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9篇
  8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选育甜糯双隐自交系WU2608、WH3503的基础上,成功应用部分基因修饰的方法。育成加甜型糯玉米渝彩甜糯1号、渝甜糯1号,通过重庆市审定。  相似文献   
32.
渝糯18号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最新选育成的中早熟、中秆糯玉米新品种,于2009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品质优、超高产、群体生产力强、抗病虫力强、商品性好、熟期较早、适应性广等突出优点,其用途较广,鲜穗可直接出售,整穗速冻、真空包装保鲜加工,干籽粒加工利用等都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推广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3.
介绍糯玉米新品种黑糯600的母本S181和父本B140的繁殖技术要点,以及黑糯600的制种技术要点,包括制种田的选择与隔离,父母本的花期、行比与种植密度的确定,田间管理技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34.
科花糯828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以DN830为母本、D51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早熟、中秆、半紧凑、大穗型优质糯玉米新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适应广、抗性强等优点。介绍科花糯828的高效栽培技术要点:隔离种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适时采收。  相似文献   
35.
生物农药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生物农药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为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在施药后5、10天及玉米收获期,调查统计植株受害率,计算相对防效,收获期调查玉米的产量.结果表明:白僵菌、BT、辛硫磷3种药剂在施药后5天时的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13.60%、22.65%、59.07%;在施药后10天时的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18.52%、29.63%、62.96%;在收获时的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69.68%、66.68%、63.64%;经3种药剂处理后的产量增加幅度分别为:7.21%、5.90%、4.16%.因此,白僵菌和BT对玉米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安全环保,害虫不会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36.
渝糯930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春种冬繁,历时7年试验研究选育面成的中早熟、半紧凑、优质高产、硬粒型杂交糯玉米新品种.现已通过国家区域试验,进行审定公示.渝糯930产量和品质明显优于对照苏玉糯5号,具有品质优、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我国东南9个省区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
鲜食糯玉米育种生产进展与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糯玉米育种生产进展情况,结合重庆糯玉米育种研究探讨了糯玉米育种特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8.
航空诱变糯玉米突变体株高穗位高遗传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糯玉米组合M578×S147的P1,P2,F1,B1,B2,F2六世代为材料, 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方法, 研究糯玉米的株高、穗位高的遗传, 结果表明: 株高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 在B1,B2,F2世代, 株高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2.7%,39.9%,48.4%, 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0.1%,0%,15.3%;穗位高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 在B1,B2,F2世代, 穗位高的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2.4%,34.7%,19.8%.  相似文献   
39.
鲜食糯玉米施肥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鲜食糯玉米,多数农户采用普通玉米一底三追的施肥方法,有的农户甚至追肥多达4~5次,以期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但实际结果并不理想.为提高鲜食糯玉米施肥效益,改进施肥技术,针对鲜食糯玉米的吸肥特点,进行施肥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40.
甜玉米鲜穗产量与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17年国家西南区鲜食甜玉米区试11个组合的10个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甜玉米的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穗粗穗长行粒数穗行数穗位高秃尖长株高出籽率鲜百粒重出苗-采收。穗粗是影响甜玉米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出苗-采收对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