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13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3篇
园艺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橡胶树叶片氮素营养特性及其对施氮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 a橡胶树幼树为种植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田间试验,设置3种施氮水平处理(低氮28 g/株、中氮56 g/株和高氮84 g/株),动态监测降雨量、日均气温、成熟叶氮含量、叶绿素含量等指标,各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橡胶树叶片氮含量在周年生长期内整体呈下降趋势;不同施氮水平之间叶片氮含量差异不显著;②叶片叶绿素含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全年呈多峰型曲线波动;不同施氮水平间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③相关分析表明,叶片叶绿素含量与氮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叶片氮含量与日均温度及降雨量均表现出正相关关系,其中与日均温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降雨量呈显著相关(P<0.05);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及叶绿素总量均与日均温度和降雨量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绿素a/b周年平均值和施氮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绿素a/b降低。施用氮肥后叶片氮素和叶绿素含量均出现明显增加的趋势,叶绿素含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橡胶树叶片氮营养状况,但受到季节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水溶态、枸溶态和矿物态3种不同形态钾肥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在等养分投入条件下,矿物态钾肥(钾长石)对油菜生物量和钾素吸收没有效果,而水溶态钾肥(硫酸钾)和枸溶态钾肥(钾硅肥)均显著提高油菜生物量、钾素含量和钾素积累量.与对照不施钾肥相比,水溶态钾肥和枸溶态钾肥分别提高油菜生物量37.7%和47.6%,分别增加地上部钾素累积量2.05倍和2.14倍,钾肥利用率分别为29.6%和31.2%.在缺钾条件下,水溶态钾肥和枸溶态钾肥均能有效为油菜提供钾素养分,其中枸溶态钾肥效果略好于水溶态钾肥,说明在试验条件下枸溶态钾肥可以替代水溶态钾肥.  相似文献   
23.
孙浩燕  张洋洋  任涛  薛欣欣  丛日环 《土壤》2014,46(4):669-67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形态钾肥的施用对连续3季作物(油菜、油菜、水稻)生物量、钾素(K2O)吸收量、作物-土壤系统钾素平衡以及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形态钾肥施用后,枸溶性钾硅肥(K枸)与水溶性钾肥(K水)效果一致,与不施钾相比,3季作物生物量都显著增加,钾素总吸收量增加155%,钾素平衡系数为0.79,钾素的供应缓解了土壤钾素亏缺,利于维持土壤钾素平衡;而粉碎性钾矿粉(K矿)钾素不能被作物充分吸收利用,增产效果不显著。第一季油菜收获后K枸、K水处理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含量显著高于K0、K矿,但随着作物的收获各处理间差异逐渐变小,最终趋于一致。枸溶性钾硅肥和水溶性钾肥均能补充土壤的有效钾素,缓解土壤钾素的消耗,维持土壤钾素肥力水平的稳定,有利于作物增产。  相似文献   
24.
【目的】植株组织分析是广泛应用的营养状况评价方法。水稻主茎从上往下的第二功能样品采集方便,对水稻植株损伤较小;叶片以全展开叶的状态存在于整个生育期。本文探讨了利用第二功能叶钾含量作为水稻钾营养诊断指标的可行性,为水稻种植提供一种操作性强且准确性高的钾营养诊断方法及指标。【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置施钾量(K2O)0、60、120、180、240、300和360 kg/hm27个处理,测定各生育期第二功能叶的钾含量和成熟期收获的稻谷产量,对各处理的产量进行显著性检验及肥效模型的拟合,并根据肥效模型对水稻产量进行分级;结合产量分级指标与钾含量和产量的回归方程,最终计算出水稻不同生育期的钾营养诊断指标值。【结果】施用钾肥显著增加稻谷产量,施钾量和稻谷产量适合用二次加平台模型拟合,满足营养诊断的要求。第二功能叶钾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随生育进程先上升后下降,在拔节期达到最大;从分蘖初期到齐穗期,第二功能叶钾含量变化范围为0.85%~2.72%。各生育期第二功能叶钾含量与稻谷产量和施钾量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诊断指标来预测稻谷产量及反映钾肥施用水平。按小于最佳产量的85%、85%~90%、90%~95%、95%~100%将产量分为5个等级,和大于100%,根据钾含量与产量回归方程计算出各时期的不同产量等级对应的钾含量分级指标,当临界产量为最佳产量的95%时,各时期对应的第二功能叶钾含量分别为1.34%、1.58%、1.98%、2.09%、1.33%和1.27%。【结论】第二功能叶钾含量与施钾量和水稻产量相关极显著,其关系可用二次加平方程模拟,故可作为水稻不同生育期的钾营养诊断指标;以最佳产量的95%作为产量临界值标准,当第二功能叶钾含量在分蘖初期、分蘖盛期、有效分蘖临界期、拔节期、孕穗期和齐穗期分别低于1.34%,1.58%,1.98%,2.09%,1.33%和1.27%,则水稻植株处于钾素缺乏水平,需要补充钾肥以维持其正常的钾素需求。  相似文献   
25.
以海南幼龄和成龄橡胶林为对象,采用野外凋落框收集和关联分析等方法,研究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海南儋州区域橡胶林落叶特征和影响橡胶落叶的主要气候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橡胶林落叶产量呈"双峰"型动态变化,当年7月出现小峰,翌年3月出现最高峰;翌年2—4月为集中落叶期,该时期幼龄和成龄林分别占全年落叶总产量的73.04%和70.61%;成龄林落叶产量显著高于幼龄,增幅为14.77%。冗余分析表明,月均温度与月落叶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解释度为49.9%,贡献率为58.6%;(2)幼龄和成龄林间落叶C、N、P、K、Ca、Mg含量月动态变化趋势相似,各元素含量在秋冬季呈下降趋势,而冬春季出现养分富集的现象,年均含量在成龄和幼龄林间差异不显著;(3)落叶养分归还量月动态与落叶产量动态变化相似,受落叶月产量影响较大,而归还量受落叶产量和养分含量共同影响,落叶归还量表现为C>N>K、Ca>Mg>P,成龄显著高于幼龄,各元素增幅分别为16.3%、17.1%、16.7%、27.4%、15.3%和17.7%;(4)幼龄林各元素养分利用效率总体高于成龄林,其中幼龄钾素养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成龄(P<0.05);(5)月均温度是影响2019—2020年海南儋州橡胶林落叶格局的主要气候因子。该研究成果可为海南橡胶割胶制度以及养分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4种施氮水平下(不施氮;低氮100 kg/hm2;中氮230 kg/hm2;高氮400 kg/hm2)橡胶树产量效应及胶乳矿质养分变化。结果表明,配施磷钾肥条件下,不同氮处理干胶产量介于4.65~6.37 kg,其中高施氮量显著地提高了干胶产量(P<0.05)。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干胶产量呈增加趋势;干胶含量(30.84%~33.96%)和总固形物含量(34.80%~37.92%)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胶乳N(7.77~8.49 g/kg)和K(6.42~7.24 g/kg)含量呈增加趋势,而施用氮肥对胶乳P(3.35~3.51 g/kg)和Mg(1.99~2.23 g/kg)含量影响不大。施氮条件下,胶乳N、P、K含量与干胶产量均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施氮加大了割胶带走N、K和Mg量,且随着施氮的增加呈增加趋势。综上,施用氮肥有助于提升橡胶树干胶产量,高株产是以养分大量损失为代价。  相似文献   
27.
木薯种植中的不合理施肥容易引起徒长、产量下降。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常规施肥、减量施肥、减量同步施肥4个处理,以探明不同施肥量及施肥时期对木薯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为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增加木薯产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施肥能够显著增加木薯的株高、茎粗及生物量;减量施肥、减量同步施肥处理木薯块根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常规施肥与不施肥处理,与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减量施肥木薯鲜重依次增加28.15%、32.73%,减量同步施肥依次增加15.46%、19.57%;与常规施肥相比,化肥减量施用能提高木薯块根的收获指数;施肥能够提高木薯的淀粉含量,与常规施肥相比,适当减少化肥用量不会导致木薯块根淀粉含量的下降;化肥减施能够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较,减量施肥处理氮、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8.52、5.01个百分点,钾肥利用率两者相近,减量同步施肥处理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12.65、8.09、6.26个百分点,对肥料利用率的作用更为明显。在本试验条件下,2个化肥减施的处理块根产量分别为44.93 t/hm2及40.08 t/hm2,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的32.58 t/hm2,肥料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达到了“减肥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8.
钾和镁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重要营养元素。近些年来,钾、镁营养,离子间相互作用及其平衡关系已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近些年来关于植物–土壤系统中钾、镁营养及二者间交互作用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主要从植物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及转运、作物品质、生理生化、碳氮代谢、活性氧代谢以及土壤中K~+、Mg~(2+)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此外,本文还展望了钾、镁营养及其二者交互作用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9.
橡胶园土壤中无机氮形态和含量呈现季节性的动态变化,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氮肥用量进行田间试验,分析早期施肥后橡胶园土壤中氮素运移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土壤中矿质氮素的运移特点有所不同,但均以垂直运移为主;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在不同层次的水平迁移主要在30 cm以内;各施肥处理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均存在明显的向下迁移,铵态氮主要迁移至40~60 cm深度,常规施肥、减量20%处理铵态氮含量分别达到209.43 mg/kg、133.32 mg/kg;硝态氮主要迁移至20~40 cm深度,常规施肥和减量20%硝态氮含量分别为127.21 mg/kg和114.29 mg/kg;不同施肥处理无机氮向下的迁移量也存在明显差异,减量40%施肥的无机氮在深层土壤中低于常规施肥和减量20%施肥处理,进一步减少了无机氮的向下淋溶损失;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矿质氮的主要形式为铵态氮,施肥增加了硝态氮的占比,这可能与氮肥输入以及土壤pH有关。  相似文献   
30.
2009-2010年在我国油菜主产区采用多点田间试验研究了控释尿素(controlled-release urea,CRU)和普通尿素(Urea)配合施用对油菜籽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无机氮含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两者在油菜上的配合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所有试验点两者配施(60% CRU+40% Urea)比一次性基施等氮量普通尿素(100% Urea)增产菜籽11.4% ~ 12.9%,与一次性基施等氮量控释尿素(100% CRU)的产量无显著差异.苗期的干物质量和氮积累量表现相同规律,配施处理与100% Urea处理无显著差异,与100% CRU处理相比,除浠水试验点分别增加10.59% ~ 50.58%和10.40% ~ 28.57%外,成熟期配施与100% CRU处理无显著差异,但分别比100% Urea处理增加5.4%~20.9%和8.7% ~18.8%.配施的氮肥利用率比100% Urea处理提高7.6个百分点,可以达到100% CRU的效果.油菜收获后,配施处理的耕层土壤无机氮含量高于100% Urea处理5.0%~44.2%,低于100% CRU处理19.6% ~ 38.8%.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显示,配施处理比100% Urea增收488.9~1 040.2元/hm2,比100% CRU增收205.3 ~ 599.0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