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37篇
  2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40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花生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花生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遗传规律,指导以品质性状为目标的育种改良实践,应用研究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P(1),P(2)和RILs(重组自交系)世代联合分析方法,以郑9001×郑8903构建的RIL群体为材料开展了花生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中花生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存在广泛变异,表现超亲遗传现象,其频数分布呈正态分布特征,符合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特点.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遗传均符合C-0模型即多基因加性遗传模型,受多基因加性遗传和环境作用.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7.67%和45.81%,环境引起的变异分别是12.33%和54.19%.在进行花生蛋白质、脂肪性状的育种时应注重多基因的累积.  相似文献   
102.
一、花生叶斑病 花生叶斑病是花生最普遍、危害最重的叶部病害,叶斑病包括黑斑病和褐斑病,在田间常同时发生,主要造成叶片枯死、脱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在40名以上.  相似文献   
103.
我国花生栽培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是花生生产大国,播种面积稳定在487万公顷左右,占全球花生面积的近20%。年产量1400多万吨,占世界花生总产的4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花生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  相似文献   
104.
河南省育成花生品种的产量、品质、抗性及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南省开展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以来,河南省选育并通过审定的花生品种59个。从审定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最高产量、品质、抗性、农艺性状等方面对品种进行分析,平均产量由1982-1990年3694.05 kg/hm2,上升到2006-2009年的4306.35 kg/hm2,最高产量也从平均5879.55 kg/hm2,提高到6345.90 kg/hm2,增长了465 kg。研究结果表明,审定品种的产量在逐年提高,抗性有明显增强,虽有个别品种品质明显改善但品种平均品质改善不大;降低株高,适当增加分枝、单株结果数、增加百果重是进一步提高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5.
花生Δ~9-硬脂酰-ACP脱氢酶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Δ~9-硬脂酰-ACP脱氢酶(SAD)是决定植物体内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比值的关键酶。以花生品种豫花9326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基因组步移技术,克隆到花生Δ~9-硬脂酰-ACP脱氢酶基因(Ah SAD)起始密码子ATG上游720 bp片段,利用5'RACE方法获得了该基因的5'UTR序列,通过序列比对确定720 bp片段为Ah SAD启动子区域。PLACE在线启动子预测分析表明,该序列具有真核生物启动子必需的核心元件TATA-box和CAAT-box,含有多个与光诱导和激素响应相关顺式序列元件。将Ah SAD启动子片段替换pBI121质粒中的CaMV35S启动子驱动下游GUS基因表达,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PAh SAD。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和在花生不同组织中瞬时表达,利用GUS组织化学染色研究其表达特性。表明在拟南芥和花生受体中,AhSAD启动子主要调控下游基因在根、茎、叶片和子叶中表达,在花生的果针中也检测到GUS活性;拟南芥的茎生叶只有叶脉中具有GUS活性,而花生整个叶片中都具有GUS活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针对花生染色体较小,染色体细胞学标记少,细胞遗传研究相对滞后,染色体分类识别困难的问题,建立能够准确区分栽培花生(Arachis hypogaea L.,2n=4x=40,AABB)A、B染色体组的新核型,提高染色体识别准确率,以揭示栽培花生和野生供体亲本的染色体对应关系,鉴定栽培种花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体。【方法】以花生栽培种(Arachis hypogaea L.,2n=4x=40,AABB)的2个可能供体亲本即花生野生种Arachis duranensis(2n=2x=20,BB)和Arachis ipaënsis(2n=2x=20,AA)全基因组DNA及5S rDNA和45S rDNA为探针,利用顺序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和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cFISH)技术(简称顺序GISH-FISH)结合DAPI染色,在准确区分花生栽培种A、B染色体组的基础上,对花生栽培品种Z5163及其供体亲本染色体进行分析,建立花生栽培种新核型,并利用该核型对其他栽培品种的染色体进行分析,以探讨该核型的应用潜力和栽培花生染色体组成特点。【结果】以A. ipaënsisA.duranensis全基因组DNA为探针的GISH分析表明,以A. ipaënsis为探针在花生栽培种20条B组染色体上能够产生清晰稳定的杂交信号,在A组染色体上没有信号,而以A.duranensis为探针,只在18条A组染色体能产生信号,但1对A组的小染色体“A染色体”不易被区分,因此,以A. ipaënsis为探针可以准确区分花生栽培种A、B染色体组;综合5S rDNA和45S rDNA Mc-FISH和DAPI染色分析,发现花生栽培种A、B染色体组DAPI带纹、5S rDNA和45S rDNA的分布分别与A.duranensisA. ipaënsis一致,此结果支持A.duranensisA.ipaënsis是花生栽培种的供体亲本。DAPI染色结果显示,A. ipaënsis及花生栽培种的B组染色体均有14条染色体显示着丝粒带纹,明显多于前人报道,表明仅利用DAPI染色来区分花生栽培种A、B组染色体的方法具有局限性。综合DAPI染色、rDNA、A.duranensisA. ipaënsis基因组探针进行顺序GISH-FISH分析,建立了可以准确识别花生栽培种A、B染色体组新核型。然后利用该核型对3个栽培种品种的染色体组成进行了分析,首次发现一个自发的花生染色体代换系MS B1(A1),揭示了栽培花生染色体B1与A1之间存在部分同源关系。【结论】野生花生A. duranensisA. ipaënsis分别与栽培花生A和B基因组染色体间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研究建立的基于GISH-FISH和DAPI染色的栽培花生新核型,不但可以准确区分大部分A、B组染色体,而且还能识别栽培花生在多倍体化和人工进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自发的染色体变异,揭示A、B组染色体间的部分同源性。  相似文献   
107.
植物从种子萌发、生根、长出枝叶到开花结实、衰老、脱落、休眠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需要无机物和有机物作为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构物质和营养物质,还需要一些特殊的有机物质来调控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这类物质被称为植物生长物质.  相似文献   
108.
河南省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曲霉毒素(AFT)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集蜂曲霉、黑曲霉或溜曲霉产生的一族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物,已被WHO列为已知最强的致癌物质。目前已确认的黄曲霉毒素有两大类型17种,花生常见的黄曲霉毒素主要为B1,B2,G1,G2,其中以B1毒性最强和产毒量最大。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花生黄  相似文献   
109.
豫花9326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的高产、高油、大果花生新品种,该品种2005年通过国家农技中心鉴定,2006年被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资助推广品种,200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豫审2007004。  相似文献   
110.
利用AHP—FUZZY方法综合评判花生新品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花生品种各因素占的权重,用模糊多级评判(FUZZY)对1997年河南省麦套花生区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判断参试品种的优劣排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