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6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类除草剂与杂草的抗药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是芳氧苯氧基丙酸类(AOPP)除草剂和环己烯酮类(CHD)除草剂的作用靶标酶,这类除草剂对禾本科杂草有优异的防除效果,属于超高效型除草剂,使用范围较广,但同时也发现连续使用该类除草剂,杂草容易产生抗药性。本文概述了AOPP和CHD类除草剂的现状、作用机理及抗该类除草剂杂草的分布、危害,并探讨了杂草对该类除草剂的抗性机理、抗性控制等。  相似文献   
52.
农田杂草抗药性及其检测鉴定方法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杂草的抗药性是杂草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重大难题之一,本文根据国内外已报道的文献,对农田杂草抗药性的现状与发展,抗药性杂草产生的原因和机理以及抗药性杂草的检测鉴定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3.
本文对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进一步了解学生思想,从而为学生管理工作和素质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4.
江苏省麦田杂草的发生、危害及防除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饶娜  董立尧  李俊  杨玉清 《杂草科学》2007,(1):13-15,48
农田草害一直是影响江苏省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虽然杂草综合治理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近年来麦田杂草发生数量及草相都发生了一定变化。此外,杂草抗药性、除草剂药害等问题较为严重。本文对此进行了概述,并提出应进一步加强杂草生物学生态学应用基础、杂草抗药性监测、分子生物学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实施以化学防除为主,结合农业、生态防除等措施的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55.
解草啶浸种减轻丙草胺对水稻药害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解草啶浸种减轻丙草胺对水稻药害的机制,采用生物化学方法研究解草啶浸种对水稻的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活性、α-淀粉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单独施用30 mg/L解草啶浸种能提高水稻GST活性,但对α-淀粉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没有影响。单独施用不同剂量(56.25g/hm2、112.50 g/hm2、225.00 g/hm2)丙草胺后,低剂量丙草胺对GST活性有促进作用,高剂量丙草胺对GST活性有抑制作用;不同剂量丙草胺对α-淀粉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有抑制作用。通过30 mg/L解草啶浸种再施用不同剂量丙草胺,解草啶均能减轻丙草胺对水稻GST活性、α-淀粉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明确我国水稻田发生危害的稗属(Echinocloa spp.)杂草种类分布特点。【方法】2015年至2018年间的9月至11月,在东北、华东、华南、西北、西南水稻产区依据《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的分类鉴定标准,于水稻收割前采用七级目测法调查了73个地点共525块稻田稗属杂草的发生情况。【结果】共发现8种稗属杂草,其中无芒稗(E. crusgalli var. mitis)的发生频度最大(55.43%),其次是硬稃稗(E. glabrescens, 47.28%)、稗原变种(E. crusgalli var. crusgalli,40.40%)、西来稗(E. crusgalli var. zelayensis,24.09%);长芒稗(E. caudate)、水田稗(E. oryzoides)、孔雀稗(E. cruspavonis)、光头稗(E. colona)的频度较低。东北地区稻田稗属杂草以水田稗为单优势种;华东地区稻田稗属杂草呈现共优势的格局,硬稃稗、无芒稗危害最重,西来稗、稗原变种发生量也较大;华南地区稻田以稗原变种为单优势种;西北地区稻田无芒稗和稗原变种为优势种;西南地区稻田无芒稗占优势,稗原变 种危害频繁。在这8种水稻田常见稗属杂草中,无芒稗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大(35.2),其次是硬稃稗(23.6)、西来稗(18.2)和稗原变种(16.3)。无芒稗、硬稃稗、西来稗相互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稗原变种与孔雀稗、光头稗、长芒稗的重叠值也较高。【结论】我国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稻田稗属杂草种类分布格局,其背后的机理亟待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57.
为明确助剂安融乐、激健、红太阳A8、Prime与水稻田常用除草剂二氯喹啉酸、2甲4氯钠、嗪草协同使用的最佳增效剂量,评价筛选出具有最佳增效作用的助剂+除草剂协同组合,从而达到降低二氯喹啉酸、2甲4氯钠、嗪草用量并提高其毒力的目的.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不同助剂与3种药剂混用后对稗(Echinochloa crusg...  相似文献   
58.
千金子发生特点与危害及其防除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对千金子 [Leptochloachinensis (L )Nees ]发生危害及防除等方面的最新研究信息。局部发生重、分布范围广是其目前发生的主要特征 ;成株率高、总积温低、旱生喜湿、出草早、具萌发峰、生育期不同、分蘖能力强、单株产种量大、植株大、共生期长、对常用除草剂不敏感等生物学特性是千金子在直播稻田危害加剧的主导因子 ;实施千金子在直播稻田萌发前、苗期和大量发生时化学防治为基础、农业防治为补充 ,成株期农业防除为主体、化学防治为补充 ,适当提倡生物治草的杂草综合治理 (IWM)措施是当前国内外流行的做法。提出了现阶段千金子综合治理所面临的挑战 ,展望了今后的杂草治理新动向。  相似文献   
59.
千金子种子的休眠解除方法与萌发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地下5cm混湿沙层积80d,或室温下干藏180d,或用脱去颖壳+GA3400mg/L溶液浸泡24h,可以解除千金子种子休眠,其发芽率分别为100%、78%及78.67%。用最小二乘法求得其种子萌发的起点温度为15.93℃,60%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有效积温为36.86℃,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40℃。千金子是光敏性种子,光照是萌发的必要条件,在光照12h/黑暗12h条件下,萌发率高达97.6%。千金子种子在0~2cm土层中均能出苗,0~0.5cm土层出苗率高,4cm以下土层几乎不能出苗。  相似文献   
60.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 麦田草害的发生与危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与品质。我国小麦田的禾本科杂草主要包括日本看麦娘、看麦娘、菵草和多花黑麦草等, 田间杂草防除主要依靠化学除草剂。精噁唑禾草灵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市场以来, 长期用于小麦田禾本科杂草防除, 已经报道麦田多种禾本科杂草对精噁唑禾草灵产生了高水平抗药性。为更加科学合理地控制小麦田杂草的发生与危害, 一些学者就麦田禾本科杂草对精噁唑禾草灵的抗药性水平监测和抗性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小麦田抗精噁唑禾草灵杂草的发生种群、抗性水平、靶标酶抗性机理与非靶标抗性机理, 还梳理了抗性杂草的交互抗性与多抗性发生情况, 分析了我国在抗性杂草治理方面的经验以及面临的问题, 为农田杂草防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