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28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灌溉对不同耐旱型大豆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条件下,在半干旱地区,通过对不同耐旱型大豆品种进行灌溉,探讨品种和灌溉对大豆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提高了同一品种的LAI、株高、地上部生物产量、叶绿素含量,但却降低了根冠比值。同一处理,各时期地上部生物量表现为:R6R4R2,根冠比值表现为:R2R4R6。灌溉与品种均显著影响大豆产量的形成,且灌溉效应大于品种效应。灌溉提高了同一大豆品种的产量,但辽豆21产量提高的更多。同一灌溉条件下,辽豆14产量优于辽豆21。灌溉提高了大豆植株的株高、主茎节数、节间长度。同一灌溉条件下,辽豆14的株高、主茎节数高于辽豆21,但节间长度却低于辽豆21。  相似文献   
22.
辽宁地区(平均每年无霜期在145d以上的地区)夏播鲜食大豆,是指在适宜地区于7月8日-7月13日播种,秋季霜期来临之前采摘籽粒饱满呈翠绿的大豆鲜英。经过两年田间小区试验,夏播鲜食大豆于十一前采摘鲜英折产量6750kg/hm^2左右,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随着菜用大豆市场不断拓宽,这种种植方式将具有较大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3.
辽豆14号超高产纪录的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辽宁省农科院作物所采用辽21051(辽豆14),在辽宁省海城市南台镇树林子村种植3 134.9 m2,在除去边行净667m2的面积上,实收产量为327.2 kg/667m2,是东北地区第一个大豆高产纪录.对高产的具体技术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超高产大豆的品种株型.  相似文献   
24.
大豆钾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钾肥促进大豆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植株的抗旱、抗病虫害、抗倒伏等抗逆性进行综述,并阐述了钾肥对大豆生理特性及产昔品质的影响,总结了大豆的需钾特性,为钾肥在大豆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水分亏缺是限制作物生长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水分胁迫下大豆生长发育规律,对于提高大豆产量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花期水分胁迫对大豆器官平衡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期在不同时间、不同强度水分胁迫下,不同时期大豆各器官的物质分配比例不同,且不同品种表现出各异差异。水分胁迫是通过影响各器官物质分配比例来影响大豆产量的。不同时间、不同强度的水分胁迫经济系数不同,不同品种间的经济系数也有差异。大豆花期水分胁迫影响产量形成,14d中度、重度水分胁迫对产量影响显著;而7d水分胁迫处理影响不显著。辽51064和辽51095均以7d中度水分胁迫(土壤含水量为19%-21%)为适宜,单株产量分别达到了18.36g、17.53g。  相似文献   
26.
辽宁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及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在辽宁省不同农业生态区均有分布.野生大豆具有高蛋白、多花荚和多抗逆等特点.辽宁省野生大豆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利用野生大豆丰富的遗传种质基础,进行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种间杂交,可实现基因重组,拓宽大豆的遗传背景,创造大豆新种质.近年来由于垦荒、放牧、修建基础设施和开发旅游业等人为活动,以及环境污染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野生大豆的生存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建议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对野生大豆资源的原位保护或原生境保护.  相似文献   
27.
重茬对大豆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探讨重茬导致大豆减产的因素及解决重茬带来的生产障碍对策,采用"大田切片法"研究了大豆不同茬口类型(正茬、一年重茬和两年重茬)的冠层结构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重茬大豆冠层不同层次叶面积均低于正茬大豆,并且分枝数、荚数和荚重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变化幅度随重茬年限增加而加剧.正茬大豆冠层叶片上、中、下层结构分布合理,重茬一年冠层叶片分布上层较多而中、下层较少,重茬两年叶面积在不同层次均有降低.重茬一年和两年分别较正茬大豆减产13.6%和38.6%.群体质量显著降低是重茬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8.
29.
大豆新品种锦豆 3 7号是锦州农业科学院经作所选育而成。 1 989年锦州农业科学院经作所采用高产、抗病、生育期长的MC2 5为父本 ,与亲缘关系远、抗性强、熟期中等的龙 982 5为母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 1 990~ 1 993年 (F1~F4 代 )经系谱选择 ,选出茎秆粗壮、抗倒伏、抗病、整齐的株系 891 5-6-2 ,并于当年去海南繁种。 1 995~1 996年进行所内品比试验。 1 997~ 1 998年参加辽宁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 1 998~ 1 999年参加辽宁省大豆生产试验。 2 0 0 0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主要特征特性1 1 植物学特性亚有限结…  相似文献   
30.
大豆叶面积指数消长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具较高产量潜力的三个大豆新品种。在两种种植密度和三个施肥水平条件下。研究了大豆叶面积指数消长与经济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除品种本身表现差异外。不同密度、不同施肥水平对叶面积指数的表达也有明显的影响。分析表明。始花期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呈显著相关。结荚鼓粒期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最大叶面积指数出现在始花--盛花期,且与经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