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28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苗期调亏灌溉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苗期调亏灌溉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中度(土壤含水量为16%~18%)、重度(土壤含水量为13 %~16 %)调亏灌溉处理对大豆整个生育期的株高、叶面积均有一定影响,均显著低于对照(土壤含水量为23%~26%);重度调亏灌溉处理下,地上重和根重均显著低于对照;重度调亏处理根冠比在整个生育期大于中度调亏和对照处理;苗期中度调亏对大豆产量影响不显著, 重度调亏处理对产量影响较大,参试大豆品系辽51064和辽51095分别比对照减产6.69 g/株、10.79 g/株;耗水量随着水分胁迫加强而降低,两个参试大豆品系辽510 64和辽51095,在中度调亏灌溉处理下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分别为1.49 g/ kg、1.38 g/kg.  相似文献   
12.
辽豆34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分别于2011和2015年通过辽宁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在辽宁省中部和南部、山西中部和东南部、宁夏中部和北部及甘肃中部等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董丽杰 《杂粮作物》2006,26(4):281-282
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辽豆16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2002年12月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推广。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其蛋白质含量高达46.28%,是目前东北地区蛋白质含量最高的主栽品种。平均产量3 000 kg/hm2,较一般品种增产15%左右,2005年获得国家新品种后补助,是辽宁省大豆品种更新,提高品质竞争力的首选品种。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播期对大豆植株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3种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播期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各结荚习性品种生长发育加快,分枝数、分枝展开叶都有所减少,花期缩短,产量有不同程度降低,供试品种中亚有限和无限型大豆品种都达到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沈阳地区大豆品种生育期组划分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3个不同生育期组美国大豆标准品种为参照,初步确定辽宁省沈阳地区大豆品种生育期组划分标准的参考范围,并对沈阳地区大豆主栽品种、新近选育的品种(系)、国家和省级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进行生育期分组。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参试品种中,除辽豆32号属于Ⅱ生育期组外,其余品种均属于Ⅲ生育期组。  相似文献   
16.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大豆育种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迅猛发展,人们可以从DNA分子水平来研究大豆的遗传变异、抗性鉴定、指纹图谱的绘制等。用以辅助大豆育种的选择,其中分子标记是行之有效的技术之一。采用分子标记辅助大豆育种。后代能尽早获得可靠性鉴定,缩短育种年限。同时。目的性状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出发,挖掘新基因。依靠生物技术辅助大豆育种,是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以3个大豆品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对各品系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系不同播种期的脂肪含量、籽粒产量不同,品系与播期互作对脂肪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际间对品系辽95045脂肪含量影响较小,对辽93042、辽95024影响较大.在大豆高油品种推广应用上应注重对脂肪含量遗传性稳定品系的利用,配套高油大豆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和油分含量是大豆2个重要品质性状,其遗传研究对大豆品质改良尤为重要。该文从表型遗传分离规律、基因遗传模型、基因作用方式、遗传相关、遗传力及QTL定位等方面,概括了大豆蛋白质、油分含量的遗传研究进展。并提出利用野生大豆资源研究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遗传机理,为大豆品质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理解大豆主茎节数的遗传规律,提高杂交组配及选择效果,以中、美大豆品种为亲本,对正、反交F2、F3、BC1F2后代群体的主茎节数遗传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大豆亲本杂交及回交后代群体的主茎节数变异度不大,分离强度表现中等;F3主茎节数的超亲优势较F2增强,而分离强度小于F2;大豆杂交及回交早世代主茎节数的遗传与其亲本值相关,以主茎节数少的品种为母本的组合,其杂交和回交早世代群体的平均值比以主茎节数多的品种为母本的组合偏小,而分离强度偏大,反之则异然;采用主茎节数少的品种回交不利于后代群体平均节数的增加,有利于回交后代群体分离强度保持在较高水平,扩大选择空间;而采用主茎节数多的品种回交虽有利于后代群体平均节数的增加,但回交后代群体分离强度偏低,选择空间缩小.研究还表明,主茎节数在F2、F3都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且差异较小,在这2个世代进行选择是有效的;杂交早世代主茎节数的广义遗传力与组合配置有关,母本主茎节数多的组合,主茎节数广义遗传力大于母本主茎节数少的组合.  相似文献   
20.
不同土壤水分下大豆根冠互作对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土壤水分下大豆根冠互作对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为大豆抗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耐旱型品种辽豆14与干旱敏感型品种辽豆21进行相互嫁接,在结荚期设置正常供水(80%田间持水量)和水分胁迫(50%田间持水量,持续20 d)处理,成熟期测定主要农艺性状。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地上部农艺性状和产量主要由地上部基因型决定,但水分胁迫下也会受到根系基因型的影响。正常供水与水分胁迫下,与辽豆21相比,辽豆14接穗的株高平均提高24.3%和14.8%,主茎节数分别平均提高19.6%和15.3%,分枝数分别平均提高60.2%和90.6%,单株生物量平均提高57.1%和87.1%,单株荚数平均提高70.0%和92.3%,分枝荚数平均提高159.9%和197.9%,分枝瘪荚率平均降低57.8%和60.4%,最终单株粒重平均提高19.9%和54.9%。与辽豆21自身嫁接植株相比,水分胁迫下,嫁接辽豆14砧木使单株荚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粒重分别显著提高了45.8%、27.4%、21.7%、5.2%和20.4%,产量性状的提高与主茎第9~15节位间有效荚数的提高有关。因此,通过地上部与根系的协同改良是提高大豆抗旱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