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4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1.
介绍了国内外鳄梨Persea americana Mill.果实上发现的真菌、细菌及生理性病害;就主要病害的症状、病原、侵染流行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2.
海南水葫芦发生普遍,在部分调查区域危害严重,并成为优势物种。通过对海南自然发病的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调查采集,发现2种叶斑病分布广泛,它们发病的典型症状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初步鉴定为链格孢(Alternaria sp.)和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2种病菌都有很强致病性,可以侵染健康的水葫芦;但仅有链格孢的次生代谢产物能引起与病原相似的发病症状使水葫芦叶片发黄枯萎,表明该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53.
0 引言 番木瓜(Carica papaya)是种植和消费最广泛的热带水果之一,属番木瓜科(Caricaceae)番木瓜属(Carica),为多年生常绿软质小乔木,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云南和台湾等地均有栽培[1-3].因其果肉肥厚香甜、营养价值高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由炭疽菌引起的炭疽病是番木瓜的主要采后病害...  相似文献   
54.
两种杧果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te.和Colletotrichum acutatum Simmonds均能引起杧果采后炭疽病的发生,其中C.gloeosporioides为主要病原。分生孢子形态的差异是区分2种杧果炭疽菌的主要依据。C.gloeosporioides菌丝体生长、产孢及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8、28和32℃,C.acutaturm菌丝体生长、产孢及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6、28和24℃。弱酸、弱碱及中性条件有利于两种炭疽菌的菌丝体生长及孢子萌发,pH3时有利于C.acutatum产孢,而C.gloeosporioides在pH7时产孢量大。葡萄糖、果糖、蔗糖有利于C.gloeosporioides的菌丝体生长,淀粉有利于其产孢;蔗糖、果糖有利于C.acutatum菌丝体生长,蔗糖、麦芽糖有利于其产孢。两种炭疽菌对多菌灵、特克多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C.acutatum对两种药剂的敏感性低于C.gloeospozqoides对两种药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5.
杧果为呼吸跃变型果实,对乙烯非常敏感,且成熟期正值高温多雨季节,采摘后在常温下迅速后熟。因此,抑制乙烯在后熟过程中的产生,是杧果保鲜的关键之一。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是一种能够抑制植物内源和外源乙烯作用的化学物质,在多种园艺作物产品的贮藏保鲜中表现出高效、低毒、简便易用等特点。目前关于1-MCP应用于杧果的报道很多,但对于1-MCP处理杧果适宜浓度的报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Jiang等人用1-MCP100μl/L结合聚乙烯袋包装,处理紫花杧12小时,可抑制杧果的后熟[1]。Hofman等选用1-MCP25μl/L在20℃下处理Ke…  相似文献   
56.
五唇兰非致病真菌的特性及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从野生五唇兰植株上分离筛选到的非致病真菌为研究对象,根据形态特征进行种类鉴定,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和无机磷培养基进行培养,筛选出具有解纤维和解磷能力菌株,再将菌株接种到五唇兰组培苗上。结果表明:在14株五唇兰非致病真菌中,同时具有解纤维和解磷能力的菌株共10个;除R06和R09菌株外,其余菌株对五唇兰组培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其中RH18、R03和R14菌株处理的五唇兰组培苗鲜重增长率极显著高于未接菌对照,RH19、R02和S02菌株处理的五唇兰组培苗鲜重增长率显著高于未接菌对照,R05和R002菌株处理与未接菌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7.
杀菌剂对火龙果革节孢属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9种杀菌剂对火龙果革节孢属病菌(Scytalidium sp.)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有10种杀菌剂对病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该10种杀菌剂EC50值和毒力回归方程中斜率比较分析认为,腈菌唑的毒力效果最好,其次为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及咪鲜胺锰盐4种杀菌剂,异菌脲、氟硅唑+恶唑菌酮、多菌灵3种杀菌剂抑菌能力也较强。以上8种杀菌剂均可作为防治火龙果革节孢属病菌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58.
16种植物源活性成分对2种芒果采后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16种植物源活性成分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尖孢炭疽菌(C.acutatum)、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与拟茎点霉(Phomopsis mangiferae)的抑菌活性,同时测定了部分植物源活性成分对芒果采后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100 mg·L~(-1)质量浓度下,所有供试植物源活性成分对供试的4种病原菌菌丝体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荜茇酰胺、肉桂醛、姜黄素、胡椒碱、大黄酚、辣椒碱和大黄素对4种病原菌的平均抑菌活性大于70.00%。在1 000 mg·L~(-1)质量浓度下,荜茇酰胺、肉桂醛、姜黄素和胡椒碱对芒果采后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荜茇酰胺对芒果炭疽病和蒂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其防效分别为82.18%和80.75%,效果优于抑菌剂咪鲜胺,具有替代化学抑菌剂来防治芒果采后病害的潜力。  相似文献   
59.
加速热区水果防腐保鲜的系统工程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世界热带地区约有3000种植物的果实可作水果食用,其中广泛分布的约有250种,著名的有50种,目前生产最多的有12种。占我国总面积5%的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简称热区)现已生产出各种名、优、特热带和亚热带水果。截至2000年,全国热带水果种植面积为260万hm^2(不含台湾省),占全国水果总面积的30.7%,产量1400万t,占全国水果总产量的23.3%。其中,香蕉、荔枝、龙眼、菠萝和Mang果等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可见,热区水果事业的发展在我国水果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0.
香蕉果实潜伏侵染真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埘海南省香蕉果实潜伏侵染病原真菌的研究表明,供试地区之间香蕉果实真菌带菌率没有显著差异,而香蕉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带菌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幼果带菌率最低,成熟期果实带菌率最高;香蕉果实不同部位的带菌率也存在极显著差异,轴部的带菌率最高,香蕉上部、中部、下部带菌率较低。在分离出的12种真菌中,有8种是潜伏侵染病原真菌,其中Colletotrichum musae为最主要潜伏侵染真菌,其次是Fusarium spp.、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另外还有Verticillium theobromae、Nigrorpora oryzae、Rhizopus stolonifer、Curvularia sp.和Pestalotiopsis 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