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2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28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为明确生防菌S对胡椒瘟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分类地位,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和防效盆栽试验研究了生防菌S对胡椒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测定了菌株S的生物学特性,并采用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法和16S r DNA序列分析法对菌株S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生防菌S对胡椒瘟病菌的抑制率为60%;菌株S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 H为8.0;根据16S r DNA序列分析比对结果,生防菌S与类芽胞杆菌属Paenibacillus sp.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最高,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结果,确定该菌株为多黏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相似文献   
52.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富含多种沙漠藻类,严酷的沙漠环境造就了这些沙漠微藻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但对于这些沙漠微藻的研究,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沙样为素材,通过实验室培养,以有限稀释法和平板法进行分离,分离得到6株沙漠微藻。形态学观察后初步鉴定5株属于绿藻门(TLD2A1,TLD2B,TLD7A-2,TLD6B,TLD7B-5),1株为蓝藻门(TLD5A1)。分别比对分析了5株绿藻的18S rDNA和其中3株的5.8S rDNA-ITS序列,1株蓝藻TLD5A1的16S rDNA序列,并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TLD2A1和TLD6B与小球藻科物种亲缘关系很近,TLD2B和衣藻科物种亲缘关系很近。TLD7B-5形态呈新月形,分子鉴定与环藻科物种亲缘关系较近,TLD5A1与念珠藻科的物种聚为一支,同时与念珠藻属的椭孢念珠藻同源性高达97%。本研究确定了6株沙漠微藻的分类地位,为后续塔克拉玛干沙漠微藻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本试验旨在研究绵羊和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DRB1基因外显子2(exon2)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单氨基酸多态性(SAPs),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生物基因组学数据库,利用生物信息学及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对人与绵羊MHC-DRB1基因exon2序列多态性进行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绵羊MHC-DRB1的蛋白质结构及生物学功能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显示,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HLA)和绵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OLA)的DRB1 exon2均存在丰富的SNPs位点和SAPs位点,单一多态位点和简约多态位点数不尽相同,二者相比仅有14个SNPs位点相同,其余位点均不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二者MHC-DRB1 exon2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进一步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序列变异引起的单氨基酸变化引发了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的改变,可能因此会引起基因功能的异常,从而引发抗病性和疾病易感性的变异。  相似文献   
54.
采用活性跟踪法对圆滑番荔枝叶乙醇提取物中抑菌活性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结果表明:圆滑番荔枝叶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对胡椒瘟病菌的抑制活性最高,从该萃取组分中分离得到化合物松香酸和β-谷甾醇,并测定了其对胡椒瘟病菌的抑菌活性。当两种化合物供试浓度为0.6 mg/mL时抑菌率分别达到了69.21%和61.78%,对胡椒瘟病菌具有一定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55.
咖啡灭字虎天牛Xylotrechus quadripes Chevrolat是咖啡树的重要害虫,其以幼虫钻蛀为害木质部的特点造成防治十分困难。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对新羽化的咖啡灭字虎天牛雌、雄成虫触角、前足感器类型及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虫触角呈线状,共11节,可分为3部分:柄节、梗节和鞭节(9亚节)。雌、雄成虫触角感器共有5类,分别为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凹槽钉形感器、栓锥形感器、B9hm氏鬃毛,其中刺形和锥形感器各有3个亚型,不同类型的感器在触角各节上的数量和分布均有差异。雌、雄成虫触角感器存在性二型现象,栓锥形感器为雄虫所特有。前足为步行足,感器共有3类,分别为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和毛形感器,其中刺形感器有5个亚型,雌、雄成虫足感器无性二型现象。  相似文献   
56.
分别介绍了目前在海南省菠萝蜜上发生的6种主要病虫害,炭疽病、花果软腐病、蒂腐病和榕八星天牛、桑粒肩天牛及黄翅绢野螟,以及6种病虫害的症状、病原或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为促进菠萝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7.
6种杀虫剂对茶角盲蝽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种不同杀虫剂防治茶角盲蝽的效果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高渗吡虫啉、阿维菌素、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多杀霉素、鱼藤酮均是防治茶角盲蝽的有效药剂,其中以吡虫啉的总体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58.
海南降香黄檀炭疽病病原鉴定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海南降香黄檀炭疽病的病原进行研究,结合危害症状、病原菌的菌落形态以及分生孢子特征等将海南降香黄檀炭疽病病原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并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9.
生防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定殖能力是决定其应用效果的关键因素。目前,芽胞杆菌在胡椒上的定殖情况鲜有报道。本研究以生防芽胞杆菌VD18R19为对象,研究其在胡椒根系和叶片表面的定殖动态及其促生长作用和对胡椒瘟病的防治效果。首先利用荧光质粒p AD43-25标记菌株VD18R19;然后通过荧光观测和平板计数方法检测标记菌株在胡椒根系和叶片表面的定殖形态和数量动态;最后通过盆栽试验分别评估了该菌株的促生长作用和对胡椒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VD18R19荧光标记成功,且标记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120世代后高达85.33%);该菌株在胡椒根际偏好于根毛区定殖,定殖数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在处理后第9 d的定殖数量最多(9.88×106 CFU/g),整个30 d的定殖密度均维持在106 CFU/g水平;叶片定殖呈迅速下降趋势,处理后第9 d的定殖密度仅5.13×104 CFU/g,在21 d后基本检测不到该菌株;在不接种病原菌的情况下,菌株VD18R19处理的胡椒苗的株高、叶片数和地上部分鲜重等均显著好于对照,其促生率分别为61.71%、36.18%和106.43%;胡椒瘟病病原菌Phytophthora capsici叶片接种后,菌株VD18R19处理的胡椒苗在发病率和病斑大小上均显著低于对照,对胡椒瘟病的防治效果达76.86%。以上研究结果揭示了芽胞杆菌VD18R19在胡椒上的定殖动态及其防治效果,对该菌的开发应用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