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7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感性、耐性菜豆从萌芽到24d的EPSP合成酶比活性是不同的,但变化规律相似。出苗时比活性较高,10d时降至最低点,随后上升,16d时达到最高点,然后缓慢下降;两种菜豆在生长的同一天酶比活性差异小,最大倍数仅为1.1;用草甘膦处理两种三出复叶时的菜豆1d后酶比活性上升15%~25%。实验测定了经4步纯化,比活性达6219.4nmol· min-1· mg-1蛋白以上的两种菜豆EPSP合成酶的一些酶学性质。PEP是酶的最适底物,感性、耐性 Km(PEP)分别为3.5和7.1μmol· L-1,两者相差2倍,亲和力Ki(草甘膦)分别是6.2和 16.7μmol· L-1,两者相差2.7倍。两种菜豆对草甘膦耐性不同的酶学机理在于耐性菜豆的EPSP合成酶与草甘膦的亲和力小,与酶底物亲和力大;而感性菜豆EPSP酶则与草甘膦的亲和力大,与其底物亲和力小。  相似文献   
82.
EPSP合成酶 ( 5 -烯醇丙酮酸莽草酸 - 3-磷酸合酶 )是除草剂靶标酶之一 [1 ] ,也是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关键性酶 [2 ] ,它催化一分子的莽草酸 - 3-磷酸 ( S3P)和烯醇式丙酮酸 ( PEP)成EPSP,从而导致芳香族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的生物合成。 EPSP合成酶存在于细菌、真菌和植物中 ,但由于其性质的不稳定性、不均匀性和低丰度 ,造成分离纯化困难 [3] 。作者以菜豆 ( Phaselusvulgaris L .)幼苗为原料 ,经快速纯化 (整个纯化过程少于 1 .5 h)获得的EPSP合成酶产品能用于除草剂的筛选工作 ,为以 EPSP合成酶为靶标的生…  相似文献   
83.
研究目的近年来,新研究出的大量除莠剂中,三氮苯衍生物(Triazine)特别引人注目。前人证明[13、17],其中最出类拔萃的是Atrazine(2-氯-4-异丙胺基-6-乙胺基一对-三氮苯)与Simazine(2-氯-4,6-双-乙胺基一对-三氮苯)。因而,关于Atrazine与Simazine这两种除莠剂,特别是Simazine国外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诸  相似文献   
84.
前言在近年来新发现的大量除草剂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均三氮苯衍生物。此类化合物在化学除草领域中开辟了新途径,指出了新方向。因此,从1955年第—篇报告发表后,立即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有关其合成、生理机制、使用方法以及除草效果等方面的研究相继蓬勃开展起来,一些品种在农业生产上已开始大量应用,而新的品种仍不断出现。考究其原因乃在于此类除草剂对于不同作物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杀草范围广,残效长,对人、畜无毒,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85.
从1942年2.4-D发现所开创的除草剂工业。经历了50年代的缓慢发展、60年代的大量筛选,进入到70年代的快速兴起、突飞猛进,并成为农药工业的主体,向着分子设计的方向发展。一、发展形势和新动向 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市场上油价下跌,适用作物、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相同或基本一致的同类除草剂品种增多以及耕地面积缩小、增效剂普遍应用、复  相似文献   
86.
异株克生(Allelopathic)是植物(供体)向环境中释放的化学物质对其它植物(受体)产生的毒害作用,这种化学物质称作异株克生化合物(Allelopathic chemicals或Allelopathins);供体释放的化合物直接毒害受体时称作真克生,而供体释放的化学物质或供体的残体通过微生物等中间媒介分解而产生的物质毒害受体时,称作功能性克生。  相似文献   
87.
引言与前人的研究果园杂草防除是果树栽培中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幼龄果园尚可借间种作物来抑制杂草,而结果果园则基本上完全依靠人工除草。在地多人少的东北地区以及果、粮兼营单位,在7—9月的高温多雨季节,杂草丛生,果园的中耕除草与作物田间管理挤在一起,造成劳力紧张,以致管理不及时而影响果树生育与产量。因此,探讨果园化学除草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8.
日本杂草学会为庆祝学会成立25周年,于1986年4月2—4日在茨城县筑波大学召开了第25届杂草学术报告会,来自日本各地大学、研究单位、农药公司的专业人员约400人,还有美国(3人)、泰国(1人)、南朝鲜(3人)、中国(1人)的学者8人。 会议共宣读论文94篇,其中中国2篇。论文涉及的范围甚广,如杂草发生与分布、杂草生理与生态、杂草与作物的竞争、杂草预测、除草剂结构与生物活性、除草剂生理  相似文献   
89.
一、除草剂品种的发展从最近10年国际上新农药的登记情况来看,除草剂所占比例最大,用于稻田的除草剂的品种占各种作物之首,约计50~60种,如果把各种混合剂统计在内,几乎超过百种,现有除草剂的使用面积持续扩大,新品种仍在开发之中,品种的发展趋势是:1.向着高效与超高效方向发展随着除草剂生物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化合物定量构效关系的阐明及计算机成像法在QSAR中的应用,除草剂分  相似文献   
90.
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品种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品种的现状与展望东北农业大学苏少泉21世纪被誉为是生物技术、计算机与信息、网络的世纪。现代生物技术是70年代初期在重组DNA及细胞培养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近10余年,生物技术已引起农业中若干领域的重大变革,其中最突出的是外源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