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是引起多种果树和林木枝干溃疡病和果实腐烂病的重要病原菌。为明确葡萄座腔菌的致病机理,采用SignalP、WoLF PSORT、TMHMM、GPI-SOM等软件,对葡萄座腔菌全基因组14 998条蛋白序列进行了分泌蛋白预测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B.dothidea全基因组编码蛋白中有851条序列具有典型的分泌蛋白特征,占蛋白总数的5.67%,其长度主要分布在100~700个氨基酸范围内。信号肽的分析结果表明,以19个氨基酸为信号肽的分泌蛋白数目最多,非极性氨基酸丙氨酸(A)在信号肽中的使用频率最高,而有带电侧链的天冬氨酸(D)和谷氨酸(E)使用频率最低,信号肽-3和-1位置的氨基酸相对保守,其切割位点属于典型的A-X-A型。对分泌蛋白功能预测结果表明,578个分泌蛋白获得了功能注释,其功能主要涉及碳水化合物的运输、代谢过程,蛋白翻译后修饰和氨基酸代谢、运输过程。分泌蛋白中效应蛋白(effector)预测结果表明,B. dothidea分泌蛋白中共有119个潜在的效应蛋白,其中11个可被PHI数据库注释到,其与引起其他植物病原菌致病力变化的致病效应蛋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类(CAZymes)的预测结果表明,B. dothidea分泌蛋白组中共有279个CAZymes,其中GHs家族最多。这些结果的获得为今后进一步筛选B. dothidea的效应蛋白,明确B. dothidea的致病机理,以及筛选寄主新的抗性基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蛋重对巨型玫瑰冠鸡种蛋受精率、孵化率以及母雏率的影响,将挑选的900个45~70 g健康种蛋以5 g为一区间分为5组,每组180个(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30个)。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巨型玫瑰冠鸡最佳受精率和孵化率的蛋重区间为60.00~64.99 g;蛋重对巨型玫瑰冠鸡母雏率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得具有高效解磷活性和应用潜力的根际促生菌,从河南省信阳黄棕壤茶区采集茶树根际土壤样品,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以稀释培养法筛选具有解磷能力的细菌。结果表明,共筛选获得具有较强解磷能力的根际细菌36株,其中,解无机磷细菌23株,解有机磷细菌13株;解磷细菌主要分布于芽孢杆菌属、类芽孢杆菌属、伯克氏菌属、肠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其中,芽孢杆菌和类芽孢杆菌为优势种群。解磷特性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类芽孢杆菌和伯克氏菌兼具解无机磷和有机磷的作用,而假单胞菌仅具有解有机磷的作用;23株解无机磷细菌中,18株的解磷活性大于100μg/mL,13株解有机磷细菌的解磷活性均大于40μg/mL。  相似文献   
14.
 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其引起的草莓棒孢霉叶斑病对草莓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潜在威胁。小柱孢酮脱水酶(scytalone dehydratase,SCD)是真菌多聚二羟萘类(DHN)黑色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在植物病原菌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获得了草莓多主棒孢霉小柱孢酮脱水酶基因(CcSCD1)的敲除突变体,并进行了回补和RT-PCR验证。与野生型相比,敲除突变体△CcSCD1-2表现为菌落无色素沉积、菌丝稀疏、产孢量显著下降、分生孢子无色较小以及致病力明显减弱。结果表明,CcSCD1参与调控多主棒孢霉的黑色素生物合成、营养生长、分生孢子产量及致病力。  相似文献   
15.
 由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苹果轮纹病是影响我国苹果安全生产的重大病害之一。因此,本研究基于受苹果轮纹菌侵染的苹果组织中果胶裂解酶基因Bdpl1表达上调这一现象,通过Split-marker PCR技术构建Bdpl1基因敲除载体,并通过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获得转化子,经常规PCR和qRT-PCR对所获得的转化子进行筛选,成功获得1个Bdpl1基因缺失阳性突变子。该转化子在PDA上的培养基性状与野生型没有明显差异,但在果胶培养基上菌落直径明显小于野生型。其胞外果胶酶活相比野生型明显下降,但在离体“早富”苹果枝条上的致病力并没有明显的下降。通过qRT-PCR技术发现在基因Bdpl1敲除后,其家族内有3个基因在病菌侵染过程中相比野生型明显上调表达(>3倍)。这些现象表明果胶裂解酶基因Bdpl1与病原菌的营养生长过程关系不大,但其参与对寄主果胶类物质的降解。Bdpl1基因对轮纹病菌致病力的影响较小,有可能是Bdpl1基因敲除后,该基因家族内其他基因的上调表达补偿了Bdpl1基因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苹果树腐烂病菌基因多态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苹果树腐烂病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采用正交设计对ISSR-PCR体系进行了4因素3水平的筛选,并从47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1条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对供试的87个分离株进行扩增的结果显示,11条引物在129个位点扩增出稳定的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119个,多态性位点率为92.25%。POPGENE分析显示,病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多态性丰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09,群体内为0.891,群体内多样性大于群体间多样性。两个地理种群间的居群每代迁移数(Nm)为2.046,两者之间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8时,可将21个自然种群划分为9个不同的类群,表明陕西省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各个自然种群之间的遗传亲缘关系与其地理来源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SRAP标记对陕西省杨凌地区36株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从150对SRAP引物中筛选得到8对多态性高、稳定性好的引物组合对供试菌株进行扩增,共得到多态性条带56条,占总带数的75.68%,36株菌株的相似系数为0.339 6~0.962 2。其中,菌株167和165ZJG之间相似系数最大,亲缘关系最近。菌株SXYL24与SXYL135之间的相似系数最小。UPGMA聚类分析显示,在相似系数为0.846处36株供试菌株被划分为4个类群,与菌株采集来源及致病力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其影响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在清水中不能萌发,因此采用在PDA培养基上涂布孢子悬浮液使其萌发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湿度、pH及光照对其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在15~28℃的温度范围内都可以萌发,最佳的萌发温度为25~28℃。分生孢子的萌发需要饱和的相对湿度。分生孢子萌发的酸碱度范围为pH 2.14~7.10,最适pH为5.10~6.10。营养条件对腐烂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有明显的影响。虽然在连续黑暗条件下,腐烂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率较连续光照和光暗交替条件下略高,但各种光照处理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墨兰(Cymbidium sinense)AP3基因在兰花唇瓣中的功能,基于前期从墨兰转录组中得到的AP3基因序列,通过PCR技术构建墨兰AP3基因过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EHA105转化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原球茎,建立遗传转化体系。经PCR验证,20棵抗性苗中获得9棵阳性苗,其阳性苗率达45%,成功将墨兰AP3基因导入铁皮石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