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0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5篇
  18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2006年9月份.白甸镇王某饲养的43头生猪发生一种以高热稽留、贫血、黄疸、消瘦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当地游医用青链霉素、磺胺类药等治疗.没有明显效果。笔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检查、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查.最后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经过治疗,除病重的2头猪死亡外,其余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42.
国家果树种质熊岳李杏圃李资源抗寒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果树种质熊岳李杏圃(下简称熊岳李杏圃),位于北纬40°10',东经122°09',年平均气温8.9℃,年日照2887.2h,年降雨量600~700mm。自1983年建圃以来,先后共收集李资源近500个,资源引自我国南北各地及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由于资源的原产地不同,其适应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受北方气候条件即特殊的低温年份影响,其抗寒能力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如2001年1月我省遭受50年罕见的持续低温和2002年10月的急速降温,李资源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我们于2001年5月和2003年4月对李资源的冻害情况进行了调查。1调查方法2000/2001年冬季冻害主要…  相似文献   
43.
为明确不同生长调节剂对黑小麦植株茎秆性状及其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以冬黑1号和临黑131为试验材料,在黑小麦起身期喷施不同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甲哌胺鲜酯、矮壮素),研究其对黑小麦茎节间长、株高、倒伏级别、籽粒产量及构成因素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施生长调节剂均能不同程度降低黑小麦株高、基部第1和第2节间长度、穗下节长度,增加基部节间粗度。其中,多效唑可降低黑小麦株高1.1~4.5 cm,第1和第2茎节粗平均减少1.2 cm和2.3 cm,穗下节减少1.7 cm,茎粗度增加0.55~1.65 mm;甲哌胺鲜酯对黑小麦株高的影响不明显,茎粗度增加0.1~1.35 mm;矮壮素可降低黑小麦株高0.5~1.2 cm,第1和第2茎节间长减少2.1 cm和2.8 cm,穗下节变化不明显,茎粗度增加0.2~0.8 mm。喷施生长调节剂使倒伏级别降低0.30~1.22级,多效唑降低程度显著。喷施多效唑使黑小麦茎秆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显著增加。多效唑处理下,冬黑1号和临黑131产量分别为6 648.0和6 076.5 kg·hm-2,均高于其他处理;甲哌胺鲜酯对黑小麦产量的影响不显著;矮壮素使黑小麦减产。喷施生长调节剂提高产量是通过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实现的。喷施多效唑显著增加了2个黑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3.7%~19.6%)。从茎秆指标和产量来看,在冬黑1号和临黑131拔节期喷施多效唑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4.
探讨水地条件下种植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为夏玉米节水种植高产稳产栽培提供依据。以玉米品种"登海685"为试验材料,研究宽垄沟播和等行距平播模式下不同种植密度(6.00,6.75,7.50万株/hm~2)对夏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养分吸收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沟播种植模式较平播增加玉米植株株高,使茎粗和单株干物质重降低。沟播模式的穗性状比平播处理较优,单穗重增加,且受种植密度影响较小,表现出明显的边行优势。沟播模式的玉米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始终高于平播处理,生育期延长,为后期籽粒形成提供了物质保障。在种植密度为7.50万株/hm~2时,沟播模式夏玉米产量最高。沟播模式下夏玉米灌水量较平播减少52.9%,灌水时间减少50.1%,日均蒸发量减少,且水分含量高于平播处理,使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139.5%,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16.7%。可见,宽垄沟播是夏玉米增产增效的一种节水种植模式,明显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5.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播种是晋西南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小麦季的主要栽培模式,冬前灌水可塌实土壤、加快秸秆腐熟、确保小麦安全越冬。为探明合理运筹越冬水对培育冬前壮苗、增加小麦产量、提高籽粒水分利用率的影响,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设置4个冬小麦冬前灌水时间处理,分别为11月10日、11月25日、12月10日和12月25日,以冬小麦传统灌冬水时间(12月10日)为对照(CK),研究冬前灌水时间对冬小麦冬前群体茎数、根系、旗叶光合性能和土壤容重、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与不灌冬水的处理相比,冬前灌水可塌实耕层土壤、调节土壤容重,利于小麦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增强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冬小麦分蘖和次生根的发生。与传统冬前灌水时间(12月10日)相比,冬水前移对小麦生长有补偿作用,使冬前总茎数、单株茎数、次生根数、根干重增加,延长了旗叶的功能期,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促进光合产物的合成转化,使成穗数增加1.66%~5.37%,千粒重增加0.55%~3.03%。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播种条件下,小麦冬前灌水时间由传统昼消夜冻(12月10日)前移一个节气,即11月25日左右,主茎叶龄3叶到3叶1心的分蘖初期,可使小麦增产8.4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76%,达22.05 kg·mm~(-1)·hm~(-2)。  相似文献   
46.
为探究叶面喷施硒肥对黑小麦籽粒产量和硒含量的效应,以临黑131和冬黑1206两个黑小麦品种为材料,分别在拔节期(4月17日)、孕穗期(4月28日)和灌浆期(5月14日)3个时期喷施0、10、20、30 mg·L-14个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分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对黑小麦籽粒产量及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和孕穗期喷施硒肥对黑小麦有增产效果,而灌浆期喷施硒肥增产效果不明显;孕穗期和灌浆期喷施硒肥浓度为10 mg·L-1至20 mg·L-1时,黑小麦籽粒可达到富硒标准(0.15~0.30 mg·kg-1)。综上所述,在黑小麦孕穗期叶面喷施浓度介于10 mg·L-1至20 mg·L-1之间的Na2Se03溶液,在不减少产量的前提下,可显著提高黑小麦籽粒中的硒含量,使黑小麦籽粒达到富硒水平,增加黑小麦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47.
野生铁皮石斛内生菌的分离及促生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从野生铁皮石斛根、茎中分离获得内生细菌10株、内生真菌21株。以菌液制剂分析其对组培铁皮石斛的促生作用,经筛选及验证,结果表明:内生细菌ZJSH1对铁皮石斛组培苗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且培养液稀释102倍后促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8.
本文系统论述了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供体植株对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以及小孢子胚再生植株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为从事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提供系统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9.
种衣剂对蔬菜种子萌发、带菌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5种蔬菜种子为材料,用不同的种衣剂处理,研究种衣剂对种子萌发、带菌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Apronmaxx和适乐时种衣剂可作为里绿花椰菜、京椒1号辣椒和中农7号黄瓜种子的包衣处理剂,不仅可显著降低种子带菌率,而且对种子活力影响不大;但对夏玉白萝卜和秋绿60大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锐胜、福.甲枯种衣剂对5种蔬菜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抑菌作用不大;华农D1种衣剂明显降低种子活力,故锐胜、福.甲枯和华农D1种衣剂均不适宜作为供试材料的包衣处理剂。  相似文献   
50.
正葫芦岛地区是辽宁省果树主产区之一,果园土壤管理主要采取传统的清耕方法。从2008年开始,在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果树专家的指导下,葫芦岛市果蚕管理总站开展了果园生草覆盖技术推广工作。项目实施5年来,累计推广6 700 hm2。项目区水果666.7 m2产量达到2 200 kg以上,平均增产10%;优质果率为85%以上,增长15%。同时有效缓解了果园地力下降的问题。现将3个苹果示范点的效果和主要技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