农业、循环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8.
清流县是福建省典型的内陆山区农业县,农民以种养业为主,其中种植业收入占45%,是农民的主要生活依靠。为了提高经营效益,适应市场需求,清流县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21世纪初大力推广“西瓜-优质稻、草莓-优质稻”等现代农业高效经营模式,在嵩溪、龙津、赖坊、嵩口等乡(镇)形成规模经营,培植一批种植大户,效益颇佳,成为当地农民替代双季稻耕作制的致富典型。现将该模式生产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9.
根据现代农业的指标体系,分析评价了当地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发展现状,结合山区农业产业的发展重点,提出了"规模化、机械化、多功能、多模式"的现代农业发展对策,力促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武装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助推农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0.
肖步金 《中国种业》2020,(10):19-22
粮食安全是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石,稳定粮食安全供给,既是经济任务,也是政治任务。作为产粮区该如何应对粮食安全风险,以福建省的产粮区清流县为例,对当地粮食安全供给现状和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国际衡量粮食安全指标比对和全省粮食安全风险局面,认真地进行了梳理剖析。据此提出了福建省产粮区应该站位全省粮食安全战备布局,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完善粮食贮备体系建设,健全和提高应急保障能力;重视涉农专业队伍建设,增员进人增强活力;从而理性构建全省区域关联的粮食安全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