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农学   7篇
  2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几个影响储良龙眼[Euphoria longan(Lour.)Steud.]果实大小的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单株小区,6次重复,对海南6年生储良龙眼的单果重、单穗果重、果枝粗度、叶蓬长度、叶蓬宽度、叶重、叶片数和果实个数等性状指标进行观测,并对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叶片数和果实个数对单果重的偏回归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果实个数对单果重为负效应;果枝粗度、叶蓬长度、叶蓬宽度和叶重等对单果重的偏回归系数不显著;果实个数和单果重对每穗果重的偏回归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果枝粗度等对每穗果重的偏回归系数不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储良龙眼生产中疏花疏果确定留果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
通过资源调查,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果树研究所荔枝资源圃收集保存了60份海南原生荔枝种质资源,对这批种质成花率、开花量、单果重、果实成熟期、单株产量、果实外观、内在品质等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海垦13号、鸭姆笼、新球蜜荔、春25号、农美9号、大丁香、海垦26号、海垦4号、琼山89-3、A4无核荔、南岛无核等11份种质综合表较好,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该项研究为海南原生荔枝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创新利用提供了参考,在荔枝选育种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
沼液对荔枝果园土壤肥效及果实 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荔枝果园沼液灌溉与常规化肥不同配比的施肥处理进行试验,研究沼液灌溉对荔枝果园土壤肥 效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灌溉能够显著提高土壤pH 值0.37~0.77和有机质含量0.30~2.88 g/kg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含量不同程度的增加,提高土壤肥力,施用了沼 肥的处理其果实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明显增加可滴定酸显著降低荔枝果实品质得到显著改善,沼液与 化肥的合理混合施用对土壤肥力的提高荔枝产量的增加及果实品质的改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4.
不同留花量对A4无核荔枝开花坐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疏花方式对A4无核荔枝花穗进行处理,以不疏花为对照,比较4种留花量对A4无核荔枝开花与坐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的疏花方式均能够显著减少花量,缩短开花时期,并增加坐果量。其中,以留花量最少的重度疏花处理花期最短,雌花比例、坐果量及单株产量均最高,且经济性状较好的"无核果"和"双生果"比例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该结论对于A4无核荔枝花果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5.
NAA、GA3对A4无核荔枝采前落果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0年生的A4无核荔枝树为材料,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其采前落果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80 mg/L的NAA、GA3均对防止A4无核荔枝采前落果、改善果实相关品质具有显著作用.不同浓度的NAA处理中,以40 mg/L处理对降低采前落果率、果实可滴定酸及提高果实的纵径、横径、单果重的效果最佳;不同浓度的GA3处理中,以20 mg/L处理对采前落果率、果实可滴定酸及提高单果重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6.
研究荔枝间作平托花生对荔枝园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为荔枝健康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分别选取荔枝/平托花生间作和荔枝单作模式下10~20 cm土层的土壤样本,测定酸性有效磷、全磷和速效钾等理化因子的含量以及蔗糖酶、蛋白酶和脲酶等酶活性,并在此基础上,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荔枝/平托花生间作模式和荔枝单作模式下土壤的细菌群落进行16S rRNA V4~V5区检测。结果表明:与荔枝单作模式相比,在理化因子方面,荔枝间作平托花生模式下的速效钾含量极显著提高138.9%,碱解氮含量显著降低19.6%,pH稍降低但无显著差异性;在土壤酶活性方面,蔗糖酶、酸性蛋白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均极显著或显著提高;在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方面,Chao1、ACE和Simpson指数分别显著提高5.5%、5.2%和3.7%。在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方面,两组样本的主要优势菌门为酸杆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和放线菌门;主要优势菌属为Gp1、Gp2、Gp3、Gp4、Gp6、芽孢杆菌属和Gaiella等菌属;间作后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红游动菌属、Gaiella和黄杆菌属相对丰度明显提高,酸杆菌门、芽孢杆菌属和Gp2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冗余分析结果表明,碱解氮、pH、全磷和有效磷是影响土壤细菌菌属结构的主要理化因子;单作模式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主要是由pH的变化引起的,而间作模式细菌群落结构主要受碱解氮的影响;此外,在酸杆菌门亚群中,Gp1、Gp2、Gp3及Gp7与pH呈正相关;Gp4、Gp5、Gp6与pH呈负相关;芽孢杆菌属与碱解氮呈正相关;Gaiella、红游动菌属和黄杆菌属等绝大多数菌属均与理化因子呈负相关。因此,荔枝园间作平托花生不仅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以及酶活性,还能提高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促进荔枝根系对营养元素的有效吸收,为农民有效利用荔枝园行间空地、实现荔枝健康栽培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57.
荔枝果园套种平托花生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是原产我国的著名亚热带果树,其果实色、香、味俱佳,被誉为“果中之王”。荔枝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有广泛的栽培,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云南等省(区),种植总面积大约830万亩,产量超过200万吨,果实不仅畅销全国,还大量出口到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南方果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8.
为进一步优化海南荔枝产区荔枝品种结构,以当地主栽品种‘白糖罂’为砧木,通过高接换种引进优质荔枝品种‘井岗红糯’在海南进行生产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井岗红糯’与‘白糖罂’亲和性良好,能够很好地适应引种地的气候和环境条件,树体生长健壮,能够正常开花结果。‘井岗红糯’荔枝平均单果重为16.52 g,可食率约为74.90 %,可溶性固形物达18.17 %,其果肉细嫩软糯、香甜,口感好,商品性高。果实成熟期在5月底至6月上旬,与‘无核荔’相近,比海南主栽品种‘妃子笑’晚15~20 d左右,比原产地广东省早熟25~30 d。可见,引进‘井岗红糯’荔枝可优化调整我省荔枝品种结构,且因与原产地具有上市时间差,降低了销售压力和市场风险,有助于推动我省荔枝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可适度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9.
为了探究PAO基因在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基于荔枝全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与鉴定荔枝PAO基因(LcPAO)成员,并对其理化性质、系统发育、结构、染色体定位、顺式作用元件、蛋白结构、miRNA靶位点和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共鉴定得到10个LcPAO基因,全部为亲水蛋白。系统发育分析发现LcPAO落在4个亚族中的Ⅰ、Ⅱ和Ⅲ亚族。LcPAO1~LcPAO3和LcPAO9~LcPAO10属于典型的PAO蛋白,LcPAO4~LcPAO8还含有一个特异的SWIRM结构域,属于非典型PAO蛋白。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其主要含光响应元件、逆境胁迫相关元件以及激素响应相关元件。miRNA靶位点分析发现LcPAO基因受到22个miRNAs的靶向调控。转录组表达模式分析发现,除了LcPAO1和LcPAO4,余下的LcPAO基因可能与荔枝果皮着色相关。所有的LcPAO基因均可能与荔枝的化学控花相关。除了LcPAO1所有的LcPAO基因均可能与荔枝果实脱落相关。本研究为深入研究LcPAO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目的】了解不同物候期妃子笑荔枝叶片光合特性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趋势,为妃子笑荔枝丰产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连续 3 年观测妃子笑荔枝的物候期,并对不同物候期内荔枝叶片光合特性指标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采用 CIRAS-3 便携式植物光合测定仪测定叶片光合特性指标、蒽酮 -硫酸法测定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碘量法测定叶片淀粉含量。【结果】妃子笑荔枝叶片净光合速率呈波浪式变化,枝梢完全老熟后出现最高值 13.04 μmol/m2·s,果实着色期出现最低值 4.73 μmol/m2·s;叶绿素含量在生长期内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最大值为 5.2 mg/g。可溶性糖含量呈波浪式变化趋势,花芽分化期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最高值 42 mg/g 在生理落果结束后出现,果实成熟期出现最低值 16 mg/g;淀粉含量在花芽分化期呈上升趋势,最高值 237 mg/g 在白点期出现,生理落果期含量下降到最低值 102 mg/g,而后逐渐回升。【结论】从花芽分化期到果实成熟期,叶片净光合速率存在两个峰值,在花芽分化期和果实发育期出现;可溶性糖含量在果实发育期和果实着色期有较大积累,淀粉含量在花芽分化期和果实着色期有较大积累,为后续生长发育储备充足营养。在整个过程中,叶片无明显退绿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