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冷藏能有效延长菠萝保鲜时间,但菠萝在低温下贮藏容易发生黑心病,品质变劣,严重制约了菠萝产业发展。为探讨热处理减轻低温贮藏下菠萝黑心病的作用,以菠萝主栽品种巴厘菠萝为试材,用热空气处理采后菠萝,研究热处理对贮藏期菠萝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显著减轻了采后菠萝黑心病指数,降低了采后菠萝MDA含量,提高了冷藏期菠萝H2O2含量,延缓了整个贮藏期菠萝的SOD、POD活性下降速率,同时提高了冷藏期CAT活性,POD活性与黑心病指数显著相关。说明热处理可提高氧化酶活性,延缓采后菠萝果实衰老,从而减轻菠萝黑心病。  相似文献   
22.
大庆萨尔图机场内草植物丰富,周边环境复杂,蝶类种类各异。通过对大庆萨尔图机场内外环境中蝶类专项调查,得到蝶类6科27属34种共398只。通过分析机场不同环境蝶类的种群结构,分析了蝶类与寄主、环境之间的关系,本调查为分析机场昆虫种群结构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3.
温度对采后香蕉果实糖代谢及其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香蕉为试材,研究采后不同温度(20、4℃)贮藏对果实的呼吸作用、糖代谢及其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贮藏早期(0~8d),果实呼吸作用平缓上升,SPS、NI和AI酶活性较低,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较少;随着果实进入快速软化阶段(8~13d),3种酶活性与蔗糖含量分别在第13天和第12天达到峰值,然后急剧下降,变化趋势类似于CO2释放量。而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在20℃贮藏过程中持续上升,SS活性无明显变化。相比之下,4℃贮藏可明显抑制果实的呼吸作用,CO2含量先降低后缓慢增加,SPS、NI和AI酶活性和糖含量上升缓慢,SS活性下降。由此,低温贮藏可明显抑制香蕉体内碳素代谢,降低代谢酶活性和糖分积累速度,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延缓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24.
同品种香蕉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如何评价不同品种香蕉品质优劣的问题,对广东省湛江市香蕉资源圃8个香蕉品种的果实外观品质进行调查评价,并分析测定果实的糖、有机酸、VC、单宁、淀粉等的含量。结果表明,香蕉不同品种之间的外观品质存在显著差异,‘威廉斯’、‘巴西诱变’、‘北大矮蕉2号’外观品质较优;所测定的香蕉不同品种间各内在品质指标有显著差异,淀粉、VC、单宁含量各品种间变化幅度较大,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不同品种间变化幅度较小。综合分析可知,‘威廉斯’、‘巴西诱变’、‘北大矮蕉2号’的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25.
研究调查了不同代数蕉园中的吸芽生长情况,并对台风后两种不同倒断形式的香蕉吸芽高度、叶片数等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吸芽的生长受蕉园代数、球茎等因素影响,其中连根倒类型植株的吸芽数、吸芽高度、叶片数都低于半倒类型的植株,同时,不同代数蕉园吸芽生长情况不同,生产中宿根蕉园应注重适当留芽。  相似文献   
26.
香蕉遗传转化体系效率低,难以满足大量鉴定基因的抗性功能的要求。为了借鉴模式植物成熟的遗传转化再生体系,对拟南芥、烟草、番茄3种模式植物的多个常用品种材料对强毒性香蕉枯萎病菌热带4号小种的敏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仅番茄‘Money Maker’品种受侵染后表现出典型的枯萎病症状;从感病植株根颈附近茎段内部坏死组织可检测和再次分离出病原菌,说明病菌的致病性符合柯赫氏法则(Koch’s Rule)。进而以子叶为外植体建立了高效的Money Maker番茄不定芽再生体系。研究结果为借助模式植物番茄进行快速筛选鉴定抗香蕉枯萎病功能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
香蕉野生种质资源的分类、分布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芭蕉物种是栽培香蕉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探究其分类、分布及物种间系统发育关系,特别是揭示栽培香蕉亲本小果野蕉(Musa acuminata)和长梗蕉(M. balbisiana)与其他野生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对香蕉育种及品种改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述了香蕉野生种质资源的形态学分类、不同分类方法的应用及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等方面的进展,并对世界香蕉野生种质资源收集、分类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提出建议,旨在为香蕉种质资源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8.
从香蕉果肉中克隆得到了一个类黄酮-3-O-葡糖基转移酶基因UFGT1基因全长,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该基因的基本理化性质、蛋白二级结构、亚细胞定位、亲疏水性、信号肽、跨膜区、磷酸化位点、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关系,并对该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及香蕉果实不同发育阶段进行了表达分析。结果表明:UFGT1基因长1 380bp,编码459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该蛋白为疏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在叶绿体,蛋白无跨膜结构,不存在信号肽;MaUFGT1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表达丰度存在差异;MaUFGT1在巴西蕉和香粉1号蕉中,随着果实成熟,表达量逐渐上升,后期香粉1号明显高于巴西蕉。说明MaUFGT1可能参与了香蕉果肉黄酮类物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29.
用AFLP分析小金海棠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金海棠、变叶海棠居群内分化出的似小金海棠的植株、变叶海棠×陇东海棠(似小金海棠)、陇东海棠、变叶海棠进行了AFLP分析。结果表明:小金海棠、变叶海棠居群内分化出的似小金海棠的植株和变叶海棠×陇东海棠(似小金海棠)具有高度的遗传一致性,相似性系数为0.977~0.986;小金海棠与陇东海棠和变叶海棠之间有相近的亲缘关系,小金海棠的谱带有98.08%是来自于变叶海棠和陇东海棠的叠加。该研究表明小金海棠是变叶海棠物种分化及陇东海棠种质渗入所形成的多倍体杂种。  相似文献   
30.
现今市场对海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我国周边海域污染严重,而海参对水域环境要求极高,因此养殖户开始转向室内养殖,使我国海参的产量快速提高.海参养殖可谓一种新型养殖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是养殖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给养殖户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探究如何提高海参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